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0762

李零:说龙,兼及饕餮纹

我要新鲜事2023-05-29 04:38:220

中国人,逢年过节,经常舞龙舞狮。舞龙是中国艺术,舞狮是外来艺术。龙是模仿什么动物?它的早期形象是什么?我想跟大家讨论一下。

▴李零教授

一、龙是想象的动物

龙是瑞兽,几千年来,一直是中国的政治—文化符号。《易经》首卦,以乾为天,龙是代表天。《说文解字·龙部》:“龙,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登天是兴云致雨,潜渊是蛰伏水中。龙是水虫之长,普降甘霖,离不开龙。龙既然代表天,天子当然就是龙子。中国皇帝,一向以龙子自居,俗称真龙天子。如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人称祖龙,就是以龙为天子之象。刘邦是平民皇帝,没有贵族出身,怎么办?只好编个瞎话,假托刘累御龙的神话,说他妈妈刘媪(他是跟他妈的姓),被蛟龙上身,所以才有了他。瑞兽多是想象的动物(imaginary animals 或 fantastic animals)。想象的动物都是借助想象,把不同的动物拼在一块儿,越是不同类,越要往一块儿凑。比如飞禽加走兽,头上不长角,非要插上角,肩上无翅膀,非要插翅膀。中外艺术都有这类想象的动物(如西方的斯芬克斯、拉马苏、翼狮、格里芬、独角兽等)。中国龙,晚期形象,可举颐和园仁寿殿前的铜龙为例(图一)。古人说,龙身三曲,分为三段,模仿九种动物,综合了多种动物的特点。但想象总要有所参照吧,细心观察,我们还是不难发现,这类复合形象仍然参照了某些现实的动物。想象之中仍有真实。

▴图一 龙的标准形象,颐和园仁寿殿前的铜龙

二、龙是模仿什么

中国古代把动物分为羽、毛、鳞、介、蠃五虫。羽虫是飞禽(鸟类),毛虫是走兽(以哺乳动物为主),鳞虫是爬行类和鱼类,介虫骨在肉外(爬行类的龟鳖、甲殻类的虾蟹和贝类属这一类),蠃虫赤裸无毛(小到昆虫的幼虫,大到号称裸猿的人类)。凤为羽虫之长,麟为毛虫之长,龙为鳞虫之长,龟为介虫之长,人为蠃虫之长(也是五灵之长,今之猿类号称灵长类)。龙、凤、麟、龟皆瑞兽。颐和园仁寿殿前的瑞兽是龙、凤、麟,故宫太和殿前的瑞兽是龟、鹤。龙的参照物,主体是什么?众说纷纭,当以爬行动物为是。中国人常把蜥蜴或类似蜥蜴的动物叫龙,现代译语仍然保留着这种习惯。如鳄鱼,古语叫蛟龙、鼍龙 ;蜥蜴,今语叫石龙子、变色龙 。说起龙,我们会想起恐龙(Dinosauria)。或说古人可能见到过恐龙的化石,因而创造出龙的形象 ,此说无法证实。恐龙称霸中生代(2.51 亿年前至 6600 万年前),现在只有化石。这种巨无霸,现在叫恐龙,是日本人按汉语习惯翻译,西语原义只是“恐怖的蜥蜴”。恐龙灭绝后,有四种爬行动物保留至今,一曰鳄鱼,二曰蜥蜴,三曰蛇,四曰龟鳖,它们才是合适的备选者。

三、四种爬行动物

爬行动物,卵生、变温,要靠晒太阳积蓄能量,有许多共同点。鳄鱼,现代鳄鱼有 23 种,目前发现,体型最大,要数 2011 年在菲律宾布纳万村(Bunawan)捕获的洛龙(Lolong,图二)。这条鳄鱼属湾鳄,长 6.17 米。

▴图二 洛龙:世界最大的生擒鳄鱼

恐龙时代就有鳄鱼(图三)。出土恐鳄(Deinosuchus)化石,推测长度为 10 米(也有人说只有 8 米),比所有现代鳄鱼都长。出土帝鳄(Sarcosuchus imperator)化石更长,推测长度为 11.65 米。

▴图三 人与鳄鱼比大小:上为洛龙,中为恐鳄, 下为帝鳄

中国境内的鳄鱼,古代有三种(图四)。扬子鳄(Alligator sinensis,图五:1)分布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马来鳄(Tomistoma schlegelii,图五 :2)分布在珠江流域,湾鳄(Crocodilus porosus,图五 :3)分布在台湾岛和海南岛 。扬子鳄属短吻鳄(也叫中国短吻鳄),只有一二米长。马来鳄属长吻鳄(也叫马来长吻鳄),样子有点像恒河鳄(Gavialis gangeticus),也有狭长的吻部,但没有球状鼻头,身上有黑色斑纹和条纹,长约三四米。湾鳄主要生活在近海的河口,既可在淡水水域活动,也可游到海里,故称河口鳄或咸水鳄,其长约四五米,最长可达六米多。现在,长江流域还有扬子鳄,其他两种,中国境内已看不到。

▴图四 中国鳄鱼分布图

古语所谓鳄,本指马来鳄或湾鳄类的大鳄,鳄可能与惊愕之义有关,样子很吓人。扬子鳄只是普通的鳄,古人叫鼍,字亦作鮀。鼍从单声,鮀从它声,乃元月二部对转字,属于通假字。鳄在水中,身如蛇形,有鳞似鱼,这或许就是它以鮀为名的原故[9]。鳄鱼跟龙关系最大。《尔雅翼》卷三十说,鳄“似龙而无角,类蛇而有足”。“似龙”是说类似艺术表现的龙。古书所谓龙,有角曰虬(或相反),无角曰螭 。鳄鱼没有角,有角属于艺术夸张。但湾鳄耳后有两条隆起的骨头,形如双角(图五 :4)。所谓龙角,也可能是模仿湾鳄头上的这种骨状凸起。

▴图五 三种鳄鱼1.扬子鳄 2.马来鳄 3.湾鳄 4.湾鳄的“双角”

蜥蜴,古人把野外的蜥蜴叫蜥蜴,室内的蜥蜴叫守宫(俗称壁虎)。蜥蜴比较小,但巨蜥比较大。中国南方有一种水巨蜥(Varanus salvator,图六:1),俗称五爪金龙,体长可达三米,仅次于印尼的科莫多龙(Varanus komodoensis)。古人常以蜥蜴比鳄鱼,把鳄鱼看作大号的蜥蜴,西人亦如此[11]。今人把蜥蜴叫四脚蛇,蛇是无脚的蜥蜴。蛇,在爬行类中最年轻,肛门两侧还有四肢退化的痕迹,俗称小龙,但巨蟒体长可达六七米(图六:2),已经不是小龙。蛇也是龙的参照物。古人常以龙蛇并称。

▴图六 其他爬行动物1. 中国水巨蜥 2.大蛇(古曰蟒) 3.大鳖(古曰鼋) 4.大海龟(古曰鼇)

龟鳖,一般比较小,但也有体型巨大长一米以上者,如古语所谓鼋、鳌。鼋是大鳖(图六:3),鳌是大海龟(图 六:4)。这种动物,骨在肉外,进化成甲壳,跟前三种,形象差别比较大。古代分类法,鳄鱼、蜥蜴、蛇属鳞虫,龟鳖属介虫。古人说,龙为鳞虫之长,主要跟前三种有关。但《淮南子·墬形》说“介潭生先龙,先龙生玄鼋,玄鼋生灵龟,灵龟生庶龟”,还是把龟鳖说成龙的子孙。宋以来,石碑的龟趺往往是龙首龟,据说就是龙生九子之一的赑屃。故宫太和殿前也有龙首龟(图七)。古人常以龟蛇并称。玄武就是龟蛇的结合。

▴图七 故宫太和殿前的铜龙首龟

鳄鱼、蜥蜴有爪,龟鳖亦有爪,唯独蛇无爪。古之所谓龙,身躯、花纹可以模仿蛇,但头、角、鳞、爪是模仿鳄鱼。鳄鱼有一张恐怖的脸。

四、文物中的鳄鱼形象

中国古代,蛇是常见动物,鳄鱼也比较多。古有畜龙传说,历虞、夏、商、周而不衰(见《左传》昭公二十九年、《国语》的《晋语八》《郑语》)。所谓畜龙,也叫豢龙、扰龙、御龙,都指养鳄鱼。养鳄鱼,一可食用,二可利用它的皮。鳄鱼皮,今多用来做箱包,我国古代则用它蒙鼓。如魏郘(户攵黑)钟,铭文讲鼓乐之陈,有所谓“玉(釒嚣)鼉鼓”(图八),“玉(釒嚣)”是玉磬,“鼉鼓”就是用鳄鱼皮做鼓面的鼓。王因、陶寺、石峁等遗址都发现过鳄鱼骨板(图九)[14],原来就与蒙鼓有关。日本泉屋博古馆藏商代铜鼓,鼓面即仿鳄鱼皮(图一〇:1、2)。

▴图八(左)郘(户攵黑)钟铭文:玉(釒嚣)鼉鼓图九(右) 陕西神木石峁遗址出土的鳄鱼骨板
▴图一〇 鳄鱼皮和鼉鼓1.(左)鳄鱼皮 2.(右)泉屋博物馆藏仿鳄鱼皮的商代铜鼓

良渚陶器有鳄鱼刻纹(图一一:1),很像卡通动物,两个大眼泡,一双小眼睛,画成俯视状,大嘴张开,露出尖牙利齿,则作侧视状,身体饰平行纹,像鳄鱼鳞甲作平行排列,大腹,腹下有矮足,卷尾。妇好墓出土过一把刻刀(图一一:2),刻刀上的动物,长尾,用凹陷的小坑表示鳞,作竖行排列,展览图录说模仿穿山甲(Mani,古代叫鲮鲤),恐怕不对。穿山甲是尖嘴,鳞像鱼鳞,不是平行排列。我看,此器造型是模仿鳄鱼。

▴图一一 古代文物中的鳄鱼1.良渚陶器上的鳄鱼刻文 2.妇好墓出土的鳄鱼形骨刻刀

天津博物馆有一件鳄鱼形玉饰(图一一:3),展览图录说模仿蜥蜴,恐怕也不对。蜥蜴身体细长,此物却大腹便便。我看,此物也是模仿鳄鱼。湖北博物馆有一件青瓷鳄鱼(图一一:4),也用凹陷的小坑表示鳞,竖行排列,跟妇好墓的那件刻刀是同样手法。

▴图一一 古代文物中的鳄鱼3.天津博物馆藏商代鳄鱼形玉饰 4. 湖北省博物馆藏三国时代的青瓷鳄鱼

五、汉字中的龙字

龙是中国本土的想象动物,文字本身就是证明。汉字中的龙字是个象形字,既象鳄,又象蛇,头角峥嵘,张血盆大口,龇牙咧嘴,扭动身躯,长尾左右摆。

▴图一二 古文字中的“龙”

商代甲骨文的龙字(图一二:1;图一二:2,第一栏),皆头上尾下,作竖置状。左右或反置,头朝左则尾朝右,头朝右则尾朝左。表中引用《甲骨文合集》4655,龙角作棒槌角(详下),口中有牙,最典型。

▴图一二 古文字中的“龙”1.商代甲骨文中的“龙”字
▴图一二 古文字中的“龙”2.“龙”字的演变(第一栏)

商代西周金文(图一二:2,第二栏),龙角讹变成辛,口齿讹变成月。

东周金文(图一二:2,第二栏),龙头与身、尾分离。

▴图一二 古文字中的“龙”2.“龙”字的演变(第二栏)

战国文字(图一二:2,第三栏),变左右结构,头在左,身尾在右。头作上辛下月,尾加三撇,表现龙鬣。秦汉文字(图一二:2,第三栏),左半变上立下月。

龙作竜(图一二:2,第三栏),象鳄鱼大腹便便。宋以来,传世古文有这种写法[21],现代日文也有这种写法。现在看来,这种写法的龙字战国就有。龙字的简化字,只取龙字的右半,加以草书化。

▴图一二 古文字中的“龙”2.“龙”字的演变(第三栏)

六、出土文物

出土文物可以唤醒我们的远古记忆。河南濮阳西水坡遗址M45出土过用蚌壳摆塑的“龙虎图”(图一三)[22]。

所谓龙,是侧视效果的舒身龙,头上长角,长吻大嘴,四足有爪,长尾几与身等,近似鳄鱼。

▴图一三 河南濮阳西水坡M45用蚌壳摆塑的龙虎图

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出土过一件绿松石镶嵌的龙形器,器形是俯视效果的舒身龙,方头长尾,无足爪(图一四),近似蛇。

▴图一四 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的绿松石龙形器

商周以来,龙被广泛用于器物装饰,特别是铜器和玉器。龙蛇类的动物,特点是能屈能伸,其造型可以适应各种器形。商周铜器,器腹、器耳、器座多用爬龙或卧龙为装饰,属于舒身龙,盘类器物和C形玉饰多用卷尾龙。山西石楼桃花庄商墓出土过一件商代龙纹觥(图一五:1),器形纹饰以龙为主,并有鳄鱼纹。我认为,此器对研究龙在商代艺术中的形象最有代表性。

▴图一五 山西石楼桃花庄商墓出土的龙纹觥1.器形

觥是宋代定名。宋人把匜分为两类,一类无盖,即今之所谓匜,铭文自名为匜,一类有兽首盖,无自名,被《续考古图》称为“兕觥”。《诗经》提到“兕觥”,凡四见(《卷耳》《七月》《桑扈》《丝衣》)。王国维认为,这类器物即兕觥,属于酒器,用于祭享,而非沃灌。但他所谓兕觥,盖分龙首、牛首、羊首、虎首,并非都是牛首。古之所谓兕,多指独角犀。《尔雅·释兽》说“兕,似牛”,《说文解字·兕部》则谓“如野牛而青”。只有牛首觥叫兕觥才比较合适[25]。现在,让我们来分析一下桃花庄出土的这件觥。首先,此器有立体的龙首,吻部前伸,上有两个小鼻孔,下有大嘴,嘴里露出锯齿状的尖牙,两只小眼睛长在面部两侧,后面是双角,作棒槌形,整个造型,跟鳄鱼相似(蛇不可能有这种头)。

▴图一五 山西石楼桃花庄商墓出土的龙纹觥2.(左)盖面上的龙纹3.(右上)器壁上的龙纹 4.(右下)器壁上的鳄纹

其次,此器花纹分两种,一种是抽象的龙纹(图一五:2、3),一种是写实的鳄鱼纹(图一五:4)。器盖上的龙,主体是两条龙,尾巴互相勾连。一条是俯视效果的舒身龙,头即上面提到的立体龙首,身尾则用阴线表现,没有足爪。另一条是侧视效果的卷尾龙,完全是用阴线表现,龙头有棒槌角,张开的口中有信子吐出,也无足爪。器壁两侧,有侧视的舒身龙和俯视的鳄鱼纹。龙纹在前,有棒槌角,口吐信子,与器盖的卷尾龙相似。鳄鱼纹在后,浑身鳞甲作方块形。此外,器盖尾部,器壁底部,还有圈足,皆用小龙和鱼作花边。器壁的动物皆头朝器尾,与觥盖的大龙反向,用以表现游动感。河南省博物院有一件西周觥盖残器,1986年河南信阳浉河港出土(图一六),与此对比,器盖的兽首显然也是龙首。

▴图一六 河南信阳浉河港出土的西周残觥盖

此器出土地点离黄河很近。黄河流域,古代有鳄鱼。对于商周时期龙的形象确认,最有说服力的发现,当属陕西扶风海家村出土的西周铜爬兽(图一七:1、2)。

这件爬兽,个头很大,形象同上龙首,头上有棒槌角,背上有像龙鬣的扉棱,除有四肢,与商代甲骨文的龙字简直一模一样(图一七:3)。这种爬兽也见于西周早期的方鼎[28],往往用来装饰鼎耳,既有作棒槌角者(图一八:1、2),也有作羊角者(图一八:3、4),可见换了角的爬兽照样是龙。

▴图一七 陕西扶风海家村出土的铜爬龙与商代甲骨文中的“龙”1.爬龙器形 2.爬龙线图 3.商代甲骨文中的“龙”
▴图一八 铜爬龙1.成王方鼎 2.棒槌角爬龙 3.太保方鼎 4.羊角爬龙

商周卷尾龙,来源很古老。C形玉器,以龙为饰,新石器时代就有。如红山玉龙分两种,一种是所谓玉勾龙(图一九:1),器身有单孔,器形较大;一种是所谓玉猪龙(图一九:2),器身有单孔(偶尔有双孔),器形较小。类似的龙,南方也有,一般无孔。这种玉龙一般没有足爪。商周以来的C形玉龙,一般也没有足爪,特点是有棒槌角的龙头(图一九:3、4)。

▴图一九 玉器中的卷尾龙1.红山玉勾龙 2.红山玉卷龙 3.妇好墓出土的玉卷龙 4.妇好墓出土的玉卷龙

盘中龙,最早一例是陶寺遗址出土的彩绘龙纹陶盘(图二〇:1)[32]。龙纹在内底,一头双身,头上有角,口吐信子,头外尾内,花纹酷似环蛇属(Bungarus)的毒蛇。商周时期的龙纹盘仍延续这一风格,但龙头如果太大,则头内尾外(图二〇:2、3)。

▴图二〇 龙纹盘.1.山西襄汾陶寺遗址出土的彩绘龙纹盘 2.弗利尔美术馆藏商代龙纹盘3.浙江温岭琛山乡出土的龙纹盘

商周时期的龙,有爪龙,多为卧龙或爬龙,与器形有关;无爪龙,多为卷尾龙,作螺旋形,也与器形有关。我理解,无爪龙作C形或螺旋形,只是为了顺应器形,并非模仿蠃虫。

七、商周龙纹的基本特征

商周时期,龙纹的身尾花纹分很多种,其中使用最多的纹饰单元,是一个菱形加四个三角形,如上引器物的龙纹,其身尾花纹就多半采用这种花纹。这种花纹最像蟒蛇的花纹(图二一)。我们不难发现,商代铜器上的蛇正是用这种花纹表现(图二二)。

▴图二一 龙纹和蟒纹1.桃花庄龙纹觥 2.弗利尔美术馆藏龙纹盘 3.海家村铜爬龙 4.龙妇好墓玉龙 5.蟒纹
▴图二二 商周铜器上的蛇

其次,身体细长的龙还常常用一种形如飞鸟的花纹(类似数字3)作身尾花纹,有时单独使用,(图二三:1;图二七:2),有时作前一种龙纹的花边(图二〇:3)。此外,商周龙纹或有扉棱,扉棱多以T形缺口或T形阴线为饰(有时在两个T形饰之间还夹一个I形饰),如海家村铜爬龙的龙鬣就是用这种扉棱表示。这种扉棱装饰,有时也被图案化,用作第一种纹饰的外缘,如弗利尔龙纹盤的龙身和身尾。

八、饕餮纹是商周龙纹的面部特写

中国纹饰,有两种动物纹最有传统,一种是龙纹,一种是凤纹。中国青铜时代,有两种动物纹最重要,一种是饕餮纹,一种是凤鸟纹。这类纹饰有什么意义,学界有争论。一种观点,除了装饰作用,没有意义(罗樾);另一种观点,兽可通神,这类纹饰是用来沟通神灵,有萨满巫术的功能(张光直)。饕餮纹最早出现于何时,学界也有争论。有人把良渚、龙山和石家河的眼睛纹和人面纹说成饕餮的前身,把问题追到新石器时代,也有人把二里岗时期的兽面纹当作饕餮纹的源头,但毫无疑问,商周时期才是这种纹饰的鼎盛期。饕餮是一种贪吃的猛兽,常被用来形容人的贪吃、贪婪。《吕氏春秋·先识》:“周鼎著饕餮,有首无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以言报更也。”这话讲得很清楚:第一,这种怪兽常被用来装饰青铜器(如鼎);第二,它很贪吃,连人都吃,是一种食人怪兽;第三,饕餮纹是一种特写,只突出脸的部分,省略其他。世界各国,怪兽吃人,艺术常见。但商周饕餮纹,并未直接表现吃人,只是表现一张恐怖的脸。李泽厚称为“狞厉的美”。这张恐怖的脸,头上长角,似人非人,似牛非牛,似羊非羊,让人无所适从。出土文物中的动物形象,凡是说不清道不明者,多统称为兽,故饕餮纹也叫兽面纹。兽面纹只是一种逃避争论的说法。

九、饕餮纹的类型划分

饕餮纹分很多种,往往越分越细,反而让人抓不住要领。在我看来,饕餮纹分两大类,一类是双龙兽面(图二三:1、3),一种是单龙兽面(图二三:2)。前者一头双身,双龙是侧视的龙,两条龙共用一个脑袋,每条龙只能看见一只眼睛;后者正视,五官俱全,头上长角,角分很多种。

▴图二三 饕餮纹1、3.双龙饕餮纹 2.单龙饕餮纹

饕餮纹的角,主要分三种,一种是棒槌角,一种是牛角(图二四:1),一种是羊角(图二四:2)[39]。棒槌角,形状像保龄球的球瓶,西人称瓶形角,林巳奈夫叫磨菇角。棒槌角又有两种变形,一种是螺形角,形状像螺蛳,林巳奈夫叫笋贝角,一种是在棒槌角上加五角花瓣,林巳奈夫叫星状磨菇角和掌形磨菇角。这些角,棒槌角属于龙角,牛角和羊角是它的变形。

▴图二四 牛角饕餮纹和羊角饕餮纹1.牛角式 2.羊角式

艺术变形有类化现象。如狮子是外来大猫,老虎是中国大猫,两者的形象容易趋同;狮子看大门,最后被狗化,形象好像看门狗;辟邪是外来翼狮,在汉画像石上,也与带翅膀的龙相混,不易分辨。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牛鼎、鹿鼎(图二五),铭文作牛形兽和鹿形兽,并以牛角兽面和鹿角兽面为装饰。前者是借用牛角式的饕餮纹。

▴图二五 牛方鼎和鹿方鼎1.牛方鼎 2.鹿方鼎

商周铜器的饕餮纹,棒槌角是标准的龙角,这不仅符合上引文物中全身的龙纹,也可由双龙式的饕餮纹得到印证。特别是,如果我们拿上述饕餮纹与桃花庄龙纹觥、浉河港龙首觥和海家村铜爬龙的龙首做一比较(图二六),你会立刻发现,它们几乎一样。

▴图二六 龙首1.桃花庄龙纹觥 2.浉河港残觥盖(线图)3.海家村铜爬龙(线图) 4.浉河港残觥盖 5.海家村铜爬

关于饕餮纹,有个细节不容忽略,即兽面的中分线上,通常会用菱形表示额部,用花叶表示鼻部[40]。这种组合搭配,早在二里岗期就已出现。它们不仅见于浉河港龙首觥,也见于桃花庄龙纹觥的俯视图,可见饕餮纹与龙首纹其实是一回事。当然,这两种纹饰有时并不同时出现,如苏阜屯出土的商代饕餮纹铜钺,只有鼻饰,没有额饰(图二七:1)。此外,由于鼻饰起中分线的作用,它可以脱离兽面,在对称的动物纹饰中当区隔左右的中分线(图二七:2)。

▴图二七 龙首1.饕餮纹铜钺的鼻饰 2.鼻饰用作中分线

十、龙纹和饕餮纹的后续发展

中国纹饰,龙纹的后续发展还很长,这里不能详谈,只能简单说两句。贝格利教授有一种看法,饕餮纹出现于二里岗时期,流行于整个青铜时代,这种纹饰与汉代的龙纹完全不同。汉代的龙纹是从战国时期,受欧亚草原和近东艺术的影响才出现,两者截然不同,不能混为一谈。我的看法不是这样。我认为,龙纹是中国青铜时代最重要的纹饰,从二里岗时期到殷墟时期到西周前期,前后发展有连续性。当时,饕餮纹与龙纹同时存在,前者虽有各种艺术变形,但仔细辨认,仍有诸多共同点,就其主体而言,应是龙纹面部的特写,两者属于同一大类。汉以来的龙纹,往往作侧视的走龙,有时还会加翅膀(古人叫应龙),乍看与辟邪有点像(辟邪是狮子的变形),特点是脸变长、身变细,弯弯曲曲,盘绕程度高,出现王符“三停”说的基本特征。这种龙纹与商代西周的侧视龙纹确实有一定区别,跟早期饕餮纹差距更大。但万变不离其宗,我们从各种迹象看,它们还是表现同一种想象的动物。我并不否认,战国以来,汉地与北方草原在艺术上存在广泛交流,不可避免受到欧亚草原甚至近东艺术的影响,但毫无疑问,我们的龙还是我们的龙,并非自外输入。例如大云山汉墓出土过一件鎏金镶玉玛瑙贝带(图二八),就是一件模仿草原饰牌,把汉地风格和草原风格杂糅在一起的精美艺术品。饰牌中间的玉牌是一条大龙,鎏金的边框是两条小龙,这是汉地因素,但它同时又以若干钩喙的鹰头附于龙身和边框,则是草原饰牌常见的风格。外来因素只是这些小鹰头(草原格里芬)。

▴图五 三种鳄鱼1.扬子鳄 2.马来鳄 3.湾鳄 4.湾鳄的“双角”

饕餮纹的遗产是后世的兽面纹,如铺首衔环(图二九)和兽面瓦当。

▴图二九 燕下都老姆台出土战国铜铺首

十一、龙跟水旱风雨有关

龙居水中,跟水旱风雨关系最密切。求雨,对农业民族最重要。中国到处都有龙王庙。古人描写龙,不是跟江河湖海有关,就是跟兴云致雨有关。中国祈雨,旧有焚巫尪、作土龙的习俗,不但见于商汤求雨的故事,也见于殷墟卜辞(图三〇)。今世舞龙就是源于中国古代的求雨仪式(见《春秋繁露·求雨》),古人叫舞雩。它和舞狮不一样。中国没有狮子,狮子是从西域传入,舞狮本来是佛教仪式。

▴图三〇 殷墟卜辞:作土龙

鳄鱼对水旱风雨最敏感。雨季,鳄鱼潜伏水中,时而出来晒太阳。它浑身的鳞片是天生的太阳能光板。旱季,它会在岸边刨洞,浑身裹上湿泥,躲在洞里睡觉,等待下一次雨季来临。温度湿度,下雨不下雨,它最清楚。难怪动物学家说,龙的原形是鳄鱼。

附宋罗愿《尔雅翼》的有关讨论:

鳄鱼,南海有之。四足似鼍,长二丈余,喙三尺,长尾而利齿。虎及鹿渡水,鳄击之,皆中断。以尾取物,如象之用鼻,往往卷取人家所畜羊豕食之。其多处大为民害,亦能食人,既饱,浮出水上,若昏醉之状。今虎食人后,亦复肉醉,盖其类也。土人伺其醉杀之。其生子则出沙上乳之,卵如鹜卵,亦有黄白,可食人。有得鳄者,斩其首而干之。琢去其齿,旬日间更生,如此者三,乃止。《吴都赋》曰:“乌贼拥剑,鼊鲭鳄”,涵泳乎其中。潮州旧多,韩愈移文祭之,一夕雷雨皆远徙,是亦灵矣。注:鳄又作。咸平中,陈尧佐捕得戮之,图其形为赞。鳄,大者数丈,或玄黄,或苍白,似龙而无角,类蛇而有足,睅目利齿,见之骇人。卵化山谷间,大率为鳄者十二三。余或为鼋。或为龟。《说文》:“,似蜥易,长一丈,水潜,吞人即浮,出日南。”(卷三十:鳄)

鼍,状如守宫而大,长一二丈,灰五色,背尾皆有鳞甲如铠,能吐雾致雨,力尤酋健,善攻碕岸,夜则出。边岸人甚畏之,声亦可畏。性嗜睡,目常闭。大者,自啮其尾,极难死。人于穴中掘之,百人掘,即须百人牵。一人掘,亦须一人牵。不然,终不可出。其老者多能为鬽。梁周兴嗣常食其肉,后为鼍所喷,便为恶疮。其肉云白如鸡,其皮坚厚,宜以冒鼓。《诗》云“鼍鼓逢逢”,李斯亦云“树灵鼍之鼓”,是周秦皆以冒鼓也。又鼍枕可为用,胜于鱼枕。鼍,水族。《本草》谓之鮀鱼是也。《周书·王会》曰:“会稽以鼍。”(卷三十一:鼍)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