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考古发现多份古人离婚证书,写得太好了,连马伊琍都跟着学
古人离婚的说辞
本文作者 倪方六
马伊琍和文章离婚,引发了网友的围观。受关注的原因,我想大家并不都对八卦有兴趣,而是他们结束婚姻的说辞。
他们通过微博公布了缘尽的消息——

马伊俐说:“你我深爱过,努力过,彼此成就过。此情有憾,然无对错。往后,各生欢喜。 ”
文章说:“吾爱伊琍,同行半路,一别两宽,余生漫漫,依然亲情守候。”
联想到女主之前的名言——“恋爱虽易,婚姻不易,且行且珍惜!”可以看出,这种结束姻缘的表达方式相当有水平,大有中国古人风范。
说到古人离婚,不少网友可能更多会想到“七出”与“一纸休书”。其实古人,特别是有身份的古人,他们结束婚姻的方式是很有温度的,讲究好聚好散——不做夫妻,还是亲人。

中国早期最有名的夫妻缘尽后的说辞,见于《礼记·杂记》,原文抄录如下——
妻出,夫使人致之曰:“某不敏,不能从而共粢盛,使某也敢告于侍者。”
主人对曰:“某之子不肖,不敢辟诛,敢不敬须以俟命?
这是先秦时离婚程序,也是离婚规范,是正确选择。那时的古人离婚讲究体面和程序正确,上述是大夫和土阶层离婚的说辞,丈夫派人到女方家,说:“某不敏,不能与妻子共同祀奉祖宗,派我前来向侍者报告。“女方家那边则回复说:“女儿不肖,不敢避免责罚。既已如此,敬奉贵主人之命,养于家中,以俟后命。”

这么说后,丈夫派去的人退出回来。到此,离婚程序就走完了。
从上面可以看,先秦时离婚是很顾面子的,夫妻双方并不会指责对方的不是,而是说自己有问题,检讨自己的婚姻行为,即便是国君离婚也是这么样。而且,会将当初妻子嫁资什么的,如数送还。
中国古人如此离婚境界,是不是很高尚!
唐朝离婚开始使用“离婚证书”。
这种离婚证书俗称“放妻书”,由丈夫及男女双方家长、邻居签字,邻居是以证人身份出现的——不需要妻子签字,这反映了古代中国女人在婚姻中的地位不平等,被离婚。

如果是妻子主动请求离婚,除了书面证明外,还要呈请州县司发给公牍,这才可以离婚改家,古称“索书求离”。
离婚证书宋朝时称为“离书”,元朝时叫做“休书”,因为时称离婚为“休妻”,一直到清朝,都是这样叫法。
现代的离婚证是两本,男女各持一本,但在古代,离婚证书只有一份,给女方的,男人没有,也不需要,因为离婚是男人的自由和权利。

古人离婚证书什么样?内容比现代离婚证丰富,更讲究,实际相当于现代的离婚协议,包括财产、嫁妆归还问题,都写得很清楚,执行起来很方便。
古人的离婚证书用词有一种的格式,往往写得很抒情,感人,不是冷冰冰的感觉。内容体现双方虽然离婚,不再生活在一起,还是希望对方幸福,有好的归宿,找到幸福。甘肃敦煌莫高窟考古发现了一大批唐朝书档案,其有多份是唐人离婚证书——《放妻书》,行文间透露出了古人平和、友好的离婚心态。抄录一份如下:

《某专甲谨立放妻子书》
盖说夫妻之缘,恩深义重,谈论共被之因,结誓幽远。凡为夫妇之因,前世三年结缘,婚配今生夫妇。若结缘不合,比是怨家,故来相对。妻则一言X口,夫则反目生嫌,似猫鼠相憎,如狼犬一处。既以二心不同,难归一意,快会及诸亲各还本道,原妻娘子相离之后,重梳蝉鬓,美裙娥媚,巧逞窈窕之姿,选聘高官之主,解怨释结,更莫相憎,一别两宽,各生欢喜。于时X年X日谨立除书
上述《放妻书》并不是名人、有身份者的离婚协议,而是普通人的离婚证书。书写者不一定是离婚者本人,应该是专门写这类东西的文化人。

整个离婚证书内容不长,中心意思就是现代男女喜欢说的——既然之前的选择是一个错,互相折磨,给双方带来痛苦,还不如放手。
所以,行文情深意长,情真意切!
男方显得非常绅士和大度,希望离婚后的她能好好地生活,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的,放下以前的恩恩怨怨,找到更好的如意郎君。
看了这份唐人离婚协议,再看看马伊琍和文章离婚微博,网友会发现什么?原来他们抄了人家的离婚协议用词!不只如此,从表达方式来看,还学了唐人的离婚创意!当然当然,可能是他们的助理替的功劳!


还有一份《放妻书》更有文采,只是一般人看的少,现在附于文末,供要以后想体面离婚的夫妻参考:
盖闻伉俪情深,夫妇语义重,幽怀合卺之欢,合同牢之乐; 夫妻相对,恰如鸳鸯双飞,并膝花颜共坐。两德之美,恩爱极重。二体一心,共同床枕于寝间,死同棺椁于坟下。三载结缘,则夫妇相和。三年有怨,则来仇隙。今已不和,想是前世怨家,反目生X(仇),作为后代憎嫉,缘业不还,见此分离,聚会二亲,以X一别,所有物色书之。相隔之后,更选官双职之夫,弄影庭前,美逞琴瑟合韵之态,械恐舍结,更莫相谈,千万永辞,布施欢喜,三年衣粮,便献柔仪。伏愿娘子千秋万岁!时X年X月X日X乡百姓X甲放妻书一道。

NBA全明星赛编年史:1984首创扣篮大赛,刺客亮剑夺MVP
我要新鲜事2023-05-31 22:19:480000扬州挖出东汉古墓,墓中出土穿越文物,考古家:比法国人早1600年
我们都知道,中国历史上其实有很多历史上的创见都远远早于西方,这是中国古人富有智慧的体现,不得不说,古人为了使得生活更为方便快捷,对于现实世界的思考绝对是世界上最多的。王莽的奇思妙想我要新鲜事2023-06-04 20:14:130000「考古词条」铁器时代 · 尼雅遗址
我要新鲜事2023-05-26 23:06:210000考古学人:柴尔德与中国考古学
中国文明是如何起源的?发源于本土还是来自西方?中国文明是一元还是多元?……这一系列围绕“中国文明起源”的问题,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直都是中国考古学界热议的话题。它不仅是一场学术争论,也是关系到民族自信和身份认同的重大议题。要回答这些问题,我们首先要搞清楚什么是“文明”,什么是“中国文明”。本文要介绍的这位西方考古学家,便是一位深刻影响了“中国文明起源”大讨论的学者。我要新鲜事2023-05-31 21:02:000000汉武帝渴望长生不老,他是这么做的
原题:汉武帝痴迷长生文/吴甜甜、倪方六说到博山炉,不能不提到一个人,即汉武帝刘彻。袅袅青烟从精雕细镂的山形炉盖中缓缓发出,使整座香炉既似烟波浩渺的海中仙山,又似云雾缭绕的西方昆仑,让人不禁联想到汉武一生对长生不老的执迷追求。必须承认,两汉之际博山炉的出现并盛行,与汉武帝本人对升仙的狂热追求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再加上李少君、公孙卿等一班方士的鼓动。我要新鲜事2023-05-27 11:54:2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