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岁老人守护古墓40年,没工资没奖励,曾与盗墓贼拼死搏斗11次
74岁老人守护古墓40年,没工资没奖励,曾与盗墓贼拼死搏斗11次

人生之路漫漫,我们总在牵挂着些什么;生活充满着风风雨雨,我们总有化压力为动力的能力。人生总在失去,却又总在不经意间收获意外的惊喜。这场已经注定的人生旅途,我们有着始终如一的信念与决心。
有这样一位老人,他已经有74岁的高龄,却用40年的时间做着同样一件事:死守一座古墓。相传,这座古墓中有着36颗金头了,无数的盗墓贼虎视眈眈。40年的时间,老人用尽了全力同这些盗墓贼对抗。
神秘传说

在浙江省的九华乡下坦村,有一座神奇的古墓,相传这座古墓中藏有36颗金头,他们来自于元代,价值连城。尽管这样的传说捕风捉影,但是从古墓的外表看去,恢弘的气势,巨大的占地面积,似乎这个古墓不是寻常之物。
这座古墓的占地面积大约为300多平方米,是一个典型的大古墓。在古墓的中央,一个祭祀用的香火台安静地矗立着。古墓的道路两边建造着石头雕刻的人和狮子,似乎是用来守护这座古墓的主人。这座古墓的墓碑高2米,看起来十分有气势。
追本溯源考古专家解释说,这个古墓是元贵族的古墓,拥有不可估量的历史与研究价值。元代贵族家世显赫,古墓中的陪葬品必定是数不胜数。1997年,这座古墓成为了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外界对它的关注度也在不断地攀升。众人猜测,这个古墓的主人一定不是等闲之辈,不出所料,大量的证据指出,这个古墓的主人应该就是元朝官员郑用和的母亲。

郑用和是元朝时期的进士,因为颇具才气,他曾经十分受到元代皇帝的重视,也曾经有着极高的官职。因为郑用和是远近闻名的大孝子,所以他便给自己的母亲修建了这座坐落在浙江的古墓。郑永和对自己的母亲付出所有,这个古墓自然也是十分气派,是众多金钱的化身。
相传,这座古墓中有着36颗金头,而这些也吸引着无数居心叵测之人,即便是传说,为了金钱,他们仍然想要到古墓中一探究竟。尽管这座古墓已经成为了省级的保护文化,可是它的名气与金钱的诱惑也在吸引着暗中蠢蠢欲动的盗墓贼。尽管无数人对这座古墓垂涎已久,它却依旧安好,这一切都与一个人有关,那就是在守护古墓这条道路上坚守了40年的郑荣良。
用心守护

这个名叫郑荣良的老人今年已经74岁了,却将自己40年的青春贡献给了这座古墓。守护古墓并不是他的任务,但在郑荣良看来,守护国家的宝物却是他的责任。40年来,郑荣良风雨无阻,一直在古墓的周边巡逻,防止居心叵测之人的靠近。
在守护古墓的过程中,郑荣良也曾经经历过千钧一发的时刻。那是2006年的春节,当所有的人都沉浸在过年的喜悦之中时,郑荣良却依旧在凌晨四点拿着手电在古墓的周围巡逻。他知道,在这个全国人民都在放松的时刻,盗墓贼不会松懈,而自己更不能松懈。
这次的巡逻过程却让郑荣良与一个盗墓贼狭路相逢,在古墓周围,郑荣良发现了一个鬼鬼祟祟的身影,直觉告诉郑荣良,这个人就是盗墓贼。来不及多想的郑荣良已经一个箭步冲上前去,与这个盗墓贼扭打起来。双方实力相当,谁都不愿意让步,就这样,两个人在黑暗中纠缠了十分钟的时间。

郑荣良拿出手机准备报警,看到大事不妙,盗墓贼气急败坏,从地上捡起来一块石头,向着郑荣良的头狠狠地砸去。郑荣良灵活地躲开了盗墓贼的进攻,但是盗墓贼却趁乱逃跑,再也寻找不到踪迹。
从此之后郑荣良便更加警惕,在他看来,盗墓贼这一次没有得手,肯定不会善罢甘休。于是他像往常一样继续在古墓的周边巡逻,果然又一次与盗墓贼相遇。与盗墓贼交过手的郑荣良早有准备,这次将盗墓贼当场抓住。
40年来的时间,像这种与盗墓贼的搏斗的事件已经发生了11次,每一次回想,郑荣良都心有余悸。因为一个36颗金头的传说,无数人在黑暗中蓄势待发,想要一举拿下古墓,得道升天。只是他们没有想到,这个兢兢业业的守墓人郑荣良是他们的天敌,也是阻止他们在违法犯罪道路上越走越远的守护者。
不忘初心

30多岁自动请缨,答应乡里的文保员,自己愿意免费义务守护这座古墓。不仅仅是为了这座古墓,也是为这一句承诺,他坚守了40载。如今的郑荣良已经74岁,40年的生命,郑荣良完全献给了这座古墓。成为守墓人以来,郑荣良每天都来古墓的周围巡视几次,多年来从未感觉过苦与累。在外人看来,这座古墓的巡视工作更像是一种负担,然而对于郑荣良来说,巡视与守护古墓的工作更像是自己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40年来的坚守,郑荣良已经有了自己的规律。白天这里的香火鼎盛,人来人往,于是即便有居心叵测之人也没有下手的机会,而如果到了晚上月黑风高的时间,一定会有盗墓贼出来作乱。于是每天晚上8点、12点、凌晨3点,郑荣良都雷打不动地来到这里巡逻。
作为古墓的守护者,郑荣良没有工资,没有奖励,除了村子中的人,更没有知晓他的工作。然而即便如此,一年的365天,郑荣良从未松懈,他兢兢业业,守护着古墓的安宁,也守护着我们中国的文化财富。郑荣良认为,这是中国的国宝,即便自己拼上性命也一定要护他周全。

40载风雨兼程,这个世界上,竟然真的有像郑荣良这样坚守初心、不求回报之人。这位无名的民族英雄,这位在平凡的岗位上成就伟大的人,应该被我们始终铭记。人生的道路之上,我们总会遇到艰难险阻,危险来临,神秘莫测,我们永远不知道下一秒究竟发生什么。即便如此,我们却不能丧失人生的方向,这个世界充满艰险,也充满着善良与梦想。那些真正的温暖,才是能够陪伴我们一生的宝贵的财富。
走向法老故地——中埃联合考古
昨天发了一篇关于《寻找“彩陶西来说”之源——中罗联合考古》的文章,其实前天刷圈更多的是2019-2020中埃联合考古的成果的发布,只不过内容是英文的,所以读起来比较费力。我要新鲜事2023-05-25 13:18:260000宋元钓鱼台大战,一项十大考古发现,令蒙哥汗折鞭的秘密武器现身
#一千个细节还原宋朝#老李平日说宋朝考古发现,以南海I号为多(链接《南宋海丝航线上的南海I号船员中,有位“蔡火长”,什么来头?》、《还是东印度公司档案惹的祸,发现南海I号,意外中的必然》,今天说说2018年的十大考古发现之重庆合川钓鱼城范家堰南宋衙署遗址中的一类用于战争的出土文物。我要新鲜事2023-05-25 12:55:440000【考古词条】铁器时代 · 前蜀王建墓
五代前蜀主王建墓,称永陵。位于四川省成都市老西门外的高地上。据出土哀册,王建死于光天元年(918)六月,十一月三日入葬。1942~1943年由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前中央博物院筹备处及前四川博物馆共同发掘,冯汉骥主持发掘工作并主持编写了《前蜀王建墓发掘报告》。1961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我要新鲜事2023-05-25 22:15:200000霍巍:西藏早期游牧文化聚落的考古学探索
一、早期游牧文化聚落考古理论的提出本文所称的“早期游牧文化”,是指中国古代游牧民族文化。就本文所具体讨论的西藏高原这一区域而言,包括了从吐蕃王朝兴起之前的史前时代以及吐蕃王朝时代这样一个年代范围之内,主要集中于汉唐时期,大致可与考古学界所提出的西藏“早期金属器时代”和吐蕃王朝时代这两个时空概念相对①。我要新鲜事2023-05-25 21:58:140000讲座:沈睿文:唐宋墓葬神煞考源
小瓜按:本文为北大文博学院沈睿文教授在首都师范大学的讲座《唐宋墓葬神煞考源》的讲座纪要。现摘录于下,诸位感兴趣的可以看看。我要新鲜事2023-05-26 05:55:32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