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云南李家山古墓群考古发现五十周年学术研讨会在云南玉溪召开
1972年李家山首次考古发掘至今,已历50年。8月13日,纪念云南李家山古墓群考古发现五十周年学术研讨会在云南玉溪开幕。

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历史学部主任王巍,国家文物局考古司考古管理处处长张凌,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省文物局局长杨德聪,中共玉溪市委书记王力等嘉宾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开幕式由中共玉溪市委副书记、市长江华主持。
王力在致辞中表示,希望与会专家深入挖掘、整理、阐释以李家山为代表的古滇文化,延伸历史轴线、增强历史信度、丰富历史内涵、活化历史场景,不断将李家山考古发掘和保护利用推向新高度,为民众讲好中华文化多元同归、多元互补的精彩篇章,为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做出独特的贡献。
玉溪是自然和历史的博物馆,自然景观与多元文化并存,现代文明与历史遗存交相辉映。王力指出,玉溪将以此次研讨会为起点,围绕“古滇青铜文化繁荣高峰”“中国青铜文化重要代表”“世界青铜文化重要区域”三个定位,着力推进李家山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高起点推进李家山博物馆建设项目,配套进行文化活化利用的系列产业开发,让李家山“活起来”,让文物保护利用成果更多更好惠及人民群众,为实现云南省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做出贡献。
李家山考古发现,既是云南多民族多元文化早期格局的真实写照,又是中华文化从多元到一体形成过程的重要例证,对于研究探索西南边疆历史文化具有极高的价值。杨德聪介绍,“继1992年第二次发掘,时隔30年后,我们再次启动李家山古墓群新一轮的考古工作,旨在深化李家山古墓群及周边区域的考古调查,促进古滇国青铜文化和历史研究。”
张凌以线上方式参加开幕式,她衷心希望云南省的各级党委政府能够牢固树立保护历史文化遗产责任重大的观念,积极提供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的支持,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主线,以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大遗址考古和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为抓手,落实“先考古、后出让”制度,协调文物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让文物活起来。
“如今中国考古学的研究手段、研究方法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新时期,利用各种新的技术手段和新理念,相信能给滇文化乃至云南古代文化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王巍希望,云南考古能够取得更辉煌的成绩,助力建设一个更加美好更加丰富的云南。
开幕式上,还举行了“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李家山考古工作站”的揭牌仪式。王巍和王力共同为工作站揭牌。

据悉,李家山古墓群位于玉溪市江川区城北星云湖畔,于1972年、1992年两次发掘,1994年、1997年又各发掘一座墓葬,共计87座,出土青铜器文物4000余件(套)。李家山墓地第二次发掘被评为“199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200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李家山古墓群出土的牛虎铜案、铜执伞俑、背面浮雕三组猛虎噬牛图案的铜枕、桶形纺织场面贮贝器、叠鼓形贮贝器以及大量造型各异扣饰等,具有鲜明的地域色彩和区域特征,充分展示了古滇青铜文明的独特性和高度发达水平。单环首一字格剑、动物纹铜扣饰、玉器、环纹海贝、蚀花肉红石髓珠、铜鼓等随葬品分别反映了李家山墓地与北方草原文化、岭南越文化、南亚地区、东南亚地区都存在着密切的文化交流。
近年来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玉溪市文物管理等部门在星云湖沿岸调查发现了30余处贝丘遗址,揭示这一区域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开始就有大量人类活动留下的遗迹。考古发掘资料及研究进一步证实,滇文化代表的古滇国,大致兴起于战国中期,西汉早中期为鼎盛时期,西汉晚期以后逐渐演变为统一的汉文化,前后延续大约350年左右。


本次研讨会由中国考古学会、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中共玉溪市委、玉溪市人民政府主办,中国考古学会秦汉考古专业委员会、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共玉溪市委宣传部、玉溪市文化和旅游局、玉溪市江川区人民政府承办。
来自国内和国际的百余名专家学者,将在8月13-15日研讨会期间,通过主旨演讲、分组讨论、学术考察等方式,围绕秦汉时期西南地区考古学文化从多元到一体历史进程、滇文化考古学文化内涵、李家山考古学文化内涵研究等主题进行学术研讨。
本号刊载的作品(含标题及编辑所加的版式设计、文字图形等),未经中国文物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改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授权转载的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来源 | “文博中国”微信公众号
编辑 | 张 怡
复审 | 郭晓蓉
监制 | 李 让
戴向明:文明、国家与早期中国
标题上这几个词语都是当前中国考古学的热门话题,涉及中华文明起源、早期国家形成,以及对早期中国或“最早中国”的认识。本文在此谈点浅见,近似随笔,不做专论。一、关于文明起源大约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文明起源问题快速成为中国考古学的一个热点课题,30余年下来,持久不衰。以后回顾起来,这一定会是中国乃至世界考古史上一个重要的现象。0003曹操身边人比盗墓高手还厉害,不只看出地下有墓,还知墓主吃过啥
曹操的一次“考古发掘”活动本文作者倪方六古代奇事多,盗墓尤奇葩。这篇“梧桐树下戏凤凰”头条号,来说说曹操身边的一个能人、“考古专家”的故事,他比今天的盗墓高手还厉害,看看地面情况,就能知道地下的墓主生前吃了什么东西。不少网友认为,曹操是盗墓者,其实当年没有人这么认为的,他的行为在当年可是受时人称道的,了不起的。我要新鲜事2023-05-26 20:36:440000明朝藩王墓被盗9次,地宫却依旧完好,考古队:一个瓶子就值2亿
我国拥有华夏五千年的传承,古时候遗留下来的瑰宝数不胜数。单单就文本一类就是个“庞然大物”,就连在时间上剧里当下较近的“四大名著”都没有被世人完全读透。能让世人直接目睹古代王朝风采的就是那一大片的古建筑群。除了那些显露人前的文物,还有一大批还身处地底之下。我要新鲜事2023-05-20 20:37:580000森林龙:最原始的甲龙类(长6米/第三种发现的恐龙)
森林龙是一种多刺甲龙亚科恐龙,诞生于1亿3500万年前的白垩纪早期,又被称为林龙,它的历史非常悠久,是第三种发现的恐龙物种,最大的特点就是它的身体两侧和臀部分别长有两排尖刺,尾巴没有尾锤,和结节龙类非常相似,但属于甲龙科恐龙。森林龙的体型我要新鲜事2023-05-10 17:30:0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