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洞非常巧妙地打在太子墓上,推测不是当年知情人,就是盗墓高手
唐太宗废太子李承乾墓
本文作者 倪方六
在前面的“梧桐树下戏凤凰”头条号中,说了房陵大长公主墓和长乐公主墓,这篇头条号来说说废太子李承乾的墓。
在原陕西省礼泉县烟霞乡东周新村西边,有一个呈圆锥形的封土堆,南北约6米长,高约2.5米,当地人世代相传叫“牛犊冢”。

为什么叫牛犊冢?埋的是牛犊子?不对,是形容这座墓不大,与邻近的古墓相比,显得实在太小。
此墓距离唐太宗的昭陵约18华里,应该是陪葬墓。这会是谁的墓呢?
1972年10月至12日,昭陵博物馆对此墓进行了发掘清理,令考古人员十分意外的是,竟然是皇帝唐太宗李世民长子李承乾的墓。
据考古简报,墓葬属于长斜坡土洞墓,由墓道、过洞、天井、壁龛、甬道、墓室构成,水平全长35.4米,朝向南偏东3度。

墓道为22度的斜坡道,紧接着是5节过洞与5个天井相间隔,在靠近里面的3个天井两壁下部,各有一对壁龛,共计三对,这些壁龛是为了放置随葬品而设计的。
接着即是进入墓室的甬道。在甬道中部靠近西壁顶上,发现一个古代盗洞。这个盗洞打在这个位置,既十分精准,又非常巧妙,不前不后,恰到好处,推则不是熟悉墓葬结构的知情人,就是盗墓高手,因为在这个地方打洞是最省事的,可直接进入墓室。


过了甬道就是墓室。近似正方形,四边稍向外扩张,东西边长2.6米,南北边长2.8米,顶高2.56米。墓室内有砖砌棺床,位置在墓室西壁。
由于墓早年被盗,加上自然破坏,打开墓室时,发现原被淤土充塞,棺床砌砖多被撬起。乱砖中夹杂着棺木朽块,但未见有骨骸。
墓内壁原有绘画,但因为人为和自然破坏严重,几乎全部脱落。

虽然被盗,但仍出土了一批随葬品,并发现了墓志一合。
墓志出土于甬道中段,志盖正方形,每边长49厘米,盖顶篆书“唐故恒山愍王墓志铭”;志石正方形,边长49厘米,厚9厘米。志文阴刻楷书,12行,满行13字,四周线刻十二生肖形象图案。与别的皇室成员墓志相比,李承乾的墓志书写较俗,刻工粗糙。
碑文内容不记生平事迹。全文118字,抄录如下:
大唐故恒山愍王、荆州诸军事、荆州大都督墓志铭王讳承乾,字高明,太宗文武圣皇帝长子。贞观十七年十月一日薨,开元廿五年十二月八日奉敕官供陪葬昭陵柏城内,京兆府礼泉县安乐乡普济里东赵村西北,去陵一十八里。妃苏氏招魂合衤付。开元廿六年岁次戊寅五月戊辰朔廿九日庚申,礼也。

出土的随葬品主要是陶俑一类,不见等级较高的三彩器。这些陶俑原系彩绘,发现时色彩多已剥脱,有一部分已经破碎。保存较完整的随葬品计有——
彩绘陶男立俑54件,高约20厘米;
彩绘女立俑1件,高9.5厘米;
男骑马俑10件,高约32厘米,长约27厘米;
陶立驼6件;
陶立牛10件;
陶猪6件;
陶羊10件;
陶鸡18件;
陶蹲狗8件。
这些动物俑,除立驼、立牛外,其高或长均不超过10厘米。

不论是出土墓志的规格、风格,还是随葬品的质地、款式,与李承乾曾任太子的地位不太相符,与一般陪葬昭陵的宫女墓等级差不多,太简单或说寒酸了。
为什么会这样呢?这应该从李承乾的生平简历说起。
唐太宗共有14个儿子,21个女儿。李承乾为唐太宗的长子,母亲是皇后长孙氏。李承乾小时聪明可爱,唐太宗对这个大儿子抱有厚望,从起名“承乾”就可以知道,唐太宗是希望将来他能继承大唐江山。而根据古代“立嫡不立庶,立长不立幼”的原则,李承乾也理应成为唐太宗的皇位继承人。
事实上也是这样,李承乾在8岁时就被立为太子。

但随着年岁增长,李承乾出现了变化。首先是他常年身体不好,腿走路有点瘸,不良于行。更不好的是品性变劣,学会了阳奉阴违、不听劝勉,兄弟交恶。又因遭唐太宗批评,男宠被处死,父子产生隔阂,心生怨恨。
贞观十六年(公元 642年),李承乾对有夺位野心的胞弟李泰动了杀念。在暗杀失败后,与汉王李元昌、城阳公主的驸马都尉杜荷、侯君集等人勾结,干脆起兵逼宫,但最后政变败露,逼宫失败。李承乾被废为庶人,徙于黔州。不久,死于徙所。参与政变的赵节、杜荷、侯君集皆处死。

据墓志,李承乾死于贞观十七年十月一日(公元643年11月17日) 。虽然李承乾图谋不轨,心怀鬼胎,但唐太宗对这个大儿子还是很有感情的。据《旧唐书》,接李承乾死讯后,唐太宗为此废朝,“葬以国公礼”。
虽然唐太宗对李承乾有感情,但李承乾死后并未能及时埋进昭陵陪葬区。一直到唐玄宗时才得以陪葬昭陵,这是李承乾的孙子、曾在天宝年间担任宰相的李适之再三申奏后的结果,几次上疏,请求将其祖父归葬昭陵园内。

唐玄宗于开元二十四年(公元736年)八月二十七日下诏,追赠承乾为恒山王、荆州大都督,谥号愍。次年十二月八日诏陪昭陵,二十六年(738年)五月二十九日迁陪昭陵。据《旧唐书》,“葬礼甚盛。”
看到这里,大家应该明白曾为太子的李承乾墓和随葬品为什么太简单和低级了,他死时是庶人之身。
最后说一下,根据无一点骸骨的遗迹情况来分析,也许李承乾的尸骨并没有运回来,而实行了招魂葬陪葬昭陵的,可能是李承乾的衣冠冢。

欢迎订阅我的专栏——
2017年中山大学“历史、考古与文明”研究生暑期学校招生简章
一、主办单位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二、协办单位中山大学历史人类学研究中心中山大学(珠海校区)历史系三、立项资助单位中山大学研究生院四、举办目的2017年“历史、考古与文明”研究生暑期学校的主要议题以上古文明为主,探讨在跨地域和跨文化的多元视野之下,从稻作起源、文明成长到帝国形成的历史过程,并思考相关史学及考古学理论与方法的问题。我要新鲜事2023-05-26 22:51:190000赵世瑜|旧史料与新解读:对区域社会史研究的再反思
20世纪90年代以来,特别是21世纪以来,中国史学界刮起了一股追求新史料之风,这在社会史研究领域体现得尤为明显。究其原因,是区域社会史或历史人类学研究对民间文献的重视,即新的研究旨趣或新的研究取向导致了对以往利用较少的史料文类的关注。0000考古茶托为什么从唐代说起,最早的茶托能追溯到什么朝代?
中国的茶文化不仅是博大精深,从古至今,深刻地影响着世界。这篇短文,与各位分享一下学习心得,说说饮茶器皿中最早的茶托。茶托,从唐代开始说起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历史上的文献记载,茶托从唐代开始;其次是考古发现自铭的茶托也首先发现于唐代。1、经常被引用的文献我要新鲜事2023-05-25 09:33:380000神秘消失的玛雅人,文明程度到底有多超前?可能会颠覆你的认知
神秘消失的玛雅人,文明程度到底有多超前?可能会颠覆你的认知。从人类历史的广阔画卷中,我们可以看到几个闪耀的光点,代表着各自独特的文明。其中四个最为人所知的古老国度,携带了世人的智慧和启示。然而,在这些光彩夺目的文明之外,还有一个隐秘且神奇的存在,那就是神秘的玛雅文明。这个文明好像是在孤独中诞生的,似乎没有任何与已知的古老国度的联系,但却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我要新鲜事2023-06-18 18:43:060003瓜评十大考古:生土之下的万年遗存——赵家徐姚
#历史开讲#今天全国十大考古前22强终于出炉,这些项目基本相当于进入了世界杯的决赛圈,是要进京赶考,在全国一众大佬面前汇报的项目。作为文化大省的山东,从原来的四个变成了现在的两个,一个是前几天说过的瓜评十大考古:济南王张荣的地下王国,另一个就是今天要讲的齐国故都临淄地区,挖战国秦汉墓意外发现的赵家徐姚旧石器遗址。我要新鲜事2023-05-25 19:29:57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