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0484

观展:空明流光——宋瓷·五大名窑特展

我要新鲜事2023-05-28 10:08:050

瓷器,诞生于绵远悠长的中华文明长河,埏埴成器,煅土作磁,被誉为“火与土”的艺术;它以胎骨釉质塑形造色,承载着东方的风雅与奔放,历经数千年美的历程,对世界的审美有广泛的影响;它流转在中国人的桌榻几案,于朝夕晨昏中绽放美的趣味,蕴含着世代相传的审美准则,也是中华文明最具代表的文化特质之一。

从商周时期烧成的原始瓷到东汉诞生的成熟青瓷,瓷器的衍进发展经历了漫长的流变;从唐代的“南青北白”到宋代的名窑辈出,大江南北瓷器的普及催生了百花齐放的风格与流派,造就了中华瓷器第一个美学巅峰;从元代的浮梁瓷局到明清的御器厂、御窑厂,景德镇瓷器生产堪称融汇中华制瓷技艺的极致,登峰造极之作不断涌现。

其中,宋朝制瓷业空前繁荣,大江南北名窑辈出、竞相创新。宋瓷以高超的制作技术、极具艺术的审美,于万千繁美中独树一帜,并诞生了被誉为“宋代五大名窑”的千古经典。后世文献中,关于五大名窑的评述繁多。清代许之衡所著《饮流斋说瓷》中有言,“宋最有名之窑有五,所谓柴、汝、官、哥、定是也。更有均窑,亦甚可贵。”由于柴窑“身世”成谜,后世便将“汝、官、哥、钧、定”冠之以宋代五大名窑之称,并以其独具特色的东方雅韵,成为世界瓷器界中的重要一极。

无论是清雅恬淡的情怀志趣还是生动活泼的民俗生活,都在宋代瓷器上得以淋漓尽致地彰显。书斋一角,梅花绽放于青瓷瓶,是暗香浮动的幽韵;白瓷香炉上似有清香缭绕,是宋代书斋的雅事;精致的点茶用具素雅陈列,仿佛《东京梦华录》的风流情致扑面而来……在此次展览中,展出了以天青釉盘、天青釉莲瓣鸳鸯钮熏炉、天青釉刻划花龙纹瓶、天青釉椭圆形水仙盆为代表的精品汝瓷,釉面抚如凝脂,视如香玉;可以看到颇具盛名的官窑青釉四足方花盆、郊坛下官窑龙纹盘等,器身造型简雅古朴,御瓷典范;以罐、盘、杯、炉等器型为主的一级传世哥窑瓷器也齐聚展厅,纹路自然成趣,件件佳品;再如大俗大雅、绚丽夺目的钧瓷,恬静如象牙般暖白的定瓷,造型多样、色彩纷繁,它们印证着文人骚客的华丽辞藻,共溯千年宋瓷的辉煌过往,等待观众的欣赏与探究。

8月6日,成都博物馆联合全国20家文博单位共同策划的“空明流光——宋瓷·五大名窑特展”向公众免费开放。展览以“瓷”为媒,从“瓷”说起,汇集350余件极具代表性的宋代瓷器精品,40余件一级文物和大量新近出土的重要考古发现,是定、汝、官、哥、钧“五大名窑”于西南地区的集结。展览着墨于中华瓷器史上的华彩之章,多角度、立体化地展示中国瓷器文化,彰显其所处时代和城市的辉煌篇章,丰富城市文化、润养城市精神。这是“大俗大雅”宋代都市风尚与“优雅时尚”城市生活美学的一次交相辉映。

除五大名窑外,展览还囊括了诸多名窑瓷器,如展现唐代“南青北白”古典瓷器格局的越窑秘色瓷八棱瓶、邢窑白釉带盖注壶,以及耀州窑、景德镇窑、龙泉窑、磁州窑、建窑、吉州窑等众多名窑名器。现介绍几件一级文物,以飨读者。

汝窑天青釉盘(图1),北宋(960-1127),天津博物馆藏。此件汝窑盘口沿外撇,曲壁,圈足外卷裹釉,呈燃烧过的香灰之色,俗称“香灰胎”。盘通体天青色釉,釉质肥厚莹润,釉面上布满了细碎的冰裂纹,如冰似玉,清雅高洁。盘底满釉,裹足支烧,可见五个如芝麻大小的支钉痕。汝瓷现今传世不足百件,故弥足珍贵。

图1 汝窑天青釉盘

官窑青釉暗龙纹洗(图2),南宋(1127-1279),天津博物馆藏。通体灰青色釉,青翠如玉,釉质肥厚凝重,釉面布满了自然天成、纵横交错的开片。洗口部镶铜釦。圈足露胎呈褐色,紫口铁足的特征十分明显。洗内底印有一条苍龙,其形象矫健勇猛,笔触细微,但由于施釉太厚,只有高光下才能显现。此洗釉色纯正,造型古朴大方,为南宋郊坛下官窑典型器物。

图2 官窑青釉暗龙纹洗

哥窑青釉双耳簋式炉(图3),南宋,故宫博物院藏。通体施灰青釉,釉面满布开片纹,有黑色大开片和黄色小开片两种,即所谓“金丝铁线”。足端不施釉,呈铁褐色,呈现“铁足”特征,外底和内底均不见支烧钉痕。簋式炉是传世哥窑瓷器中的典型器,造型模仿青铜簋。此炉双耳为方形,有别于常见的哥窑簋式炉的鱼形耳。

图3 哥窑青釉双耳簋式炉

钧窑天蓝釉紫红斑碗(图4),北宋-金(960-1234),故宫博物院藏。碗胎质坚致,内、外施天蓝釉,饰大片紫红斑,釉面匀净润泽,外壁施釉不到底,露出褐黄色胎体。钧窑瓷器素以釉装饰闻名于世,这件碗呈现出的天蓝釉加紫红斑是钧窑瓷器中重要且独特的釉色装饰品种,代表了这一时期钧窑工匠的制瓷水平。

图4 钧窑天蓝釉紫红斑碗

定窑白釉刻花折枝芙蓉纹葵口碗(图5),北宋,故宫博物院藏。碗敞口、深弧腹、圈足。内、外壁和圈足均施白釉,口部和足端不施釉,均镶铜釦。内底刻划一枝折枝花纹,内壁刻划六条直线,将内壁等分为六组,每组内刻划折枝芙蓉花纹。外壁光素无纹饰。

图5 定窑白釉刻花折枝芙蓉纹葵口碗

越窑秘色釉八棱净瓶(图6),唐(618-907),浙江省慈溪市上林湖后司岙窑址出土,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外底心有“公”字款。“秘色”一词最早出于唐代诗人陆龟蒙诗歌《秘色越器》,被认为指特定的釉色,或认为秘色瓷是专供皇室使用的贡品,一时众说纷纭。1987年陕西省法门寺地宫出土了14件唐代越窑瓷器,与地宫中《衣物账》碑石上记录的“瓷秘色”的多件瓷器相吻合,首次让世人得见秘色瓷具体的形态。考古发掘出土的上林湖后司岙窑址秘色瓷产品,与唐代法门寺地宫、五代吴越国钱氏家族墓中出土的秘色瓷在器型、胎釉特征、装烧痕迹方面十分接近。该窑址是晚唐五代时期烧造宫廷用瓷的主要窑场,其开创的“千峰翠色”为特征的秘色青瓷成为青瓷典范,其审美取向也影响了后代汝窑、南宋官窑、龙泉窑等一大批名窑生产。

图6 越窑秘色釉八棱净瓶

耀州窑青釉荷叶盖罐(图7),金(1115-1234),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柳林窖藏出土,耀州窑博物馆藏。由盖和罐两部分组成。整器施青釉,罐内满施青釉,外施釉至下腹,余处刮釉露胎。釉层肥厚均匀,密布气泡,釉面有玉质感。整体造型别致,工艺精湛,是金代耀州窑青釉瓷器代表。

图7 耀州窑青釉荷叶盖罐

吉州窑釉下彩绘跃鹿牡丹纹瓶(图8),南宋,江西省博物馆藏。小口,卷沿,圈足微外撇,露灰白色胎。颈部饰回纹一周,界以二道粗弦纹。腹部绘两个对称的双线四连弧开光,内绘口衔瑞草的跃鹿一只,小草一丛,外衬以缠枝牡丹纹。

图8 吉州窑釉下彩绘跃鹿牡丹纹瓶

宋瓷从生产技艺升华出匠心工巧,从塑型成器衍生出造型审美,从洁净坚致演绎出雅趣闲情,五大名窑折射了宋人内心深处的美学精粹,是其时雅趣闲情、审美崇尚的绝佳体现。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