犹他角龙:北美大型角龙类(长7米/颈盾呈心形)
我要新鲜事2023-05-10 14:33:200阅
犹他角龙是一种角龙类中的开角龙亚科恐龙,诞生于7600万年前的白垩纪末期,平均体长普遍可以达到6-7米,体重则保持在3-4吨左右,属于大型植食性恐龙的一种,最大的特点就是它的颈盾边缘都长有非常多尖刺,并且呈现心形,以此吸引异性的注意。
犹他角龙的体型

犹他角龙虽然属于大型恐龙,但是它的体型在角龙类中差不多只有平均水平,6-7米的体长在目前已经发现的770多种恐龙中可以排到275位,而体重3-4吨左右则相当于现代的两头犀牛,类似于弯龙、米拉加亚龙等的体型。
犹他角龙的外形特征

犹他角龙和大部分的角龙类恐龙一样都长有硕大的颈盾和尖刺,但是不同的是犹他角龙为了吸引雌性的注意,头部的骨质装饰尤其多,它不仅在颈盾的边缘生长了大小不同的密集尖刺,而且在面部还长有至少3根尖角,其中一对位于额头部分,而另一个角则位于鼻骨上方,像犀牛一样向上弯曲,并且它的颧骨也延伸出了骨质突起,甚至就连它的颈盾基本形状也是心状的,而不是扇形。
犹他角龙的生活习性

犹他角龙属于植食性恐龙的一种,和大部分生活于白垩纪的恐龙一样,都是以蕨类植物、苏铁以及针叶类为食,因为白垩纪时期的开花植物非常少,而且犹他角龙的身高只有2米,再加上它鹦鹉鸟喙状嘴巴非常适合啃食有韧性的植物。犹他角龙硕大的颈盾除了能够吸引雌性之外,还能在争夺配偶的时候夺得更多的先机。
犹他角龙的化石发现

犹他角龙最早的一批化石是在北美洲的美国境内发现的,当时这批化石埋藏于犹他州的地层之中,因此才取名为犹他角龙,在2010年的时候由著名古生物学家史考特·山普森进行了命名,而种名则是为了纪念葛氏科学家,这种犹他角龙也是2010年内美国在犹他州发现的两种新种恐龙中的一个。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相关推荐
古代活人陪葬,人进去以后能在墓穴中活多久?真实情况让人唏嘘!
随着考古发现,殉葬制度于历朝屡见不鲜。无论是史前早期诞生于黄河流域的人类文明,亦或是夏商周乃至汉唐及明清,挖掘出的墓葬群中,许多都出现陪葬者的骸骨。并且,经过专家鉴定,不仅有死殉,还有更为残酷的活人陪葬......那么这些鲜活的生命,被赶入墓中大约能活多久呢?通常认为,采用人殉是在墓主死后,跟其一块被掩埋在墓碑里。但除了这种较为常见的同时入葬方式以外,另有两种:早于墓主跟晚于墓主。我要新鲜事2023-05-29 20:46:420000冯尔康:“只有来学,没有往教”是教师应有的尊严
按:本文原题为《独立治学能力的培养——我和学生的真挚友情》,载《历史教学》2017年2月下半月刊。我要新鲜事2023-05-26 09:35:250000皖南龙:中国小型杂食性恐龙(长0.6米/距今7300万年前)
在中国,目前在20个省市发现了174种恐龙,其中安徽只发现了一种,它就是今天要介绍的皖南龙。皖南龙长0.6米,是一种杂食性恐龙,生活于7300万年前的中国,接下来就随小编一起去认识看看。皖南龙基本资料皖南龙是一种中国的小型杂食性恐龙,它体长0.6米,与小角龙差不多大,体型在已知774种恐龙中排第695位,生活在距今8300万年-7300万年前的晚白垩世。皖南龙化石我要新鲜事2023-05-10 03:10:500001小力加布龙:阿根廷小型食肉恐龙(长0.7米/1.25亿年)
在恐龙世界中,小型恐龙总是容易被人忽视,但它们数量众多,是当时不可忽视的存在。今天小编要介绍的就是一种小型食肉恐龙,它就是小力加布龙,出土于阿根廷,体长仅0.7米,生活在1.25亿年前的早白垩世,接下来一起去认识看看。小力加布龙基本资料我要新鲜事2023-05-09 05:15:58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