赓续奋进的北京大学考古——夏商周考古
1952年,北京大学考古专业建立后,商周考古方向经历了最初的草创时期。开始由外聘的郭宝钧先生讲授《中国历史考古》商周部分,唐兰先生讲授古文字学。至1956年,始由副博士毕业留校的邹衡先生开授商周考古课,并为历史专业开设考古学通论课。这一阶段,邹衡先生参加了郑州二里岗的发掘和考古人员训练班的培训工作。学生的田野实习与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合作,学生编入各工作队,由负责实际工作的先生指导,参与了郑州二里岗、洛阳烧沟、东周王城、沣西张家坡等重要遗址的工作。

1956年后,商周考古方向的教学逐渐稳定。1957年在邯郸涧沟的田野考古实习首次由考古专业教员独立承担,按计划安排发掘、调查、室内整理内容。本科教育规定了生产实习、专题实习和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完善了人才培养方案。截至1966年“文革”开始,这一时期在邹衡、李伯谦等先生的带领下,师生参与考古工作的遗址有邯郸涧沟、龟台寺,昌平雪山,洛阳王湾、东干沟,安阳大司空、苗圃北地,偃师二里头,侯马晋国遗址。邹衡先生对二里岗、殷墟的商文化开展了全面深入的分期研究,奠定了中原地区商文化年代学的基础。以邯郸涧沟、洛阳王湾的工作为契机,开启了日后先商文化和夏文化研究的序幕。
1972年后,教学科研活动部分恢复。邹衡、李伯谦先生执笔的《商周考古》、高明先生执笔的《古文字学》讲义印行。邹衡等先生在北京琉璃河遗址的工作保护、确认了燕国都城,这在学术活动受到政治严重干扰的岁月中尤为难能可贵。1974年后,考古专业师生先后发掘了江西清江吴城、湖北黄陂盘龙城、江陵纪南城等长江流域的商周遗址,以及宝鸡茹家庄、周原等关中地区的西周遗址。这些工作将文化史和编年研究的范围扩大到中原以外;同时,对城址和大型建筑的发掘反映了深入探究历史问题的旨趣。
随着恢复高考和教学秩序的复原、考古专业独立建系,商周考古专业迎来了大发展的时期。刘绪、蒋祖棣、徐天进、孙华、王迅、张辛等先生先后入职。邹衡先生出版了《商周考古》教材,李伯谦先生开设了《商周边境地区考古学文化》课,王迅先生开始了《中国古代青铜器》课,课程教学更为系统规范。邹衡、李伯谦先生多次赴兄弟高校讲学,并培养进修的年轻教师,帮助了商周考古专业在全国的发展。这一时期的田野实习除了长期稳定的天马-曲村、北京琉璃河遗址,还在安徽、湖北进行过大范围调查和试掘;结合研究生培养,发掘了合水九站、绥德薛家渠、扶风壹家堡、耀县北村、寿县斗鸡台、菏泽安邱堌堆、醴泉朱马嘴、密县曲梁、武功案底、麟游蔡家河、驻马店杨庄等遗址。有计划、有目的的发掘极大推动了学术研究的进展,使得中原地区的考古学文化编年更趋完善,中原以外的青铜文化结构体系更加明朗。在此基础上,邹衡、李伯谦等先生全面总结了夏商周三代考古学文化的编年体系,提出了夏文化、先商、先周文化等研究课题和文化因素分析方法,为学科的继续发展奠定了基础。这一时期与美日韩等国考古学家的国际合作明显增加。
世纪之交,随着夏商周考古学文化编年体系的基本建立,学科发展的重点开始转向商周时期社会历史的深入研究。孙华、徐天进、孙庆伟等先生开设了《城市考古》《墓葬研究》《古史重建》等课程,丰富了研究生培养的内容。田野实习长期坚持在关中地区,探索了大遗址工作方法,实践了区域考古理念,取得了周原、周公庙、水沟、劝读、孔头沟、蒋家庙等遗址的重要发现;此外,师生们在西南地区、河南、安徽、浙江等地开展了大量田野考古项目。工作中更加注重堆积过程和人类行为的把握,提高测绘、记录手段的科技水平,强调最大程度提取信息和精细发掘。研究领域则包括了夏商周时期的物质文化与经济、社会制度和社会生活,城市考古与聚落考古,区域考古和考古学史,出土文字与出土文献等。目前,商周考古专业的师生正致力于多层次、多角度地探究我国青铜时代文明,培育后继考古学人才,继承传统,开拓创新,求真求实,力争为中国考古学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作者:曹大志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
本号刊载的作品(含标题及编辑所加的版式设计、文字图形等),未经中国文物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改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授权转载的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来源 | “文博中国”微信公众号
编辑 | 张 怡 实习编辑 | 宋奕璇
复审 | 郭晓蓉
监制 | 李 让
石峁古城石质建筑材料来源探讨
作者:贺黎民武汉大学历史学院邵晶邸楠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原文刊于《考古与文物》2022年第2期又是一篇看起来有意思,认真一看又不见得看得懂的文章,诸位可以读读下文!我要新鲜事2023-05-28 14:26:590000中国史前时代彩陶的艺术浪潮
我要新鲜事2023-05-27 20:01:150000沈阳故宫内部发现古墓 让考古学家诧异的是 皇宫内怎么还埋人
2020年8月份,沈阳故宫北侧中心里遗址考古发掘工作顺利通过了文物局专家的验收。这意味着中心里遗址的考古工作已经告一段落,接下来的任务是修复出土的文物并进行拓印。然而,让考古专家们感到诧异的是:究竟是什么样的人死后竟然被埋葬在皇宫的中心地带?我要新鲜事2023-05-20 21:17:590001子孙为何必须为老人送终?不仅为尽孝,还有一事关子孙的重要说法
民间送终风俗本文作者倪方六离别情形,要数“生死”最痛苦和绝望。但,人终有一死,民间由此形成了”送终“风俗。如何送终?送终的地点一般都在弥留者的床榻边(死后才换床地区如此),或在换床后的地铺旁。很多地方,都是在换床后进行,即将老人从床榻上,移到堂屋正厅中,等待离去。这样结束一生,叫“寿中正寝”,这是一个人最大的愿望,能寿终正寝,是一生最好的交代。我要新鲜事2023-05-26 17:58:370001浙江金华水库发现古墓 考古专家已经到场(浙江古墓)
浙江金华发现的古墓应该是在宋朝初期或者更早以前。在前几天浙江金华某地的水库正在施工的过程当中突然就发现了一个古墓,虽然浙江金华并不算是古墓群很多的地方,可在之前也有过一些发现,管理者很快就找到了当地的考古工作者进行了挖掘,考古专家在当场之后也确实有一些发现。金华古墓我要新鲜事2023-05-14 16:37:13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