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词条」新石器时代 · 马桥遗址
我要新鲜事2023-05-28 06:44:590阅

▲ 遗址概貌
中国长江下游以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和青铜时代遗存为主的遗址。位于上海市上海县马桥镇东。面积约5000平方米。1960、1966年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员会两次发掘。由此充实了良渚文化的内涵,进一步揭示了太湖地区青铜时代早期印纹陶遗存的面貌,并为研究这一地区古文化的发展序列提供了依据。

▲ 云雷纹鸭形陶壶
在良渚文化层内发现居住遗迹和墓葬。居住遗迹仅存红烧土硬面和排列一圈略呈圆角长方形的小型柱洞。

▲ 陶鼎
墓葬有10座,埋得很分散,均为仰身直肢葬,头向大多朝东南。其中7座有随葬器物,多的6件,少的仅1件。成人和幼儿葬法相同。出土的穿孔石铲、石镰、有段石锛等磨制较细。陶器造型精巧,较普遍地采用轮制,以泥质灰陶、黑陶为主。纹饰主要有弦纹、压划纹、针刺纹和镂孔,偶见彩陶。丁字形足的鼎、柱足盉、浅盘高圈足豆、双贯耳圈足壶、带盖三贯耳簋、宽把杯等是代表性的器物。有的陶器的底部有繁简不一的刻划符号。

▲ 高圈足豆
印纹陶遗存分为早晚两期。早期大部分遗存的年代相当于商,发现有斜刃小铜刀和长条铜凿,系浇铸而成,含杂质多。石器有双肩锄、镰、穿孔半月形刀、斜柄刀、犁形器、有段锛、穿孔翘刃钺、双翼带铤镞等,器形多样。陶器大都拍印纹饰,云雷纹、鱼鸟纹往往组成带形,主要拍印在火候较低的泥质灰陶器上;叶脉纹、方格纹、篮纹、席纹、回纹、曲折纹等主要施于泥质红褐陶,其中有的属于硬陶;绳纹则用于夹砂红陶。瓦足鼎、束腰实足、瘦袋足盉、凹底罐、禽形壶、高圈足豆、簋、尊、觯、觚等,是代表性的陶器。

▲ 石镞
晚期属春秋战国时代。陶器有夹砂红陶、泥质灰陶和印纹硬陶三种。印纹硬陶呈深褐色,硬度很高,吸水性小,以米字纹、方格纹、席纹等为主要纹饰。还有原始瓷,釉色为青灰或青绿色。

▲ 穿孔石刀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相关推荐
盗墓中发现的特殊葬俗,有的挺怕人,死者的头用“大锅”套起来
盗墓中发现的特殊葬俗本文作者倪方六盗墓中总会有奇奇怪怪的发现,有的挺怕人的:死人的头上套着一只大锅,有的胸部压着大石头,有的手足被绑起来,还有的周身包裹“铁丝网”……这些,其实是古代的葬俗,不少在现代已消失了,所以觉得特别奇怪。我要新鲜事2023-05-26 13:12:300003健颈龙:西藏植食蜥脚恐龙(属于疑名/以蕨类为食)
健颈龙是一种蜥脚类恐龙,诞生于白垩纪末期,主要以蕨类植物和树叶为食,平时大多都是使用四足进行行走,第一批健颈龙化石出土于中国,但是目前还处于疑名状态,属于无资格名称,不过也有人推测它可能是属于梁龙科恐龙。健颈龙的化石发现我要新鲜事2023-05-10 00:37:540000【考古词条】铁器时代 · 明鲁王墓
明鲁荒王朱檀墓。在今山东省邹县和曲阜县交界处的九龙山南麓。1970年山东省博物馆发掘。朱檀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十子,卒于洪武二十二年(1389)。该墓墓圹开凿于山石中,距地表深20米,圹内建砖筑前、后2墓室,全长20.5米。由于长年积水,随葬品保存完好。我要新鲜事2023-05-25 18:57:430000考古发现的厕所考虑了如厕男女的隐私保护,古代公厕围墙有标准
中国古代早期公厕本文作者倪方六前几天我在“梧桐树下戏凤凰”微头条中,说了几句考古中发现的“厕所带猪圈”现象,不少网友觉得好奇,私信问我。就此,我这篇头条号来详细聊聊古代的厕所问题。不必讳言,厕所与食堂一样,是人们每天都要去的地方。我要新鲜事2023-05-26 21:20:12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