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渴望长生不老,他是这么做的
原题:汉武帝痴迷长生
文/吴甜甜、倪方六

说到博山炉,不能不提到一个人,即汉武帝刘彻。袅袅青烟从精雕细镂的山形炉盖中缓缓发出,使整座香炉既似烟波浩渺的海中仙山,又似云雾缭绕的西方昆仑,让人不禁联想到汉武一生对长生不老的执迷追求。
必须承认,两汉之际博山炉的出现并盛行,与汉武帝本人对升仙的狂热追求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再加上李少君、公孙卿等一班方士的鼓动。
《后汉书》载“汉自武帝颇好方术,天下怀协道艺之士,莫不负策抵掌,顺风而届焉。” 还有《史记·武帝本纪》中也有一半的篇幅在讲汉武帝终其一生如何宠信方士,如何劳师动众追求仙药。汉武帝追求长生不老中,多次上当受骗,屡屡受到挫折,但却越挫越勇,把迷信进行到底,直到临死了才幡然悔悟。

公元前133年,一个以侍奉灶王爷庙而混饭吃的李少君,当他揣摩到武帝刘彻企望不死的心思后,号称自己长生不老。有一次,李少君参加武安侯田蚡的宴会,李少君见到在座的有一位九十多岁的老翁后,对他说,某年某月某日,他与这位老翁的祖父在某地打猎,见过他,老翁不禁他如何知晓。大家推测这位李少君应该活了好几百年了。
汉武帝希望像李少君一样长生不老,所以按照李少君的指点,自己亲自炼丹制药。可笑的是,李少君却在这个是时候死了。

第二年,方士少翁出现了。此时汉武帝的宠妃李夫人死了,汉武帝日夜思念李夫人。少翁宣称能够在夜里把李夫人的鬼魂请了回来,让汉武帝隔着帐子观看。虽然最后因汉武帝心急走出了帷帐没能人鬼相见,但他毕竟看到了李夫人楚楚动人的影子。
于是拜齐少翁为文成将军,赏赐甚厚。然后大兴土木,楼台殿阁,车马服饰,一律仿效神仙境地。折腾一年多,少翁也没什么新花样了,他就自己写了一封称赞汉武帝的帛书塞到一头牛的肚子里,然后说:“牛腹中有奇。” 结果显然低估了汉武帝的智商,被他认出字迹,脑袋搬家。

虽然这次汉武帝上当了,但汉武帝对长生不老的渴望依然浓烈。几年以后,另一个方士栾大找到汉武帝。栾大自称是神仙的学生,宣扬找到神仙的三大好处:“黄金可成,而河决可塞,不死之药可得,仙人可致也。”
当时汉武帝正在为治理全国各地的水患和财政紧缺,头疼不已,汉武帝先试小方,果然灵验,拜为五利将军,还把长女卫长公主嫁给栾大。但是栾大又想忽悠汉武帝的时候,没想到汉武帝留有一手,派间谍一直监视着他,最后事情败露,腰斩了栾大,把推荐的乐成侯也杀了。
经历了两次骗局,做了许多无用功后,汉武帝不但没有理性对待术士的说辞,思考长生不老的问题,还选择了在求仙、求长生不老这一条道上走到底。后面还有公孙卿等术士,其实把戏都差不多。

直到征和四年(公元前89年),在生命即将结束之时。汉武帝终于听从了大臣田千秋的劝谏,不再求仙,罢黜全部方士。他忏悔:“昔时愚惑,为方士所欺,天下哪有仙人?尽妖妄耳!节食服药,差可少病而已。”两年后,汉武帝死了。
如此不屈不饶的求仙历程,汉武帝可谓是追求长生不死的帝王队伍中最出类拔萃的一位。
你见过这些欧帕兹文物吗?它们可能改写人类历史!
我要新鲜事2023-06-14 20:16:520001“始作俑者,其无后乎”,孔子为何气急败坏地骂用陶俑陪葬的人?
春秋战国时期,以孔孟为首的儒学高速发展,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最为经典的学说思想之一。在这期间诞生了不少脍炙人口的话语和成语,“始作俑者,其无后乎”就是其中之一。这句话是孔子原创,意思是第一个用陶俑作为陪葬品的人,应该断子绝孙。那么孔子这样一个极为重视礼仪的人,为什么说出如此狠毒的诅咒呢?这是因为用陶俑陪葬违背了儒家“厚养薄葬”的思想,破坏了现有的礼乐制度,引起了文化的退化。我要新鲜事2023-06-13 20:56:560000白垩纪鸭嘴龙科:冠龙 头戴扇形头冠(脸颊能发出呱呱声)
冠龙是一种鸭嘴龙科的植食性恐龙,诞生于7500万年前的白垩纪,它的最大特点就是头顶处长有非常大且坚硬的头冠,就像是一个扇子长在头顶,而它的脑袋则是类似鸭子一样,因此它长有喙状的吻部,并且主要使用两足进行奔跑和行走。冠龙的外形特征我要新鲜事2023-05-08 16:38:340001河南出土一块汉碑 内容填补史料空白 难怪张角能发动黄巾起义
我要新鲜事2023-09-24 20:24:220000秦人的祭祀之谜:雍城宗庙发现人祭祀坑8个、人羊同祭祀坑1个
秦人的祭祀之谜本文作者倪方六不妨再来了解点中国古代历史。这是我新书稿中的内容,发一篇上来。就权利和财富的继承与表现形式,古代人类社会分为原始、奴隶、封建诸种形态。而是否使用人牲一度被作为奴隶制这种社会形态出现的标志,已故当代历史学家郭沫若就是这种观点。封建社会的起点,传统的史学家基本倾向秦朝,嬴政统一齐、楚、燕、韩、赵、魏等六国后,当“始皇帝”起。我要新鲜事2023-05-27 03:50:19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