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人眼里的中国是怎样?其政治课本和历史课本观点竟大相径庭
作为与中国同日而语的第二大发展中国家,一直以来印度都与中国联系颇多,尤其是近些年来,因为中印关系在某种程度上走到了瓶颈期,因此国内外不少媒体都经常拿中国和印度来开涮。

实际上,在中国人眼中的印度并没有那么落后当然也没有那么富有,中国中学生的教科书中对于印度的描述也是站在一个相对公正的角度。但是相比于中国人眼里的印度,印度人眼里的中国就大不一样了,毕竟印度中学教科书中对于中国的描述都是很明显的两种态度。

在印度中学生课本中与中国有关的内容基本上出现在政治教科书和历史教科书之中,不过非常有趣的是,政治教科书中对于中国的描述让人不敢苟同,但是历史课本中对于中国的描述却让人感觉还算是符合现实。

因为政治课本一直以来都是当权者政权思想的很大缩影,因此在印度中学《政治理论与实践》一书中对于中国的描述还停留在农耕文明阶段,其中提到中是一个农业大国,大部分的中国人现在仍然是农民,他们的现有工作基本上都是种植茶叶和水稻,或者是捕鱼和制陶,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的工业也开始得到起步并缓慢发展。尽管在书中也提到过中印之间两千多年的友好交往历史,但是篇幅太少实在是不足为提。总之印度政治教科书中主要是聚焦在1950年以来的中印冲突上,而且其中描述内容正好和中国教科书上相反。

与政治教科书不一样的是,印度中学历史教科书中对中国的描述更加的全面具体,整本书的论调也更加客观一些,总体上少了政治课本的偏向性。尽管历史课本里面专门提及中国古代史的内容不是很详尽,但是在讲到印度古代历史的时候就总是不可避免的会带搭一些中国的内容,毕竟当年玄奘西游对于东亚文化圈都有一定的影响。

而且这套历史教科书中还很详尽的提及了中国近代史的非常多内容,更特别的是,该教科书还特意开辟了一个特殊的专题即现代化之路,其中中国的相关内容竟然有足足十一页之多。除此之外,印度历史教科书里边还特意收录了不少中国的照片、地图和表格,并且以一种极其生动形象的描述对中国文化风情进行润色,甚至还以一种辩证的思想从一个外来者的角度讲述了被歧视的中国人是如何站起来的,高度赞扬了近代中国人大无畏的勇敢精神。尽管两种教材同样出自印度教育部门,但是其中所代表的态度却大相径庭,想必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除了印度对于中国又爱又恨的矛盾态度吧。

民国时盗墓出土宝物如何出手?这里面有一秘密渠道和一神秘人物
原题:民国盗墓产业链的形成本文作者倪方六中国人玩收藏,千百年来是在圈内玩,古玩珍宝的价值再高,人们再喜欢消费,只能算是“内需”。但是到了清末,情况完全改变了:国门洞开,洋人入侵,以三代青铜器为代表的中国古物,一下子为国际玩家所认识,价值凸现,价格陡高,出现了一股强劲的“外需”。我要新鲜事2023-05-27 16:32:500000商纣王不祭祖 为何会成为武王伐纣理由 考古显示周朝隐匿了历史
在古代,新兴政权建立之初,除了进行军事动员准备外,重建法理往往成为首要任务。新政权需要找到一个看似合理的推翻现政权的理由,以确立自身的合法性和正统性。这种法理在古代主要包括吊民伐罪、打倒政权的旗号以及禅让等形式。1、周文王的出征理由我要新鲜事2023-06-09 21:26:450001听讲:仰韶文化系列讲座大集结
我要新鲜事2023-05-31 21:13:210001古代大热天流行一种娱乐活动,历朝后宫嫔妃都喜欢,因为太有趣,不少孩子如现代玩手游一样易上瘾
斗蟋蟀,古代热天最流行的一种娱乐活动本文作者倪方六今天(7月31日)是中伏第10天,正是一年中最炎热的时候。这种时候,大家都乐于呆在空调房看看电视,上上网,玩玩游戏。古人这个时候会做什么?也喜欢玩游戏——斗蟋蟀(半蟋蟀图,左侧四小儿聚精会神)我要新鲜事2023-05-27 07:32:150000被盗过的楚王陵 为何墓中仍有大量陪葬品 古代盗墓和现在不一样
1994年,徐州狮子山楚王陵的考古发掘震动了整个考古界。这座陵墓曾经遭受过盗窃,然而在墓中出土的文物仍然令人瞩目,尤其是那些珍贵的玉器。这些玉器代表了西汉时期的最高水平,然而令人费解的是,这些玉器明显是盗墓者舍弃的,他们并没有将其带走。我要新鲜事2023-09-08 19:35:39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