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9977

一农民窑场挖出国宝,上缴国家没手续,都说他私吞了,差点被整死

我要新鲜事2023-05-27 12:27:460

金香囊传奇

本文作者:周德秀、倪方六

名称:双龙金香囊

出土地:安徽宣城

收藏地:安徽省博物馆

文物价值:国家一级文物

在安徽省博物馆内,珍藏着一件做工精美、质地非常的宋朝双龙金香囊(见上图),现为国家一级文物,也就是常说的“国宝级”文物。

这件国宝宣城一农民发现的,上缴国家时因为没有留手续,一直被认为私吞国宝,倒倒霉透了……怎么回事?

这件双龙金香囊长7.8厘米 宽6.5厘米,重31克,香囊为鸡心形,由两块金片捶压合成,中心微鼓,边缘较薄,边缘镌刻连珠纹和草叶纹,两面纹饰一样,均镂刻首尾相对的双龙纹,中空处应是填香料的地方,顶端有—穿孔,用以穿系佩挂。

上面的纹饰是两条盘旋的龙,首尾相对,龙鳞片片夺目,毛发丝丝入微,龙身用蜿蜒的曲线和折线展现出鲜明的立体感。在宋代金细工艺中人们常用龙作为装饰的题材,这时候的龙也趋于定型,龙体修长洒脱,大部分为飞天的姿态,也开启了中国古代龙的腾飞时代。

图:民间银香囊

此囊龙纹的形态也符合宋代人关于“画龙”研究总结,正如北宋美术理论家郭若虚在《图画见闻志》“叙图画各意”中指出:画龙者,折出三停,分成九似,穷游泳蜿蜒之妙,得回蟠升降之宜。金香囊上的龙纹就是按照这些理论来制作的。

这件双龙金香囊是宋代的装饰品,佩于腰间,更具体点说,是一件霞帔上的坠饰,有避邪驱灾之意。在古代,只有贵族才能拥有这样一件金坠饰。

我们都知道,凤冠霞帔是古代的女子出嫁时的装扮,不过这金香囊可不是这嫁衣上的。事实上,霞帔是中国古代妇女礼服的一部分,类似现代披肩。

但这披肩也不是谁都能穿的,它是古代贵族女子和受朝廷诰封的命妇的装束,是贵妇常礼服的一部分,霞帔是平民女子只有出嫁时才可以着——按照华夏礼仪,大礼可摄胜,就是祭礼、婚礼等场合可向上越级,不算僭越。

所以只有有身份的贵族才女子才有穿霞帔的资格,因此能拥有这样一件金坠饰的自然也是贵族人家了。它既是实用的装饰品,又是精致的工艺品,为研究宋代金质装饰品提供了很好的研究资料。

国宝背后都有传奇,这件双龙金香囊也有相当不平凡的经历,经历曲折。他是一位农民发现的,上缴国家后,却一直背黑窝,一点好处没有,还差点因此丢命。

据安徽省博物馆编材料,1955年,安徽宣城一位村民在宣城西郊窑场取土时,发现了“宝”,共有两样。农民不识货,一个上面有两条双龙,一个上面有两只鸳鸯。后经专家辨识,就是宋朝心形金香囊,相当珍贵。

当时农民兄弟思想朴实,知道这是值钱的金子,是国家的,在一大二公时代,便将这个好东西交村主任,村主任又交给了上级,最后转交给博物馆。

这位农民是不是傻啊!不能这样说,那时大家思想都好,都讲贡献,一切为了新中国建设嘛。但是,这位农民的行为后来并没有到得理解,更别说表扬了。他发现宝物的事情很快就传开了,但后来被诬“侵吞国家财产”,被整得差点送了命。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当时农民也没有多想,以为将文物上缴就没有事了,也不懂要个收据什么的,当然奖金更不可能有了。由于文物上缴捐赠手续不完善,没留下任何凭证,所以后来问他“宝物”弄哪去的,他说上缴给国家了,却拿不出证据,当地人一直认为说谎,“宝”还在他家里,这位农民兄弟一直说不清。

一直到1970年代中期,事情才真相大白。

这个农民心里一直盘算着,想找到自己新手上缴的宝物,于是有意到省博“参观”,实际是寻宝。正好在一次展出中,这件双龙金香囊公开亮相,农民一眼就发现,至此真相大白……当时的第一反应就是“找到了!找到了!”

图:安徽省博物馆(老馆)

后来,农民找到博物馆,一对原始记录,真真是的他当年上缴的,馆里为他开具了证明信,证明他向国家献宝了,他这才心里踏实了,而这距他上缴国家已过了20年,如果没有展出,这个农民是不是要永远被误解!

后来,安徽媒体就此作过报道,为农民兄弟正名。至于奖励就别想了,没下文!

说明:梧桐树下戏凤凰 是著名历史学者倪方六的私家史,内容以历史、考古、盗墓、风水、收藏为主。文章除注明外,均为倪方六原创,有版权,使用请联系作者!作者微号:jsnjnfl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