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词条」旧石器时代 · 河套人及其文化
我要新鲜事2023-05-28 20:05:211阅

▲ 河套人化石产地示意图
萨拉乌苏遗址是1922—1923年,由法国古生物学家桑志华和德日进首先发现并进行发掘。其中采集品中的一颗八、九岁幼童的左上外侧门齿化石被加拿大解剖学家岁达生定名为“鄂尔多斯牙齿”,20世纪40年代裴文中将其译为“河套人”,该文化故名“河套文化”。萨拉乌苏遗址是中国境内最早发现和研究的两个旧石器遗址中的一个。其地质时代为晚更新世,距今约5万年至3.5万年。

▲ 河套人头骨、胫骨与牙齿化石

▲ 新发现的河套人下颌骨化石
“河套人”化石共发现23件。出自原生地层的有额骨两件,枕骨、下额骨、肩甲骨、胫骨各1件。河套人体质特征已很接近现代人,但头骨骨壁很厚,骨缝较简单,下颌体较粗壮,额孔位置偏低,股骨骨壁很厚,髓腔很小,说明仍保留着一些原始性状,属于晚期智人。“河套人”门齿内面呈铲形,枕鳞上方有顶间骨,说明“河套人”与现代蒙古人种接近。 与河套人共出的动物化石有诺氏古菱齿象、野驴、野马、披毛犀、普氏羚羊、河套大角鹿、原始牛、王氏水牛、诺氏驼等。另外,出土了许多大型食草动物和啮齿类、鸟类的碎骨,它们与石器、炭屑共生,是河套人的“庖厨垃圾”。

▲ 刮削器

▲ 尖状器

▲ 动物化石
河套人的石制品共 500多件。原料多为石英岩和岩,其中石器占大很大比例,并以细小为其特征,不见两极石核、两极石片。制法是锤击法。器形有刮削器、钻具、尖状器和雕刻器等。其中刮削器数量最多,种类最复杂。
0001
评论列表
共(0)条相关推荐
凹齿龙:欧洲小型食草恐龙(长4米/距今6500万年前)
说到食草恐龙,大家会想到腕龙、剑龙等大型恐龙,其实在恐龙世界中,小型食草恐龙也是很多的,比如今天要介绍的凹齿龙,它长有长喙,有较短的手臂,用后足奔跑,因为拥有灵敏的嗅觉,所有通常能提前发现敌手并逃跑,是种生活在欧洲的小型食草恐龙,接下来一起去认识看看。凹齿龙基本资料我要新鲜事2023-05-09 18:00:580000古人认为动物的乳、血大补,但什么人应该喝、怎么喝有讲究
中国古代的液体保健品本文作者倪方六前央视男主持李咏因患癌症去世,仅50岁,很令人意外。这再一次说明,健康,对人来说比什么都珍贵,活着才是硬道理!中国人自古就重视养生、讲究保健,所谓“秋冬进补”,就是古人总结出来的。进补,不同时代有不同的风尚,秦汉时,人们看重长生不老,“不老药”一类的丹石之物流行。这类丹药,其实并不能保证长寿,有的甚至危害健康。我要新鲜事2023-05-26 23:38:310000故宫十大书画是什么 故宫博物院十大名画(中华文化底蕴)
中国画蕴藏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和中国人民的智慧,拥有独特的风格和鲜明的特色,在世界画苑中独具一格,自成一家,以下就是故宫十大书画推荐。故宫十大名画推荐:1.洛神赋图洛神赋图是东晋时期著名的画家顾恺之根据曹植的经典名作洛神赋所绘制的画卷。这幅画卷一共有三个部分,笔法非常的细腻曲折,层次分明描绘了洛神与曹植之间纯真美丽的爱情。2.清明上河图我要新鲜事2023-06-24 19:17:240000斑嵴龙:中国小型恐龙(带有斑纹嵴冠饰/6600万年前)
斑嵴龙是一种兽脚亚目下的偷蛋龙科恐龙,诞生于6600万年前的白垩纪末期,很大可能属于小型恐龙的一种,最大的特点就是它的上颌骨和鼻骨上方长有冠饰,表面带有非常多的条状痕迹,有着非常原始的偷蛋龙科特征,第一批化石是在中国的江西省赣州发现的。斑嵴龙的体型我要新鲜事2023-05-10 11:57:320000流失百年 佛首归来 天龙山石窟佛首回归仪式在山西太原举行
我要新鲜事2023-05-07 14:27:16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