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3979

“克隆”技术已过时?为何现在不提克隆了,看看“多莉羊”的一生

我要新鲜事2023-12-24 20:38:270

克隆技术作为一项引人注目的科学成果,自从它首次引发广泛关注以来,便在科学、伦理和社会层面引发了激烈的辩论。克隆,简单来说,是指通过人工手段复制生物体的基因组,从而创造出与原始个体基本相同的复制品。这项技术引发了人们对于生命本质、个体独特性、伦理道德和社会影响的重大思考。

克隆技术的出现引发了许多充满希望的前景,其中之一是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克隆技术为医学研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会,可以通过克隆动物模型来研究人类疾病的发生机制以及寻找治疗方法。此外,克隆技术还被应用于组织工程学和再生医学领域,为患有组织器官损伤的患者带来了希望。通过克隆的方式,科学家可以复制并培养出患者自己的细胞,用于替代受损组织的修复,从而实现个体化的治疗。

然而,克隆这个词在现在却很少再被提到了,这是为什么呢?这还要从克隆技术的前世说起。

克隆技术的原理和历史

克隆的科学原理涉及到核移植和细胞分裂的过程。核移植是指将一个个体的细胞核(包含遗传信息的核酸)移植到一个无核或去核的细胞中。这个细胞中的新核酸将操纵细胞进行发育和分裂,最终形成一个与原始个体基因相同的新个体。

核移植技术首先选择一个捐赠细胞,通常是从成体中提取的体细胞。然后,将捐赠细胞的核移植到一个去核的卵细胞中,这个卵细胞的细胞核已经被取出。接下来,通过电刺激卵细胞进行发育和分裂,形成一个胚胎。最后,将胚胎植入到一个代孕母体中,让它继续发育直到出生。

整个科学原理看起来非常简单,但实际上有一个很大问题,那就是体细胞已经分化为各种不同功能,比如肌肉细胞、脏器细胞、皮肤细胞。从理论上说,它们只能分裂成为同种细胞,比如皮肤、肌肉或者脏器。如何让这个细胞重新变成干细胞,具备能发育成各种细胞的能力呢?

让细胞饥饿

克隆之父维尔穆特的研究小组成员坎贝尔对于如何让细胞核恢复到最初的干细胞状态提出了一项有趣的方法——使用一种被称为“饥饿”技术。这个想法源于对细胞分化和发育过程的深入研究,以及对干细胞在胚胎发育中起到关键作用的认识。

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和多能性的细胞,它们可以分化成身体的各个器官和组织。然而,一旦细胞分化成特定类型的细胞,它们的分化状态就会被稳定下来,难以再次回到干细胞状态。这限制了干细胞在医学和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

坎贝尔的研究小组认为,通过模拟胚胎发育过程中的“饥饿”环境,可以唤起细胞核中的一些休眠基因,使细胞重新获得分裂和分化的能力。这种“饥饿”技术的核心思想是通过控制细胞的营养供应和信号通路来刺激细胞核内的特定基因表达。

研究小组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来验证这个假设。他们在细胞培养基中添加了特定的生长因子和营养物质,以模拟胚胎发育早期的环境条件。通过调节这些因素的浓度和时间,他们观察到一部分细胞核开始表达干细胞特有的基因,并具备了再次分裂和分化的能力。

多莉的诞生

解决了这个问题之后,克隆就再也没有阻碍。维尔穆特的研究小组从一只白面母绵羊的乳腺中取出乳腺细胞,这是供体细胞。然而再从一只黑面母绵羊的卵巢中获取未受精的卵细胞,并立即移除细胞核,留下一个没有细胞核的卵细胞。这就是“受体细胞”。

研究小组利用电脉冲方法,将乳腺细胞和无核卵细胞融合,形成一个“融合细胞”。这是因为电脉冲可以产生类似自然受精的一系列反应,促使它们融合,形成的融合细胞具有供体细胞的遗传信息和受体细胞提供的细胞质。

最后再将融合细胞转移到另一头黑面母绵羊的子宫内。在这里,融合细胞继续发育和分化,最终形成一个小绵羊。大约148天后,多莉在1996年7月5日成功诞生。它是第一只被克隆的人工动物,被美国《科学》杂志评为当年世界十大科技进步之一。然而科学家们对多莉后续的研究却逐渐变得不对劲。

令人震惊的早衰现象

多莉在生命的早期就开始表现出一些早衰的现象。她在几个月时就发育到45公斤,这也是当然的,不仅它克隆的是一只6岁的羊,因此当时大家都没有重视这种发育快速的问题。直到2002年1月,科学家们发现多莉患上了一种典型的高龄病症“关节炎”。

2003年,多莉不停地咳嗽,兽医对其紧急检查,才发现多莉患有严重的肺部疾病,这也是一种老年绵羊的常见病,而且还是不治之症。为了减轻它的痛苦,研究人员在2月14日对它实施了安乐死。多莉的一生只活了不到7岁,这引发了人们的担忧,因为绵羊的平均寿命是12岁左右,而多莉早衰得实在太快了,它的年龄仿佛是从被克隆的动物开始算的。科学家据此认为:寿命由染色体端粒控制。

端粒是存在于染色体末端的DNA序列和蛋白质结构的复合体。它们的主要功能是保护染色体免受损伤和稳定染色体的结构。每当细胞分裂时,染色体在复制过程中无法完全复制其末端的DNA序列。这导致每次细胞分裂后,端粒会略微缩短一点。当端粒变得过短时,染色体末端的DNA会遭受到严重的损伤,细胞进入一种称为细胞衰老(细胞周期停滞)的状态,最终导致细胞死亡或功能下降。

端粒的缩短和细胞衰老的累积是衰老过程中的重要因素。随着细胞的不断分裂和端粒的逐渐缩短,细胞逐渐丧失了再生和修复能力,导致组织和器官功能下降,最终引发衰老和寿命的限制。克隆生物的早衰难题直到今天仍然存在,毕竟端粒这个难关若被攻克,人类也许就真能实现长生了。

结语

克隆技术引发了一系列伦理和道德上的问题。克隆是否违背了自然法则,将科学家置于了"上帝"的位置?克隆是否意味着我们可以随意操纵生命的起源和结局?这些问题引发了人们对于克隆技术是否应该被广泛应用的讨论。此外,克隆还涉及到个体独特性的问题。每个人都具有独特的基因组和个人经历,这是构成我们的身份和个性的基础。如果克隆技术被广泛应用,那么这种独特性是否会被忽视?克隆个体是否会在心理和社会层面上面临困境?

克隆技术是否会导致人类对于生命和死亡的认知发生变化?如果克隆个体被广泛接受,那么家庭和社会关系将如何演变?克隆人是被克隆人还是新的生物?这些问题的答案尚不明确,但它们提醒我们,在推动科学进步的同时,我们必须认真思考其对社会和文化的影响。

克隆技术是一个复杂而富有争议的领域,涉及到科学、伦理、社会和文化等多个层面。在深入探讨克隆技术的利与弊之前,我们需要对其进行全面的了解,并认识到在应用这项技术时所面临的伦理和道德挑战。只有通过深入的讨论和平衡的思考,我们才能更好地应对克隆技术带来的挑战,并在科学与伦理之间找到一条平衡的道路。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