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面龙:蒙古小型恐龙(最小仅60厘米/第4种有羽恐龙)
我要新鲜事2023-05-10 06:19:390阅
鸟面龙是一种兽脚亚目下的阿瓦拉慈龙科恐龙,整体外形就像是一只现代鸵鸟,诞生于8500万年前到7500万年前的白垩纪末期,体长只有90厘米左右,属于小型恐龙的一种,第一批化石是在蒙古国的乌哈托喀地区发现的。
鸟面龙的体型

鸟面龙的体型几乎可以说是迷你型恐龙,体长最小的个体仅仅只有60厘米左右,最大的也只有90厘米长,在目前已经发现的770多种恐龙中排到了675位,类似于大连鸟、斑比盗龙以及古角龙等,大小和现代的一只中型犬差不多。
鸟面龙的外形特征

鸟面龙在兽脚亚目恐龙中非常独特,也是目前已经发现的第4种有羽恐龙,它有着类似鸟喙状的尖锐颌部,并且没有在它的外皮化石中查出阿尔法角蛋白,而现代鸟类羽毛也是不含这种蛋白的,所以鸟面龙很可能是全身都覆盖了一层羽毛。鸟面龙的后肢非常修长,尤其是小腿骨最长,前肢则比较短,但是有力。
鸟面龙的生活习性

根据科学家判断鸟面龙的尖锐喙状嘴很可能是用来吸食昆虫的,并且在白垩纪时期确实也已经发现了一些白蚁类动物的生存迹象。其次鸟面龙的前肢有力,并且长有三根指爪,其中第一指尤其长,所以科学家也认为它可能经常利用前肢爪来挖掘昆虫的巢穴。鸟面龙的后肢小腿骨修长也使得它的奔跑速度极快。
鸟面龙的化石发现

鸟面龙的最早一批化石是在1998年于蒙古国的乌哈托喀发现的,虽然这些化石结构由于保存较差也存在严重受损的情况,但之后科学家还是根据它的化石研究结果发现,它的全身都布满了小型且管状的结构,就像是现代鸟类身上的羽轴,这可能也是它全身长有羽毛的又一有力证明。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相关推荐
王幼平|中国南方旧石器时代考古:进展与问题
摘要:最近几十年来,中国南方旧石器时代考古新发现不断增多。从最早人类与文化的出现、莫维斯线的讨论,到现代人起源与旧新石器时代的过渡等课题研究都有重要进展。但与中国北方及旧大陆西侧的研究相比,仍有待努力,须对上述课题进行更深入探讨,全面复原中国南方早期人类与社会发展史。一、引言0002过去越冬御寒有一种冬衣,有钱人穷人都会穿,比羽绒服还保暖
古人为何称皮衣为“裘”?本文作者倪方六眼下正是数九寒天,一年中最冷的时候。现代保暖已有各种各样的冬装,古人这个时候怎么办?除了丝绵、麻草外,利用动物的毛、皮御寒是最主要方式——穿皮质冬衣是古代有钱人穷人越冬御寒共同的选择,比羽绒服还保暖,现代北方人也都还喜欢穿。我要新鲜事2023-05-27 04:49:590002新发现 | 殷墟商王陵区新发现2个围沟、400余座祭祀坑
商王陵及周边遗迹分布图1考古勘查缘由、区域和时间为了进一步做好殷墟考古工作和研究,推进殷墟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2021年上半年,在国家支持下,社科院考古所规划和实施包括殷墟在内的重要遗址的研究工作,期望通过不懈努力,能够获得进一步突破。我要新鲜事2023-05-07 07:28:020001湖北“芈月哥哥葬地”发现古墓,盗洞刚好挖在棺室,出土特别之物
一块有墓趣的墓砖本文作者倪方六今天来说一座墓,如果不是葬地特殊,又出土了特别之物——一块字砖,估计不会引起人们的注意。这座墓发现于1977年的湖北,当时正是中国农村转型的前夜,如今的村、组编制,当时还叫大队、生产队,农民仍是大集体,重视平土整地。我要新鲜事2023-05-26 18:11:270000考古证明:中国文字始于7300年前 并非来源于苏美尔文明
近代以来,关于苏美尔与中华文明的关系,一直存在着多种猜测和理论。其中,最典型的观点之一是认为苏美尔人东迁至中国,将象形文字引入中华文明,并为其点亮了灯火。这个观点的主要依据在于苏美尔被认为拥有世界上最古老的象形文字,因此有人认为苏美尔影响了中国,甚至将苏美尔文字视为甲骨文的源头。我要新鲜事2023-09-30 21:17:1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