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奔月神话隐藏着中华上古史真相,丈夫羿欲从尧手中夺权?
嫦娥到底为什么要“奔月”?
本文作者 倪方六
嫦娥奔月,在中国是家喻户晓的神话故事。在前面“梧桐树下艰苦凤凰”头条号中,聊过“嫦娥奔月之后发生的事情”,那么,嫦娥到底为什么要“奔月”?
要说清这个话题,得说到嫦娥的丈夫“羿”,就是那位“射日”英雄。
注意不是“后羿”,羿与后羿是两个人物,羿是天帝帝俊之子,而后羿是上古三代时期夏代有穷国的国君。汉人高诱在为《淮南子·氾论训》“羿除天下之害,死而为宗布”一句作注时即称:“是尧时羿”,“非有穷后羿也”。现在大家现在常说的“后羿射日”,则是将羿的事迹张冠李戴,混到了后羿的身上,讹传下来所致,应该是“羿射九日”才对。

之所以要分清“羿”与“后羿”,因为事涉嫦娥奔月的原始原因,与“后羿”是没有关系的。
从成书于战国初期的占卜古籍《归藏》所记来看,嫦娥奔月的原因,是偷吃了丈夫羿从西王母那里搞来的不死之物。这里隐藏了几个问题:羿和嫦娥本都是天神,应已是不死之身,为何一个要向西王母讨不死之药?一个要偷食不死之药?

已故神话学家袁珂在其《中国古代神话》中推想:羿射九日时得罪了帝俊,被谪于凡间,成了凡人,想升天成仙,遂向西王母讨不死之药。羿与嫦娥是夫妻,所讨之药应该是两人服用。
为什么嫦娥要一个人偷偷全吃掉?并不是大家所说的,嫦娥贪不死长升而窃药服食,应该是夫妻之间出了感情问题,才是正常逻辑。

可以从《楚辞·天问》中看出珠丝马迹。
《天问》中有这样一句话:“帝降夷羿,革孽夏民,胡射夫河伯,而妻彼雒嫔?”意思是,天帝派羿下凡,要他解除人间忧患,可他射伤河伯,还将河伯的妻子雒嫔占为己有,这就是羿“射河伯”、“妻雒嫔”说法的由来。
河伯是水神,他在先秦古籍《山海经》中已出现,现代读者可能都是语文课本《西门豹治邺》中知道河伯的,这篇摘选自《史记·滑稽列传》的课文中,有“河伯娶妇”的情节。从这个故事可以发现,河伯是一位风流水神,已有妻子雒嫔,还让民间每年献美女。

羿为什么射河伯?高诱的解释是:“河伯溺杀人,羿射其左目。”河伯不干好事,羿射之是合理的,为什么已有妻子嫦娥,要霸占河伯的妻子雒嫔?以世俗的观点来解释,是羿花心,有“外遇”了,与雒嫔结为新欢。在这种情况下,非常难过和失望的嫦娥才“偷药”、“服药”,继而“奔月”。
显然,这样的解释并不惟一,我从民俗学资料上,又找到了新的说法,嫦娥奔月神话背后隐藏着一段中华上古历史真相——为避免丈夫“夺权”乱天下,嫦娥才窃药奔月的。

羿是传说中尧时代人物,“羿射九日”便发生在尧当政时。《山海经·海内经》记载:“帝俊赐羿彤弓素矰,以扶下国,羿是始去恤下地之百艰。”高诱注《淮南子》时有这样的说法,羿有高超的射技,“能一日落九乌,缴大风,杀窫窳,斩九婴,射河伯之知巧也。”
羿正因为为天下黎民百姓做了一件天大的好事,开始居功自傲。《中国民间故事精品库·人物传说卷》收录了一个流行于江浙一带的“嫦娥奔月”故事,说法很新鲜:羿在从西王母那取得的不死之药叫“日头丹”,共有9粒,他对妻子嫦娥说:“我要把这粒日头丹吃了,那时节,吐一口气,就能把尧的江山夺来,你呢,就可以做帝后啦。”

嫦娥听了觉得不妥,尧是圣明之君,欲阻止丈夫羿造反,给天下带来战争和不幸,于是偷走了日头丹。在羿追逼之下,嫦娥被迫吃掉全部日头丹。谁知服药后无法控制,越升越高,进入了月宫,从此一个人孤零零地留住在月亮上。
这则民间传说中,嫦娥成了给万民百姓带来福音的大义女子。

而从《灵宪》“独将西行,逢天晦芒,毋惊毋恐,后且大昌”一语来看,嫦娥奔月确是做出极大个人牺牲的,在不见月光的晦日之夜,她承受着惊恐,独自一人西奔升天。
嫦娥这一举动给月亮和人间都带来了新生,所以说“后且大昌”,中国人每逢农历八月十五“祭月”,起初应该是出于感激,继而崇拜!

《夏商时期古冀州的考古学研究(文化谱系篇)》后记
小书的基本内容,源自博士学位论文《夏商时期古冀州之域的考古学研究》绪论与前五章部分的增订,主体内容是以陶器构建古冀州及邻境区域的考古学文化年代谱系,学位论文涉及生业技术、墓葬、聚落、人群关系的章节,后续匡谬增删,再俟求教。《夏商时期古冀州的考古学研究(文化谱系篇)》书影我要新鲜事2023-05-25 16:49:460000敦煌考古发现多份古人离婚证书,写得太好了,连马伊琍都跟着学
古人离婚的说辞本文作者倪方六马伊琍和文章离婚,引发了网友的围观。受关注的原因,我想大家并不都对八卦有兴趣,而是他们结束婚姻的说辞。他们通过微博公布了缘尽的消息——马伊俐说:“你我深爱过,努力过,彼此成就过。此情有憾,然无对错。往后,各生欢喜。”文章说:“吾爱伊琍,同行半路,一别两宽,余生漫漫,依然亲情守候。”我要新鲜事2023-05-26 18:22:000001生命本源与再生-石家河到盘龙城丧葬礼仪中的祖先牌位明器与陶缸
我要新鲜事2023-05-25 18:58:480000?纪念云南李家山古墓群考古发现五十周年学术研讨会在云南玉溪召开
1972年李家山首次考古发掘至今,已历50年。8月13日,纪念云南李家山古墓群考古发现五十周年学术研讨会在云南玉溪开幕。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历史学部主任王巍,国家文物局考古司考古管理处处长张凌,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省文物局局长杨德聪,中共玉溪市委书记王力等嘉宾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开幕式由中共玉溪市委副书记、市长江华主持。我要新鲜事2023-05-06 20:26:490000理理恩龙:欧洲小型恐龙(长5米/带有两片半圆脊冠)
理理恩龙是一种腔骨龙超科恐龙,诞生于2亿1500万年前的三叠纪末期,体长可达5.15米,属于小型肉食恐龙的一种。理理恩龙最特别的就是它鼻部的两块片状脊冠,当受到撞击的时候就会感到疼痛,第一批化石是在欧洲发现的。理理恩龙的外形特征我要新鲜事2023-05-09 14:15:44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