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4608

李世民一生2大错:忽视一个该杀之美人,误伤一个该信之名将

我要新鲜事2023-05-22 07:21:381

(说历史的女人——第1049期)

作为李渊的次子,原本并没有机会继承皇帝位,但其凭借过人的功劳、极深的心机,最终不仅制造了自己无可替代的影响力,而且一狠心发动了一场千古罕见的政变:杀兄长太子李建成,逼老父李渊及早退位。

以此手段,李世民登上了帝位,成为大唐朝的第二任皇帝。

如今客观地回看历史,李世民发动宣武门政变,论手段确实有点残忍,但是帝王争斗从来都没有和风细雨过。此外,在政变之前,作为秦王的李世民和太子李建成、甚至与其父李渊,都已经产生了间隙。这个间隙,说到底都是因为李世民功高震主。

如此情况,倘若李世民在有机会争取的时候放弃,那么等李建成继位,甚至不等太子继位,李渊可能都会对李世民动手,当然这种动手不一定是杀了他,而是夺其兵权、甚至实行半软禁。大约,此种情况,李世民的幕僚、甚至李世民本人都应该预测得到的。

所以,从当时的情况来看,李世民发动玄武门政变不过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而已。

不过李世民继位也好,大唐初建,正需要一位雄主来崛起。

李世民,即便背着政变的污名,依然把事业做得轰轰烈烈,让大唐一路高歌地发展了起来。

可是,李世民虽然是一代明君圣主,但作为皇帝,依然难免要面临为继承人来打算的情况,比如选择继承人,比如为继承人留下一个可靠的班底,比如如何确保江山无虞,等等。

尽管李世民想尽办法,用尽招数,想确保大唐江山永存万世,但百密一疏——李世民依然在这个过程中不可避免地犯了一生中最致命的2个大错:第一是忽视了一个该杀之美人,第二是误伤了一个该信之名将。

第一:该杀之美人。

公元627年公元649年,前后22年之间,多次发生怪异天象:即太白星在白天出现。所谓太白星是指太阳系中的8大行星之一,因其在黎明时分出现于东方,且格外明亮,所以我们俗称启明星。按照古人的认识,太白星出现在白天,是违反了自然规律的,所以必有大事发生。因此,大唐掌管天文、历法等事务的李淳风就赶紧算了一卦,卦象的结果是:

“女主昌。”

此“女主昌”中的女主角,在当时,还尚未引起李世民的注意。

接着民间《秘记》也对太白星出现在白天进行了一番占卜记载:

“唐三世之后,女主武王代有天下。”

在这里有必要解释一下什么是《秘记》——秘记者,乃记录民间占验术数、推测以后的小册子。但是俗话说,高手在民间,民间潜藏着许多类似李淳风似的精通易学、星象的人物,他们的判断之准确也并不在李淳风之下。

从前后两个结论来看,李淳风的结论比较含蓄,但民间给出的答案则比较直接了。

在古代,此类言语一般都传播得比较快,因此很快就传到了李世民的耳朵里。李世民之不快是可想而知的,但实际上他内心更多的是不安和恐惧。

历来帝王费尽心机地加强皇帝集权,其目的无非是巩固皇权,任何对皇权构成威胁的因素,都会成为皇帝的“眼中钉”,不除之不足以安心。为此,李世民是疑心大起、打开杀戒,杀了不少姓武的人,比如玄武门的守将李君羡,因其出生在武安,乳名又叫个“武娘子”,两个“武”字招来杀身之祸。

可是李世民这样杀,就安心了吗?并没有,首先因为他选错了目标,有点“有病乱投医”的架势,不管根据是否可靠,一旦疑者,便杀之。故此,后来李世民也可能自觉失策,遂问计于李淳风,这一次李淳风倒是说得恨透,主要指出两点:

第一点是说民间的《秘记》所言,并不是虚妄之言,由此可见李淳风还是很有肚量和胸怀的,毕竟是同行,都存在竞争嘛。

第二点是说《密记》所推算之“女主武王”并不是指所有姓武的人,大约是为了阻止李世民滥杀无辜吧。并且实告之:此“女主”不在外,而在陛下的后宫之中,乃是陛下的女人之一。

至此,想查出“女主武王”应该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李世民的后宫妻妾中,武姓者,仅武才人一人而已,捉之杀之即可。可是李世民没有杀,因为李淳风说这是命数,不可更改。

李世民因此犹豫,迟迟没有动手。实际上,李世民就该果断出手,杀掉武则天。因为大唐之兴衰,实则武则天就是一个分水岭,武则天的称帝打乱了大唐的气脉,武则天之后,大唐开始走下坡路。难怪宋代学者鲁宗道说:

“(武则天)唐之罪人也,几危社稷。”

清初的思想家王夫之更是评价:

“(武则天)鬼神之所不容,臣民之所共怨。”

总之武则天之后,盛唐的盛世表面之下,已经埋下了诸多隐患,都与武则天时期的大兴酷吏、蓄养男宠生活混乱有关。因此,从这个层面来看,从大唐的整体历史来看,武则天则是一个该杀之美人,可惜李世民没有动手除之,反而是冷落后宫,不管不问,结果这个女人在其死后,就成了他儿子李治的皇后。

第二:该信之名将。

李世民戎马一生,战功无数,最后又凭借实力夺取帝位,这一切都与他身边那些能征善战的猛将和智谋之士有着密切关系。在这其中,有一个人物,他文武兼备、功劳非常大,此人便是李勣,原名徐世绩,归附李唐之后被赐姓李,故名李勣,又名李世勣。

在李唐建立的前后,李勣的功劳都极大,甚至没有能出其右者,也正因此,他深得李渊李世民父子的信任和重用。然李勣虽功高,但品行端正,并无自傲或令主上不开心的表现。他对大唐之忠心,是绝对经过了历史的检验,也经得起考验的,完全可以作为托孤重臣来加以重用的,可是李世民偏偏没有这么做。

公元649年,李世民身患重病,他在对太子李治交代后事的时候,尤其是有关李勣,他的安排着实不怎么高明。以李勣之才能、聪慧过人,李世民完全可以坦诚相待。但他却玩了一套试探的把戏,说你对李勣无赏赐之恩,恐其不能为你死命效力,所以我如今将他外贬,若其即刻赴任,待你继位则可重用,若其踌躇不行,则即刻斩首。

幸好,才智过人的李勣接到此调令之后,家也没回,立即赴任而去。

对于臣子而言,最怕柱上的猜忌,试探则是最直接的猜忌和不信任。以李勣之过人的智慧,岂能品不出这其中的深意。但这深意是微妙的,带给李勣的感受则是寒心——因为他出生入死一生,换来的是主上的猜忌和险杀,他岂能不心灰意冷?

原本李世民以为自己玩了一个大招,实际对李唐江山却造成了致命的影响。倘若李世民直接托付李勣,那么李勣则会继续死命效命于朝廷。可是李世民的一招帝王术,却让李勣不愿过分热心参与朝政,尤其是在后面李治面对立武则天为皇后这个难题时,朝中大臣都不同意立武氏,李勣偏偏来了一个“陛下之家事、何必问外人”。

一句话改名了武则天的命运,也改变了大唐江山的命运。

结语:总的来看,武则天和李勣,对于李唐江山至关重要,但其中又有必然的关系。但武则天和李勣关系的构成,全因李世民的两次误判:一次是该杀武则天的时候没有出手,一次是在该信任的时候却选择了试探和猜忌,严重误伤了李勣之心。(文/说历史的女人·花满楼)

参考资料:《新唐书》。

0001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