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936

走进生态盐城 感受美好时代——盐城市博物馆“海之韵——盐城生态文明展”

我要新鲜事2023-05-07 02:53:160

2021年9月16日,盐城市博物馆新馆建成并对外开放。博物馆始建于1961年,是全面展示盐城地方历史文化和城市建设发展的综合性博物馆。新馆立足多元展览体系,以1个基本陈列“天下盐城——盐城历史文化展” 3个专题陈列“海之韵——盐城生态文明展”“水之秀——盐城非遗民俗展”“盐之翼——当代盐城建设展” 2个临时陈列六大部分,从历史文化、生态文明、城市发展、民俗非遗四个维度,向观众讲述盐城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两千一百余年的城市发展史,为观众呈现“盐城轮廓、盐城记忆、盐城人杰、盐城物产、盐城发展、盐城情怀”。盐城市博物馆的多元展览体系不仅着重表现地方历史文化的厚重,还用心展现城市当下的发展,特别是专门陈列反映盐城生态文明实践的“海之韵——盐城生态文明展”,展示宣传最靓丽的城市名片和实践路径,体现新时代博物馆的文化担当。

“生态兴则文明兴”

主题呼应时代、立意深远

盐城,是一座让人打开心扉的城市,蓝天碧海,百河环绕,鹿鸣鹤舞,林海绵延,拥有太平洋西岸和亚洲大陆边缘面积最大、生态保护最好的海岸型湿地,是珍稀鸟类的栖息地、繁殖地、越冬地、停歇地。2019年,盐城“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成为中国第一个湿地类世界自然遗产,我国第14处世界自然遗产,标志着中国世界自然遗产从陆地走向海洋“零的突破”。“盐城好生态”“盐城好空气”“盐城美”已经成为重要的城市名片和生态品牌。

“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盐城作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积极践行“两山”理念,在综合博物馆的展览体系中加入当代城市发展故事,以专题展览“海之韵”全面展示盐城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实践和经验,展示盐城良好的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态势,倡导树立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的意识和责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海之韵”展览以盐城地域生态特征和生态文明建设实践构建内容框架,分为“沧海桑田”“湿地之都”“森林之域”“百河之城”四个部分,12个单元,全面展示生态文明建设的盐城样本。展览选取馆藏重点文物和特色标本,反映盐城复杂多变的古地理环境、沧海桑田的地质变迁和河海湿地的自然地貌,表现盐城动植物的多样性以及盐城生态之美,记录以人民为中心的生态文明建设。

展览展出文物、标本588件(套),图片和资料近千份,数万年前的芦苇化石、鲸鱼骨化石,数千年前的麋鹿角亚化石、盐城湿地代表性珍稀动物“吉祥三宝”标本——麋鹿、丹顶鹤、勺嘴鹬,明代镇水铁牛,清代用于加固堤岸的燕尾扣和治水奏折等,文物、展品与内容紧密结合,向观众传递盐城地域的生态特色和底色。特别是展览首次展出大量申遗资料、文件、证书、奖牌、文献、图片、影像资料和口述史资料等生态文明建设的见证物,如“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证书、《盐城市黄海湿地保护条例》、“申遗时刻”口述史等。

在这里,观众能感受到大美盐城,能听到训鹤姑娘徐秀娟“一个真实的故事”仍在传唱,还能看到“十八勇士”征服荒滩,半个世纪盐碱地变绿洲的感人故事……彰显盐城人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孜孜追求,承担着博物馆“为明天收藏今天”的责任。

第一单元 沧海桑田

盐城是中国沿海成陆较早的地区之一。数千年来,潮起潮落,留下一片茫茫沙滩,长江与淮河奔流东来的泥沙积淀成陆,沧海桑田造就了盐城得天独厚的土地、海洋、滩涂资源。

第二单元 湿地之都

连绵不绝的湿地、浩瀚的芦苇荡、五彩地毯般的碱蓬群落……构成了波澜壮阔的盐城湿地独特景观,这里,不仅能感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巨大魅力,更能体会灵动的湿地生命风采。

第三单元 森林之城

素晖射流濑,翠色绵森林,盐城人已享受到推窗见绿、出门见林的生态福利。一条条林荫大道、一片片河滨绿带、一块块森林绿地,共同见证盐城人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信仰热忱与孜孜追求。

第四单元 百河之城

盐城具有优裕的水资源和水生态禀赋,被称为“百河之城”。无论是广阔的沿海湿地,还是丰沛的河湖资源,都彰显出盐城鲜明的水乡特色。

“大美、丰富、沉浸”

展览注重空间布局之优、重点展项之亮

景观大美、视觉丰富、沉浸体验,是“海之韵”展览形式设计把握的关键词。展览力求在有限的展陈空间内,通过丰富的展陈语言提炼重组,展现盐城万顷风光、海天之阔、湿地之美、动物之灵,感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在统筹好参观流线、色彩运用、版面设计的基础上,着重做好空间布局和重点展项的设计。

空间布局之优

展览位于建筑一层,展厅层高约6米。展览充分利用空间层高的优势,合理利用展览空间,通过“高”与“低”、“围”和“合”,在视觉上打造丰富的层次感。在“高低”组合关系上,高空间中布置丹顶鹤等鸟类,与低空间的植物群落组合呈现,以高差避免展厅的空间乏味感。空间隔断上,以开放和闭合为原则,“围”字将展厅的四周空间合理利用,以自然美景作为空间大氛围渲染,细节内容合围于中间,达到交相呼应的效果。空间的交错与通透,以明暗运用、通道与实景的结合为原则,如从“暗夜”走向光亮的森林之域,以冰屏作为单元的隔断,既有分割感又有通透感,让观众在流线上就对下一段的展览内容产生探索的好奇。参观动线将“串联”与“散点”相结合,展览与主题、展览与社教、展览与休闲等空间有机融合,为观众提供更为开放、更多选择、更具活力的参观体验。

▲文物、标本、展品

重点展项之亮

“暗夜魔盒”虚拟现实体验。1988年,国际暗夜协会成立,其使命是让大众认识光污染,提升对暗夜的认识,保护和恢复繁星满天的夜空。2020年10月,黄海湿地野鹿荡被收录到《世界暗夜保护地名录》中,盐城湿地又增加一处世界级的保护地。展项以野鹿荡暗夜保护地为场景,通过技术捕捉的方式让观众与暗夜星空及暗夜精灵们进行互动,科普黄海湿地独特的迷人风情和原生态文化。

“绿动盐城”模拟驾驶观光体验。盐城拥有举目见翠、河流众多的特色,市域内依托河流及道路建设有众多景观绿带和生态廊道。展项设置双层观光车的造型,配合多面液晶屏进行动态体验。观众可触摸选择不同的如河流、湿地、森林场景等进行体验。场景结合实拍 科技光效制作完成,既有实景画面的真实感,又有虚幻的科技感,引领观众身临其境领略水韵盐城的诗意风情。

“水上立交”四维动画。淮河和大运河水上立交是亚洲最大的水上立交工程。其中,淮河入海水道滨海枢纽,是淮河入海水道四大枢纽工程之一,主体工程为淮河入海水道泄洪闸与通榆河通航输水立交工程。展项运用动画模式,生动讲述盐城水上立交工程,增加知识点的科普性、趣味性和互动性。

“湖荡湿地展新颜”互动展项。盐城河网密布,水系发达,湖泊湖荡众多。展项利用实景油画配合投影画面营造沉浸感,观众可以通过触摸屏的拼图游戏与投影画面进行联动,随着拼图的进度投影画面会随之对应变化,最终完成一幅丰富多彩的湖荡湿地美景,人水和谐的理念主题再一次升华。

“融合、分众、联动”

展教深度结合

融合

策展初始,博物馆就确定社会教育与展览深度融合的理念,在每个部分、每个单元都设计教育内容,设置教育区或教育点,在内容和形式上做到展教深度融合。如在第一单元设置“湿地课堂”,第二单元设置“星空保护”教育点,第三单元设置“生态廊道”教育区、“环保小卫士”教育点,第四单元设置“水上立交”教育区、“湖荡湿地”教育点、“人水和谐”教育点等,从内容上、形式上、空间上为开展系统的课程教育奠定基础,启发观众通过展览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理念,涵养热爱家乡的文化自信。

分众

展览从分众教育的理念出发,让不同年龄段的观众在参观学习中收获知识。低年级学生可以观看展览中文物展品、森林或湖荡等场景,了解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申遗故事,观看四维动画、口述史视频等。高年级学生发放答题卷,带着问题参观展览,边思考边观展。如在第一单元设计“盐城为什么是一个不断生长的城市”,第二单元设计“暗夜星空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第三单元设计“你知道盐城市森林生态廊道成果吗”,第四单元设计“盐城为何被称为百河之城”“串场河的缘起”等问题。同时,在第四单元版面中设计隐形问答题,打开版面的设计机关,以互动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学习淮河导水入海工程,了解化害为利的水利工程对盐城水生态文明建设的积极意义。幼龄儿童可在老师或家长的带领下,观看湿地的动物,了解湿地的植物。

联动

依托展览博物馆加强对外联动,一是组建强大的专家团队,由大学教师、生态专家、申遗专家和博物馆社教人员等组成,定期进行专家讲解,举办生态文明专业讲座,开设“盐博课堂”“盐博之声”“博物馆公开课”等品牌教育课堂,以专业的姿态打造博物馆教育的“第二课堂”。

二是定期开展特色教育活动,如以盐城湿地“吉祥三宝”——麋鹿、丹顶鹤和勺嘴鹬为对象,打造“泥中藏趣——巧塑三宝立体黏土画”“萌兽模仿秀”品牌;在“湖荡湿地”教育点设计“水光一色——博物馆湿地小课堂”活动;在“生态廊道”教育区开设“拾趣自然 花木不朽——植物标本压花画制作”活动等。同时,出版专属研学手册,精心设计特色生态研学线路——“绿色出发 乐游盐博”。

三是馆校联动和馆区联动,扩大教育外延,自新馆开馆以来已与一百多所学校开展馆校合作活动。走进博物馆,走进保护区,走进野芦荡,让学生们看一个展览、听一堂课程、做一次答题、学一个手工、游一个地方。

▲“乐游盐博 绿色生态”研学活动
▲“拾趣自然 花木不朽——植物标本压花画”教育活动

盐城市博物馆新馆开放以来引发了盐城的“博物馆热”现象,作为本地首家晚间开放的文化场馆,以“博物馆奇妙夜”“湿地探险”“乐游盐博”等品牌活动拉近与观众的距离,让观众走进博物馆,打开一扇扇奇趣之门,探索发现一个又一个的精彩世界。

期待大家走进生态盐城,感受美好时代!

本号刊载的作品(含标题及编辑所加的版式设计、文字图形等),未经中国文物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改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授权转载的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来源 | “文博中国”微信公众号

编辑 | 张 怡 实习编辑 | 宋奕璇

复审 | 郭晓蓉

监制 | 李 让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