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词条」青铜时代 · 辛村卫国墓地
西周时期卫国贵族墓地。位于河南省浚县以西35公里的辛村。1932~1933年,河南古迹研究会先后进行4次发掘,发掘工作由郭宝钧主持。1964年出版了考古学专刊《浚县辛村》。墓地东西宽约500米,南北长约300米。共发掘墓葬82座。年代从康叔受封到卫国灭亡,约当公元前11世纪到前 8世纪。这批墓葬的发掘为研究西周时期卫国的历史、葬制、车制及西周时代戈戟的演变等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 辛村位置图
墓葬形制 墓葬均为长方形土坑竖穴,方向为北稍偏东。 按形制及随葬品的多寡分为大、中、小3种。其中大型墓8座,中型墓6座,小型墓54座,另有车马坑14座。大型墓皆有墓道,南墓道较长,为斜坡状,北墓道短,为台阶形,墓室长6.3~10.6米,宽5~9米。有几座墓两两并列,可能是夫妇袝葬。葬具有棺和椁,但多已腐朽。中型墓墓室长2.85~ 3.9米,宽1.6~3.2米。葬具为棺,有的有椁痕。其中两座保存完整,出土有青铜礼器等。小型墓多长2米,宽1米余。随葬品一般只出陶器,个别的也出铜鼎、铜簋等。

▲ 康侯簋
车马坑中除2座兼埋车马外,其余12座只埋马匹。最大的一座车马坑东西长10米,南北宽9.1米,深3米,埋车12辆,马72匹。
随葬器物 墓葬大都被盗,遗物较少,出土铜礼器16 件。60号墓出土一组共 6件,器形有甗、鼎、簋、尊、爵、卣。铜尊上有20多字的铭文,年代属西周早期。铜兵器有戈、戟、矛、镞、甲泡等。戈最多,戟次之,戈、刀合体的“钩戟”上部作钩形。有些兵器上也有铭文,如甲泡上有“衛□(师)”,戈上有“成周”等字,可证实这些墓葬是西周时期的卫墓。车马器出土数量较多,有毂饰、衡饰、轴饰、轭、銮、镳、当卢、节约以及马头上的兽面形铜饰等。陶器有鬲、罍、尊、瓿等。鬲的数量最多,都是夹砂灰陶,饰绳纹。原始瓷器有豆、罍、器盖,大都因盗扰而残碎。此外尚出有玉石、贝蚌、骨角、竹木器等。玉石器多鸟、兽、鱼、虫的象形饰件。在刻花骨板上则有极美丽的花纹。

▲ 父乙尊
墓葬的性质与年代 根据墓葬规模、铜器铭文,结合《史记·卫世家》等文献记载,可以确定是卫国贵族的墓地。墓葬排列有序,且无打破及叠压关系,说明是宗族墓地。关于墓的主人,大型墓可能是侯伯或君夫人,中型墓大概是公族或官吏,小墓为陪葬的臣隶或平民。

▲ 夔纹簋

▲ 铜削
墓葬大致可分早、中、晚3期。 最早的可到西周初年,最晚的约属前8世纪卫国被灭时期。60号墓保存完整,出土器物较多,其年代有人认为是成王时,有人认为属康王时期。从器物观察,属康王时期的可能性更大。
帕克氏龙:阿根廷小型食草恐龙(长2米/距今6500万年前)
恐龙时代的阿根廷,虽然因为环境适宜,生活着许多大型恐龙,但这里也生活着许多小型恐龙,比如今天要介绍的帕克氏龙,它就是一种小型二足食草恐龙,同样它也是阿根廷食肉恐龙的口粮,一起去认识看看。帕克氏龙基本资料我要新鲜事2023-05-09 12:08:110001日享一书WJf01《发现石峁古城》
我要新鲜事2023-06-01 10:23:590000犹他盗龙:最聪明与危险的恐龙(长5.9米/1.25亿年前)
在恐龙中,细爪龙称认为是世界上脑最大的恐龙,不过它攻击性弱,所以常被人忽视。而犹他盗龙就不同了,它不仅是危险的食肉恐龙,也是非常聪明的存在,被人誉为最聪明与危险的恐龙,接下来就随小编一起去了解看看。犹他盗龙基本资料我要新鲜事2023-05-10 01:46:350000盗墓者拉住脚,将光绪尸身从棺中拖出,但考古时发现他趴在棺床上
光绪皇帝梓宫被盗情况形本文作者倪方六民国二十七年,盗墓者挖洞,钻进了光绪皇帝崇陵地宫。他们越过金刚墙、撬开四道封堵石门后进入了地宫最重要、最核心的空间——后室!后室是放置棺椁和重要随葬品的地方,清朝帝陵的后室,称作“金券”。盗墓者进入后室,第一眼看到的应该是放置于紧靠金券后墙、位于金券正中的宝床上的两具梓宫(棺椁),正中是光绪皇帝的,东边是隆裕的。我要新鲜事2023-05-26 17:26:25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