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考古终评项目 | 埋藏于地下的黔中通史——贵州贵安新区大松山墓群
#2022十大考古#

发掘单位
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项目负责人
周必素
大松山墓群位于贵州省贵安新区马场镇。为配合贵州医科大学新校区一期项目建设,2022年7月-2023年1月,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北京大学、四川大学、中山大学对该墓群开展了全面考古发掘,发掘面积13500平方米,共清理墓葬2192座,出土各类文物4000余件(套),取得重要收获。

墓葬时代从两晋一直延续到宋元明时期,发展脉络清晰,可分为两个时段四个时期,表现出从小聚集家族墓地到公共大墓地的巨大转变,反映了黔中地区古代文化进程。

前段为两晋至隋唐时期,墓葬共155座。主要散布于大松山水库周围的斜坡地带,依山势排列,三两成群,墓向不一。多为石室墓,墓室构筑规整,墓顶为券顶,流行修筑排水沟,部分墓葬有墓道。该段又可分为两晋南朝、隋唐两期。

两晋南朝墓葬92座,均为石室墓,墓室砌筑整齐,所用石料规整,墓前多带考究的排水沟。

隋唐时期墓葬63座,仍以石室墓为主,但出现少量土坑墓。石室墓墓室砌筑不似前期规整,所用石材大小差异明显,流行在墓室前端砌筑凸出墓外的封门。土坑墓较少,墓坑狭长。


后段为宋元明时期,墓葬共2037座。主要密集分布在坟坝顶,墓葬形制包括石室墓、土坑墓两类。

石室墓砌筑较随意,所用石料大而粗糙,顶部也由早期券顶变为用石板或条石横盖的平顶或叠涩顶,未发现排水沟。该段又可分为宋元和明两期。宋元时期墓葬93座,多分布在坟坝顶斜坡靠上位置。石室墓墓室较窄长,墓室砌筑相对规整,有用大石块砌筑的,亦有用小薄石块垒砌者,墓葬形制和所用石材一定程度体现了对早期墓葬的继承;土坑墓发现不多,仍是狭长形土圹。

明墓1944座,石室墓变短变宽,所用石材为较大且不规整的石块,砌筑更显随意,有的墓葬四壁均直接用石板立砌或侧砌,再于其上铺一至两层石块;该期土坑墓数量增多,大小形制不一,但总体规模不如石室墓,与石室墓之间无明显的分布界线,常穿插分布其间,并在坟坝顶西侧斜坡底部形成密集分布区。一定数量的土坑墓在一侧或一端掏有壁龛。

出土文物主要以生活用具和装饰品为主。种类丰富,涵盖金、银、铜、铁、锡、陶、瓷、漆木、玻璃、玉石等材质的文物,并出土少量纺织品,其中不乏如金挂饰、银梳背、铜条脱、贴金铜盘、铜印章、锡鱼、铜铃、串珠、项饰、银梵文种子字等造型独特、工艺精湛的珍品;




还有反映中外文化交流的宝石和玻璃珠,以及南朝陈太货六铢等。



注重边发掘、边保护、边整理、边研究的工作理念,与10余家单位合作开展体质人类学、古DNA、地质学、历史学、文献学、民族学等多学科综合研究,并用多技术手段对漆器、铁器、青铜器等器物进行分析检测和保护。
价值意义:
1.大松山墓群是贵州已发掘规模最大、延续时间最长的一处墓地,首次建立起黔中地区两晋至明代墓葬发展序列,为贵州历史时期考古学研究树立了年代标尺。
2.大松山墓群见证了汉晋至明代黔中地区社会文化中心逐渐转移至贵阳周边的进程,以及明代贵州建省前后社会经济的剧烈变化。
3.作为一处全国罕见的大型地方民族公共墓地,大松山墓地反映了当时的生活、商贸、信仰、丧葬等情况,展现了西南边疆古代少数民族的历史画卷。
4.文化面貌既体现出地域文化传统的长久延续,同时见有中原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四川盆地、域外等文化因素,是中央政府在贵州实行“土流并治”,各地区各民族在交往、交流、交融过程中构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生动体现。
发掘工作照





作者:贵州省考古研究所
版权说明:本平台有关“十大考古新发现”专题的视频和内容,版权归版权人所有。转载需经版权人同意或授权。
编辑 | 张小筑 实习编辑 | 黄雪芮 王雨莹
复审 | 冯朝晖
监制 | 李 让
本号刊载的作品(含标题及编辑所加的版式设计、文字图形等),未经中国文物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改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授权转载的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地下文物看陕西:汉朝与匈奴的来往
出于对匈奴战争的需要,汉武帝两次派遣张骞出使西域,沟通了连接欧亚大陆的丝绸之路,使得古代中国第一次实现了同包括罗马文明在内的世界其他主要文明的大规模交流。通过丝绸之路,汉王朝在向世界各国展示自己灿烂文明和创造力的同时,也以其恢宏的胸襟和开放的气度,大量引进、吸收域外各种文化精华,极大地促进了汉文化的繁荣和世界文明的发展。我要新鲜事2023-05-28 17:39:250000NBA全明星赛编年史:1977J博士大放异彩
1976-77赛季是一个新纪元,NBA的心腹大患ABA联盟在经历了10年对抗后,宣布解散,有四支ABA球队加入NBA,他们分别是篮网、步行者、马刺和掘金,其他拿到遣散费球队的旗下球员,则纷纷经历遣散选秀加盟NBA。也因此,1977年全明星赛算是经历了一个小高潮。我要新鲜事2023-05-31 22:24:150000新发现 | 白帝城白帝村遗址发现明代瞿塘卫右千户所大型建筑基址
白帝城遗址位于重庆市奉节县白帝镇紫阳村、夔门街道办事处瞿塘峡社区,西距奉节新县城18公里,南临长江,东隔草堂河与瞿塘峡西口相望。为配合三峡后续大遗址保护、推进白帝城遗址公园建设,进一步了解白帝城遗址的布局和沿革,经国家文物局批准,2021年4月至10月,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奉节县文物保护管理中心联合对白帝城白帝村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我要新鲜事2023-05-07 07:58:420003新时代百项考古新发现丨河北张家口太子城金代城址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文物考古工作高度重视,我国文物考古工作取得巨大进步和辉煌成就。这十年的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推介活动,推出了一大批优秀的田野考古发掘项目。我要新鲜事2023-05-07 03:06:410000曹芳芳:中原地区史前用玉特征与进程
我要新鲜事2023-05-31 20:56:42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