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9816

古代清明节有一项极重要风俗,皇帝都要参加,可惜现在消失了

我要新鲜事2023-05-27 09:23:120

古人为什么要在清明节“改火”?

清明节又要到了,大家都在忙着上坟。

上坟是古代清明风俗之一,但古代清明节还有很多风俗,不少已消失了,比如清明改火,可能现在有不少网友都不知道。

(古代寒食祭墓)

在古代清明节中,“改火”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活动,皇家都要参加,还会赐新火给臣僚。这一如今不再流行的节俗,曾给古人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古人为什么要在清明节“改火”?

所谓“改火”,就是重新点燃火种,又称“出火”、“新火”、“新烟”等。这一民俗活动与寒食节的“禁火”有直接关系,而寒食节是怎么来的,就是因为禁火风俗的存在。

《荆楚岁时记》称:“去冬节一百五日,即有疾风甚雨,谓之寒食。禁火三日。”禁火又称“断火”或“内火”,从冬至后第105天开始,到清明节那天结束。其风俗在先秦时已存在。

据《周礼·秋官》“司烜氏”条。司烜氏是周王家分管火源,管理火种的官员,“中(仲)春,以木铎修火,禁于国中。”意思是,这就是说,在仲春时节,司烜氏要管理好火源,敲着木铎,提醒人们现在是禁火时间。周王这个禁火制度,就是后来寒食节形成的起因。

在禁火期间,不能生火做饭,只能食用之前已做好的食物,确是“寒食节”。

寒食节禁火的原因,有一种说法是源于春秋时晋人介子推被焚一事。其实这是附会,西周时已有禁火之制。据天文学家、原中国科学院研究员陈久金的研究,古代寒食节“禁火”和清明节“改火”,与古人对二十八星宿中的“大火”星崇拜有关。

大火星,又称大辰星,即商星,是天蝎座中最亮的一颗,与猎户座的参星相对,此起彼落,有“参商不相见”一说。夏历三月份参星落下,商星就要出来,即所谓“火出”,《左传·昭公十七年》称:“火出,于夏为三月”,从三月至九月都能看到大火星。

古人常以大火在天空中的位置,来安排农事,为此专门设有观察大火星位置的官员,谓之“火正”。大火星的出现正是家事上开始栽种的时候,由于对大火星的崇拜,迷信的古人想到了禁“人间烟火”来媚之,以示虔诚。

(大火星位置)

一直到唐朝,寒食节禁火都被严格执行,以免冒犯大火星神,唐诗人沈佺期《寒食》“普天皆灭焰,匝地尽藏烟”一语,说的就是这么回事情。当时官府还安排专人下去检查,将鸡毛插进灶灰中,如果鸡毛焦了,说明这家生火了,户主要被严惩。

寒食节一过,到了清明节就开始改火了。改火往往有仪式,很讲究,唐宋时,皇帝会命人钻木取火,将新火种分赐给臣僚。唐佚名《辇下岁时记》“钻火”条便称:“至清明上食,内园官小儿于殿前钻火。”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