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文物看陕西:关中商文化
公元前16世纪,商汤做商族首领的时候,发动了灭夏的战争。经过鸣条之战,商汤打败了夏桀的军队,灭亡了夏朝,在中原地区建立起了商王朝。考古发现表明,商王朝的势力范围曾一度到达陕西关中西部的周原地区。古公亶父在周原立国,周人的力量强大起来之后,商人势力才逐渐被排挤出了关中西部,退守关中东部地区。而这个时候的周国,在灭商之前一直臣属于商王朝,被称为周方伯。而除了商人之外,在周的四邻,还有羌方、井方、鬼方、巴方等方国部族。这些国族与周国既有纷争,也有交流,共同开拓着陕西这片丰饶的土地。





商王朝建立后,其文化也逐渐影响到了陕西的关中地区。考古工作中,在渭北的大荔赵庄、白村,耀州北村,渭河以南的华州南沙村,礼泉朱马嘴,西安老牛坡等遗址,都发现了比较典型的早商文化遗存。到了商代中期,商文化又向西推进到渭河中游的周原地区,形成了京当型商文化遗存,直到商代晚期,周崛起后,商人才退出该地区。





在这些商文化遗址中,老牛坡的发掘成果最为丰富。老牛坡类型遗存主要分布在渭河下游,是一种夏商时期的文化遗存。除了老牛坡遗址外,其文化特征在华阴横阵遗址和蓝田泄湖遗址中也有发现。
老牛坡遗址位于西安市灞桥区。遗址西起袁家崖村,东至沙河沟,南及灞河二级阶地,北达安家庄村南,面积约100万平方米。20世纪80年代,西北大学曾组织考古专业学生在此处发掘。2010年为了配合高速公路建设,考古工作者又对该遗址进行了大规模发掘,在遗址内发现了许多灰坑、陶窑、墓葬、房址、灶坑等遗迹,以及陶、石、玉、骨、蚌、铜等各类文物600多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在关中地区的商文化遗存中,还发现了很多具有典型商文化风格的青铜器。这些制作精良、风格独特的器物都是中原之外商代青铜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蝉纹鼎(一组两件),商代晚期。甲器:通高21.5厘米,口径16.1厘米,腹深11厘米,重2千克。乙器:通高21.5厘米,口径16.5厘米,腹深10.7厘米,重1.9千克。1959年陕西省武功县游凤镇浮沱村出土。





丙卣,商代晚期,通梁高20.6厘米,通盖高18.7厘米,口径8.1*6.7厘米,腹深10.8厘米,重1.8千克。1973年冬陕西省岐山县贺家村墓葬出土。

透雕羽纹戈,商代晚期,通长16.8厘米,内长5.4厘米,内宽3.6厘米,重0.335千克。1973年冬陕西省岐山县贺家村墓葬出土。

四足器,商末周初,通高13.7厘米,宽14.9厘米,重1.77千克。1966年12月陕西省岐山县贺家村周墓出土。
鹦鹉嘴龙:亚洲小型食草恐龙(长2米/距今9750万年前)
目前为止,地球上已挖掘出超过700种恐龙化石,并为其命名。而在这其中,很多都来自蒙古国,比如前面介绍的后凹尾龙、白山龙等,还有今天要介绍的鹦鹉嘴龙,一起去认识看看。鹦鹉嘴龙基本资料1、体型:鹦鹉嘴龙是一种亚洲的小型食草恐龙,食物包括各种蕨类和树叶,它体长2米,与红山龙、棒爪龙差不多大,体型在已知774种恐龙中排第527位,生活在距今1.19亿年-9750万年前的早白垩世。我要新鲜事2023-05-08 19:59:390003考古中发现的这些食物真馋人,最绝的连古人烤肉用的扇子都出土了
走,到博物馆里的聚餐本文作者:吴甜甜倪方六古语有云:“民以食为天”、“仓廪实而知礼节”,俗语说:“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看来“食”在中华文明中占有重要地位,而制作和烹饪食物一直是人们从古至今研究和好奇的问题,古人究竟吃什么,他们又是怎么吃的。近年来,随着考古学的发展,古代的一些食品实物不断被发现,震惊世界。我要新鲜事2023-05-27 12:28:260000文物三字经(三)
30古建筑,放异彩。木结构,千门开。飞檐举,斗拱排。唐遗存,在五台。传东亚,树模楷。31隋石桥,名安济。敞肩拱,新设计。匠李春,垂青史。唐浮桥,铁牛矗。蒲津渡,创奇迹。32十八陵,列秦川。兆域伟,神道宽。望柱耸,六骏悍。纪成功,传久远。番王像,惜凋残。33金银器,受珍赏。纹饰美,工艺良。锤鍱细,鈒镂彰。杯盘丽,金囊香。盛世风,何泱泱。我要新鲜事2023-05-26 04:33:100000上海古墓中发现啤酒瓶盖 难道有人穿越
2007年,上海的一个工地干的如火如荼,工人利用打桩机钻孔的时候遇到了障碍,之后用挖掘机深挖,才发现是挖到了一座古墓。随后工地负责人便联系了当地文物局,很快就有专家带队赶到现场进行抢救性挖掘。经过勘察,专家们发现这是一座夫妻合葬墓。墓葬保存完好。专家在墓室中发现了两块墓志铭。故奉邑大夫、登州府同知李心斋配程宜人墓志铭,墓主是明朝登州同之李心斋,是李汝杰与他夫人的合葬墓。走上仕途我要新鲜事2023-08-20 20:26:230000夏王朝的主粮:考古发现改写认知 难怪说“伊洛竭而夏亡”
根据记载,夏朝末期发生了一次天灾,伊水与洛水干涸,最终导致了夏朝的灭亡。商朝的覆灭也有类似的情况,即“伊洛竭而夏亡,河竭而商亡”。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来看,夏桀是否修德与“伊洛竭”并无直接关系,但夏朝的灭亡和伊洛水系统的干涸之间是否存在某种联系?二里头遗址的考古发现改变了我们的认知,夏朝人的主要粮食决定了他们在面对“伊洛竭”时会遭遇严重的粮食危机。我要新鲜事2023-09-21 19:17:5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