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280

文博忆往 | 舍小家为国家的考古学家姜涛先生

我要新鲜事2023-05-06 10:07:180

2022年10月21日下午,姜涛,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员,我的大学同学,单位同事,相濡以沫40多年的伴侣,因病在上海驾鹤西游。当儿子告诉我时,顿感天塌地陷,泪如泉涌,痛心疾首。后悔在上海治病期间,由于疫情,我不能24小时陪在他身边,所以临终时没有见最后一面,深感遗憾。

有缘千里来相会。我们俩都是从河南,到中山大学考古专业学习的。记得刚进学校时,老师让我们到广州市儿童公园内的秦汉造船遗址发掘,临时住六榕寺里。在我报到的第一个晚上去教室看书时,有同学已先到了。其中有个空位前坐了个男同学,我自然地坐到了这个空位上。当我从书包里拿出书和铅笔盒放到书桌上时,顿时愣住了,原来我们的铅笔盒一模一样。虽然那晚没有说话,但总感觉好像是有缘。在以后闲暇聊天时,才知道我们都是河南的,相距很近,这就是缘分吧。在校期间,我们是友好的同学关系,常互相帮助。在毕业两年后,经同学和亲戚帮助,我们走到了一起。从大学相识到他最后的西游,携手相伴48年。风风雨雨,酸甜苦辣,我们一起患难走过来了。

因为我们学的是考古,考古的第一线是野外,姜涛就长期从事野外工作。先后主持过禹州颍河两岸的调查、武陟县境内沁河改道中古遗址与古墓葬、平顶山旧县1号楚墓、应国墓地、三门峡虢国墓地等项目的考古发掘,负责对发掘的各类文物进行科学的检测、鉴定和修复,并进行资料整理、编写报告。其间还主持了三门峡火电厂秦人墓地、三门峡 李家窑遗址及义马秦汉墓地等考古发掘与指导等工作。另外还曾到河南各地和上海文博学院讲课,为河南文物战线培养了一批学员。

1990年虢季墓(M2001)发掘现场

由于他长期坚持在考古第一线,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奠定了坚实的专业知识。其主持发掘过的应国墓地、虢国墓地M2001、M2009号墓,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他又潜心著述,笔耕不辍,撰写并出版专著13部、学术论文和考古发掘简报50余篇,具有重要影响。他主编的《三门峡虢国墓地》第一卷,先后荣获河南省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河南省社科联优秀成果一等奖。其承担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三门峡虢国墓”,在2004年的成果验收中,被全国哲学社科规划办列入红榜。尤其是在青铜器、玉器等方面的研究上有较深的造诣,曾多次受邀参加国内、外的大型学术会议和讲学。

1991年虢仲墓(M2009)发掘现场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庭,可他长期出差在外,在家的时间却很少。加之以前的交通不方便,每次到外地出差少则6天10天,多则3个月到半年。如果是出差白天到家,则要汇报工作,参加会议和办事情。如果是晚上到家,则倒床就睡。家就像旅馆,仅停留2到3天就又出差,很难顾及家人。

在他40多年的工作中,主持了诸多考古发掘,加之从小在东北由奶奶带大被宠惯,性格有些暴躁和大男子主义。如果我向他诉说家务时,他说我唠叨。遇到事情有分歧时,他就吵架。每想到这些,我感到委屈和生气。但看到他为人正直善良,也孝敬老人,对工作兢兢业业、吃苦耐劳、锲而不舍时,说句心里话,又爱又恨,又心疼又埋怨,又高兴又恼怒。

说他正直善良,是因为他遇事,总能顾及和帮助别人。比如80年代后期,单位附近很少有饭店。每到星期日,单位里的单身大学生就没地方吃饭,只要他碰到,总是请到我们家做客。又如在他退休后的闲暇看电视时,经常一会儿笑、一会儿哭、一会儿愤怒,原来是被电视中的情景所感动。

他也孝敬老人。记得80年代末,我的父亲因重病到郑州看医生。正好他出差到家,多次从5楼背到楼下再带我父亲去医院,然后送回家。他的父母也有老年慢性病,只要出差回到家,他总会抽时间买一些食品、礼物去看望。

爱是因为,他虽然出差在外,心里也总是惦念着我和孩子。在没有电话的年代,能抽时间给我写信。有电话后,也常打电话关心我们。当他出差回到家后,会抽时间为我们做饭,也偶尔带我们去商店,给我们买喜欢吃的和好看且合适的衣服及家庭所需用品。如果去外地出差,看到合适的家用,总舍不得为自己花销,却买给我和孩子。退休后,对我更加关心。不仅常去商店给我买吃穿用品,还说我营养不够,总在吃饭时给我碗里放好吃的。特别是在他住院期间,身体难受时忍着,我看到后问怎么不告诉我,他说心疼我,怕我操心难受。

1991年陪同专家考察虢国墓地发掘

恨是因为,他心里只有事业,不知道生命高于一切,也不太顾及自己和家人的健康。平常他身体有小病时,忍着或到附近小诊所开点药就行。有一个夏天的晚上,他出差到家,第二天早上我突然感到胃很疼时告诉他,他却说躺一会儿就好了,然后去了单位。当我躺了一会儿后,感觉疼痛实在难忍,就下楼去医院。谁知刚走下楼,胃疼得我脸色变白, 路都不能走,无奈的我坐在楼道里掉泪。刚好单位办公室的一位同事看到,问怎么了?我说胃疼得厉害。他又问姜涛去哪里了,我说可能在办公室,她就赶快跑到办公室叫姜涛来带我去看病。我常常恨他要事业不要命。

心疼是因为,他以前做田野考古时的住宿,吃饭、工具、交通等条件均不好。如驻地只要距考古工地近,安全就行。睡觉的地方,只要能挡风遮雨,有个床就行。吃饭时,只要吃饱就行。特别是墓葬发掘到底时,工作更紧张。作为发掘领队,要考虑各方面的事情,还要指挥并和同事们一起细心完整地清理、记录、绘图和提取文物及各种信息资料。由于环境的原因,不仅受风吹、雨淋,还常在冬冷夏晒中工作。为保证文物的安全,还要轮流值夜班。有的墓很深,每天从地面到墓底都要经过软梯子。而那时候用的梯子是用两根长点的粗绳子并排从地面放到墓内,在粗绳子中间有间隔的几根木棍绑好就可以了。这种梯子很软,脚踩到上面会不由自主地来回摇晃,很不安全。因为我也是考古工作者,知道他长时间在野外的条件不好,时间不规律,既辛苦又劳累,身心疲惫,所以心疼他。

埋怨是因为,他长期从事野外考古, 养成了很多坏习惯。野外考古的重要一项是发掘墓葬,但墓葬内的湿寒、浊气较多。记得1985年11月份,河南已经是寒冷的冬天了,平顶山旧县楚墓被盗,需及时清理, 领导派姜涛去主持发掘。他一直发掘到1986年2月8日(大年三十)下午才赶回家,住四天后,就说发掘的大墓已到底,为了文物的安全必须赶回工地,由于考古人员少,工作紧张,压力大,时间不能规律。这样前后发掘持续了半年。期间养成吸烟、喝酒的坏习惯。后来家人告诉他,这习惯不好,他却找歪理说,工作时间太长又累,吸烟是为了提神;喝酒是为了去除湿寒。当我看到他吃饭很快时,又告诫他对身体不好,他却说事情多没办法。他就知道工作,不知道运动和养生。

高兴的是,虽然考古工作艰辛劳累,但他收获巨大,成绩显著,成果颇丰。特别是他主持发掘的应国墓地、虢国墓地,在发掘前曾是一片空旷的田野。通过考古发掘,出土了很多青铜、玉、铁、金等各类文物,还出土了许多样式繁多的精美玉器。这些珍贵文物,为研究历史增添了许多真实、有价值的资料。有些珍品还展示在博物馆的展柜里,供游客参观并了解历史。同时这些重大发现和出土的珍贵文物,先后在许多媒体和报纸上进行了报道,曾受到历史、考古界的瞩目。目前这两处墓地,均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尤其是他主持发掘的虢国墓地,等级齐全、保存完好,不仅填补了西周考古史上的空白,其成果可树立为中原乃至全国西周晚期至春秋时期考古学文化断代的研究标尺。如今,在原址上建造了一座漂亮的博物馆,成为历史、考古学界和人们学习、参观、旅游的重要景点。这也是他带领同事们工作多年的劳动成果,所以我高兴。

2014年12月整理三门峡虢国墓地第二卷资料

恼怒的是,他忠孝不能两全。记得1990年下半年,他正在虢国墓地发掘,沈阳老家的表妹突然传消息到郑州,说爷爷和奶奶的墓被当地做基建的人不小心撞开了。我知道他从小跟奶奶一起生活,与奶奶的亲情很深,就很快把信息传给了他。但迟迟没有回音,所以非常恼怒。等他工作告一段落回到家后,生气地问他为什么不回音?他说当时正在紧张地清理M2009号大墓,已经让沈阳的表妹去替他处理此事了。他又说也不知道为什么,当时在冥冥之中,心情总有一种不好的感觉。突然听到此事,更是五脏六腑都要爆炸了。但看着眼前的工作不能分身,很无奈又无语。之后,我们回了一次沈阳,到墓前祭奠了爷爷和奶奶。

睹物思人,回想以前的事,历历在目。他经常来去匆匆,不知道何时是星期天,什么时候过什么节。也正如他在《三门峡虢国墓》第二卷的考古报告中所言:“二十多年的大好光阴……几多成就与几多沉重相伴,几多欢愉与几多无奈共生,无尽的喜乐,淡淡的感伤。于公,我是考古界公认的少数几个福将之一,在事业上,我取得了可喜可贺的成就。于私,我是不称职的在外游子,愧对家人。”他不仅对考古事业倾注了全部的心血和智慧,也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他终生都为考古事业奋斗、拼搏,舍小家,为国家。当他退休后又主编了《良玉藏珍》商周、战汉篇等6部专著,并对《三门峡虢国墓》第二卷的书稿进行了修改,还亲自把书稿送到文物出版社。就在2022年8月生病住院之前,还与我谈论如何修改《三门峡虢国墓地》第二卷书的封面,计划亲自去出版社校阅第二卷书的图版色彩、样书等事。他为考古事业,可谓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2014年12月整理三门峡虢国墓地第二卷资料

虽然他离开了我们,但他发掘的遗址、学术研究成果、主编的考古报告,在中国考古学的历史长河中留下了珍贵的一笔,在河南省考古学的领域中 也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页。他的工作精神留给了后人,他的音容笑貌留给了我,他经常对我说的三个字“心疼你”,也刻在了我心里。

作者:李秀萍

作者单位: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编辑 | 张小筑 实习编辑 | 王雨莹

复审 | 冯朝晖

监制 | 李 让

本号刊载的作品(含标题及编辑所加的版式设计、文字图形等),未经中国文物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改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授权转载的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