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头发现秦代“奇书” 专家:记载了焚书前的历史 将重写历史
我要新鲜事2023-07-24 21:00:340阅
现代所学习的《尚书》与古文《尚书》有很大区别。香港古玩街成为我国历史文物流失的中转站,尤其是在九十年代。香港回归前,它处于一个微妙的地位,既不受国内管控,也不受国外太多干涉,这让它成为外国收藏家的天堂。不少文物专家和收藏家常常前往香港闲逛,带有强烈的爱国情怀的他们,不仅出于收藏需要,还希望收回流失海外的文物,其中马承源先生是一个典型的代表,收回了晋侯苏编钟等珍贵文物。

2006年,一位香港中文大学的专家在香港古玩街发现了一批竹简。他认为这应该是内地出土的楚简,其意义重大,于是联系了内地的古文研究专家。这些竹简经过鉴定,被认为是公元前三至四世纪的史记,即战国中期的楚简。但竹简的收回之路并不容易,首先专家资金有限,其次物主并不愿意低价卖给大陆,还有日本的专家也觊觎这些竹简。

对楚简的回收不仅仅引起专家的关注,一些爱国人士也十分关注。清华的校友赵伟国在2008年将这些竹简买下,并慷慨捐赠给清华大学。这2388枚竹简运送到清华后,经过碳十四鉴定,确定是战国时期的楚国文物。然而,部分竹简准建已经变质发霉,需要尽快对其上的文字内容进行破译,以保护这重要的历史机遇。

通过研究竹简,专家发现现代所学习的《尚书》与古文《尚书》有很大区别。《尚书》作为中华文明的元典之一,保存了商周时期的重要资料。然而,由于秦朝的焚书坑儒,古文《尚书》几乎失传,现今流传的《尚书》为晁错版本。清华简上的文字记载揭示了《尚书》的早期内容,意味着我们将重新认识历史,对今天的研究产生深远影响。这一发现让专家兴奋不已,将助推我国历史学领域的重大突破。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相关推荐
新时代加强山西考古的几点思考
0004江汉洞庭国家的起源
原创郭静云、郭立新等考古侦探昨天统计学“大师”的报告立新老师:今天先请梓浩同学来报告他对澧阳平原的聚落研究。梓浩同学:各位老师,同学,大家好。今天我想从微观和宏观的两个角度来报告澧阳平原从大溪至石家河文化期间聚落的演变过程,结合定性与定量的研究方法,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为数周后的湖南考察提供一些问题。柏熹同学:定性与定量,微观与宏观,这报告真是高大上啊,范老师。我要新鲜事2023-05-25 18:38:300001盗洞非常巧妙地打在太子墓上,推测不是当年知情人,就是盗墓高手
唐太宗废太子李承乾墓本文作者倪方六在前面的“梧桐树下戏凤凰”头条号中,说了房陵大长公主墓和长乐公主墓,这篇头条号来说说废太子李承乾的墓。在原陕西省礼泉县烟霞乡东周新村西边,有一个呈圆锥形的封土堆,南北约6米长,高约2.5米,当地人世代相传叫“牛犊冢”。为什么叫牛犊冢?埋的是牛犊子?不对,是形容这座墓不大,与邻近的古墓相比,显得实在太小。我要新鲜事2023-05-27 00:49:130002司母辛 武父乙——郑振香先生访谈录
郑振香先生近照学者简介:郑振香,女,1929年生,籍贯河北省东光县。1950——1954年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学习。1954任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助教。1955年攻读研究生,师从尹达先生学习商周考古。1959年分配至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工作。我要新鲜事2023-05-26 15:58:51000074岁老人守护古墓40年,没工资没奖励,曾与盗墓贼拼死搏斗11次
74岁老人守护古墓40年,没工资没奖励,曾与盗墓贼拼死搏斗11次人生之路漫漫,我们总在牵挂着些什么;生活充满着风风雨雨,我们总有化压力为动力的能力。人生总在失去,却又总在不经意间收获意外的惊喜。这场已经注定的人生旅途,我们有着始终如一的信念与决心。我要新鲜事2023-06-17 18:56:59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