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死后要及时报丧,报丧文告为何称为“讣告”?写法有讲究
古代报丧和讣闻的讲究
本文作者 倪方六
这篇文章,来说说白事中的报丧问题。
在传统丧事中,人死后要火速、及时把丧讯通知至亲好友,不得疏漏,更不得“匿丧不报”,否则,即是最大的违礼和失礼。
这就是报丧,有的俗称“传事禀”。

(亡人殓尸)
一般在倒头当天,最迟第二天早晨,就要派专人分头报丧。报丧人可是家中晚辈、亲邻或佣人,也可以雇请专人报丧。
如果死后不报丧,那丧家一定有事,有难言之隐。比如,在及时报丧可能产生不利时,丧家往往会考虑“匿丧不报”,或“延时报丧”。
这种现象,大人物去世时有发生,史上这方面的记载很多,秦始皇嬴政去世时便是“匿丧不报”。

(传统葬具棺材)
秦始皇死于前210年,当时他在进行生前第五次东巡。因为长途奔波劳顿,在返回途中到达平原津(今山东平原附近)已病倒了,硬撑到沙丘平台行宫(今河北邢台广宗境内)还是嗯了气。主事的赵高、李斯、胡亥等商议后,决定“匿丧不报”,等遗体运到都城咸阳后再说。
秦始皇的死讯当时封锁很严,仅有几个人知道,随侍人员每天正常奉食,活动如常。由于时值暑天高温,担心尸体散发出腐臭气味,为遮人耳目,买了许多鲍鱼装在车上,让臭鱼味来掩盖住尸臭,迷惑外人。

(帝王驾崩)
为什么要这样?除了赵高、胡亥他们有个人目的之外,主要是考虑到国家政权的稳定,确保新皇帝继位的顺利。如果马上公布皇帝的死讯,势必影响政局,国家很可能动乱。
这种因为考虑利害而“匿丧不报”,后来成为不少大人物、大家庭成员去世后的选择,等一切安排好,理顺以后才报告死讯,这样万一出现意外,也方便应对,否则容易出乱子,发生不测。

(1976年9月10日,《人民日报》头版刊登毛逝世的讣告)
报丧有“口报”或“行书”两种方式。一般老百姓家遇丧事,大都是口头报丧。如果是官宦之家、王公大臣、绅商富户,则多使用报丧文告,即所谓行书,让报丧人手执素帖,书面报丧。
报丧文告,即“讣闻”,又称“讣告”。古时又称“讣”,为什么?据徐珂《清稗类钞》“丧祭类”:“讣文,一作‘讣闻’,古本作‘赴’,以丧告人也。详具死者之姓号,履历及生卒年、月、日、时,卜葬或浮厝之地,及出殡日期,凡宗族、戚友、同乡、同官、同事、同学,必偏致之。”

(传统讣闻写法实例)
讣闻有固定格式和文辞,仅书亡人生前官衔、品级,不具亡人履历和生平事迹。一般这样写的——
不孝某某,罪孽深重,弗自殒灭,祸延显考皇清诰授×大夫,×官×府君讳××痛于×年×月×日×时,寿终正寝。距生于×年×月×日×时,享年××有×。不孝××(孝子名)随侍在侧,即日亲视含殓,遵礼成服。
(写上丧礼日程)
哀此讣
(下边依次开列孝属子孙名次)
孤子××泣血稽颡
齐衰期服孙××泣稽首
功服曾孙××泣顿首
大功服侄孙××拭泪顿首
功服侄孙××拭泪顿首
缌服侄孙××拭泪顿首

这里要注意,“孤子”是母亲健在情况下孝子的自称,如果母亲已故,则称“孤哀子”。如果母亲健在,也可写成“奉慈命称孤哀子”;有继母在堂,则称“奉继慈命称孤哀子”。
如果长子已故,讣闻则应由亡人长孙替父行孝守制,“孤子”改称“承重孙”,名列子孙名次首位。亡人子孙中如果有已故者,名字也可以列入子孙名单,但要加黑框或以阴文。

(孝子张贴祭母文)
上述是父丧讣闻,如果母丧,亡人称谓换成“××太夫人”。
报丧文告内容形式随亡人与被通知人的关系不同而有不同,一般写在白纸上。简化写法可这样写——
敬禀者,刻因××(孝子名)先生令尊(或令堂)××公老大人,享年××有×,于本月×日×时寿终正寝(或×氏孺人寿终内寝)。谨择于×月×日开吊\发引。
谨呈
×先生(被通知人)老大人台右
治丧人×××等启
×月×日
要注意的是,行文中亡人及被通知人姓名均要另起一行,高出两格,以示尊重。

(农村下葬)
还有一种特殊情况,就是子丧,父亲给儿子发讣闻。一般是这样写的:“ 寒门不幸,蹇及某男××,殇于×年×月×日× 时疾终,年×× ,×日大殓,×日接三,×日发引” ,落款“反服生拭泪拜”。
还有一种,丈夫给妻子出讣闻,文词和父亲给儿子出讣闻差不多,只是将“殇于”改为“悼于”。出现父亲给儿子、儿媳出讣闻,丈夫给妻子出讣闻这种情况,多半是亡人无后。

(农村白事)
过去,一般老百姓家,限于经济条件,无力大办丧事,多用两寸宽的白纸条子,贴在外门前,上书:“×(姓)宅丧事 恕报不周,谨择于×月×日接三,×月×日辰刻发引”。北京俗称此为“报丧条子”,不用整纸,张贴的位置有讲究,亡男贴门左,亡女贴门右。
稍微讲究一点的人家,会在大门前张贴报丧文告。大标题是“×宅丧事,恕报不周”,正文都一样,但为了面子,文中多会写上“惟因老太爷临终治命,为体谅时艰,所有丧仪,理当从俭“一类字样,以掩饰简办丧事的窘况。
上述是旧时讣告写法和讲究,现代都比较简单了,这从报刊上都能看到。

(现代讣告实例)
(注,部分图源网络)
刘备的先祖有金缕玉衣,良渚有玉琮,玉覆面是什么?了解一下吧
#历史冷知识##考古#说到玉覆面,咱们先说说大家比较熟知的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因为这座夫妻合葬墓,出土我国第一件金缕玉衣。刘胜(前165年-前113年),汉高帝刘邦第四子,汉景帝刘启之子,汉武帝刘彻异母兄。也就是说,中山靖王刘胜是汉高祖刘邦的第四代孙。西汉中山国第一代王。我要新鲜事2023-05-25 10:33:270002陕西古墓发现头骨 让考古专家非常疑惑(疑惑古墓)
陕西的一个古墓里发现的头骨,可能是长臂猿的头骨。在我国古代时期,丧葬礼仪一直都是非常的繁杂。尤其是在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对于丧葬的礼节相当的重视。即便是普通人的丧葬礼仪也是比较盛大的,更不要说是一些有权有势的人,他们不光自己埋在土里,还会让自己的下人和奴才们也陪自己一起殉葬,这样罪恶的丧葬制度在我国其实也并不少见。1.神秘头骨我要新鲜事2023-09-09 21:28:480000红山文化“玉箍”,距今5000多年,没有金属工具,怎么制作而成?
乍看之下,不就是一个玉筒子嘛?太普通不过了。实际上,在当时制作这么一个玉筒需要至少几十年的时间。我要新鲜事2023-09-10 20:06:250000郭静云:解读大禾方鼎背后的秘密
2016-08-04郭静云、刘梦扬历史考古与上古文明2016年7月8日上午,郭静云教授为暑期学校的学员们做了主题为"商代礼器人面寻钥”的演讲,为我们解读商代巫师形象及造型的文化含义。现将有关内容简述如下,详细内容请参见其新著《天神与天地之道:巫觋信仰与传统思想渊源》页310-344,527-574。我要新鲜事2023-05-27 11:40:340001飞机为什么失事?飞机失事的10大常见原因揭秘
导语:世界各地都有报道过飞机遭遇灾难的事件,那么你们知道飞机频繁失事的原因有哪些吗?之前小编为大家讲解过飞机失事最多的国家,下面就为大家揭秘飞机失事的10大常见原因,感兴趣的赶紧一起往下看吧!飞机失事的10大常见原因1、风我要新鲜事2023-05-07 18:11:46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