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百项考古新发现丨云南祥云大波那墓地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文物考古工作高度重视,我国文物考古工作取得巨大进步和辉煌成就。这十年的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推介活动,推出了一大批优秀的田野考古发掘项目。
为见证伟大时代,展示辉煌成就,作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推介活动的主办单位,中国考古学会、中国文物报社于4月18日签订合作协议,共同开展新时代百项考古新发现展示推介系列活动,展示宣传新时代十年通过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推介活动遴选出的百项考古新发现,系统回顾和总结新时代中国考古取得的巨大进步和辉煌成就,激励考古工作者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更好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推动考古事业在新的起点上继往开来、再创辉煌,向党的二十大献礼。
云南祥云大波那墓地
发掘单位: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大理州文物管理所、祥云县文物管理所
项目负责人:闵锐
祥云县位于云南省中部偏西,大理白族自治州东南部。县境处于金沙江水系与元江水系的分水岭上,海拔高于相邻各县。大波那墓地在祥云县云南驿坝的东北部的刘厂镇大波那村东。
公元前109年汉武帝在西南设置益州郡,益州郡下辖二十四县,云南县为之一,县治在今云南驿坝。1918年,因县名与省同名,故改称祥云县。为“云南”省名之源。
2013年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将墓地发掘列为所内设课题《洱海区域早期考古学文化序列研究》的主要内容。课题主要目的为构建洱海区域新石器时代至青铜时代的考古学文化序列,大波那墓地发掘研究即为课题中青铜时代遗存分析的重要内容。
2013年11月至2014年4月,对西区、东区约50000平方米范围进行钻探,取得较大的收获。基本探明西区墓地的范围,西区遗址、墓地总面积约15000平方米;本次发掘的东区也基本探明了墓地的范围和墓葬分布的基本情况,面积约7000平方米。在东区墓地的南部约500米的区域,新钻探到一个墓地,面积约7000平方米,这是一个重大收获。墓葬有灰膏泥和木椁、木棺,墓葬形制和北部墓地基本相同,东区两个墓地都有长度7米以上的大型墓葬。

通过钻探发现,大波那地区有三个墓地,其中西区墓地范围还有同时代文化堆积,面积约10000平方米,但大部分被压在大波那村下或已遭破坏。



2014年7月至12月,发掘西区遗址150平方米;发掘东区北部墓地850平方米,清理墓葬25座,共出土陶、铜、石、木器等290余件。

西区普遍分布有早期文化堆积,并且发现有房址、柱洞、灰坑、灰沟等遗迹。部分柱洞排列整齐,没有活动面,推测原房屋应为干栏式建筑,这与干栏式房屋造型的铜棺及出土的房屋模型相吻合。西区出土遗物除较多陶片外,发现有砺石、石斧、石垫、铜镞、红砂石范残片等,编号小件器物40余件。

墓葬均为竖穴土坑墓,墓向基本相同,约240度左右。墓葬长度大于6米的大型墓葬6座,3-6米的中型墓葬11座,3米以下的小型墓葬共8座。墓葬开口层位基本相同,均开口于第4层下。墓口尺寸最大的为M20,长7.6米、宽3.9米。大型墓葬均有木棺木椁,木棺多用大型松、栎木材构建,木质棺板大多保存较好,棺板垒叠而成,之间可能用绳铆固定;中型墓葬部分仅发现有木棺,木棺构建形式与大型墓相似;小型墓葬均较小,大多数无棺木发现。墓葬构建较为考究,墓底多经铺垫,边壁涂抹多层膏泥,棺椁间用灰膏泥填塞;二层台经过夯筑,土质坚硬;葬式多为多人二次合葬。随葬品中的陶器类多放置于墓西上部,少量放置于棺内;铜器多放置于棺内底部的两侧。墓葬出土随葬器物丰富,共计250余件(套),根据质地可分为铜、铁、锡、陶、石、木、竹、藤或竹编器和葫芦。











对本次发掘出土器物的初步对比研究,它们的时代约为战国、秦汉时期。
大波那墓地刚好可以填补这一区域距今2500年至距今2000年时段的考古学文化空白,使我们对洱海区域战国至西汉这一时段考古学文化的认识逐渐清晰起来。
依据现有材料进行初步研究,可以将大波那遗址、墓地发掘的重要学术意义归纳为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大波那墓地是滇西地区战国至西汉时期规模和分布范围最大、规格最高的一个墓地,葬具、葬式特殊且没有被盗掘过,完整性较好。研究证明,大波那是这一时期洱海区域的重要文化中心。
第二,掌握大波那墓地文化的基本面貌,其文化内涵、分布范围已基本清楚。它所代表的青铜时代文化是滇西地区重要的古文化,将对整个滇西地区青铜时代文化的研究产生重要影响。
第三,本次工作填补了洱海区域战国、秦汉这一时段考古学文化的空白,为构建这一地区考古学文化序列及探讨和研究洱海区域“昆明族”的文化和社会状况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第四,数字考古和新技术运用,以及文物保护同步进行及扎实的田野考古发掘工作紧密配合,获取了大量的古代信息资料。这些资料的整理和研究,必将为考古学、人类学、民族学等相关研究领域提供更多的信息。
第五,为我们下一步进行墓地的保护规划,以及墓地将来的展示、利用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和材料。
云南祥云大波那墓地
入选“201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图文摘编自申报材料
本号刊载的作品(含标题及编辑所加的版式设计、文字图形等),未经中国文物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改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授权转载的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来源 | “文博中国”微信公众号
编辑 | 张小筑 实习编辑 | 吴雨遥
复审 | 郭晓蓉
监制 | 李 让
内蒙古龙:中国小型恐龙(长2米/脖子占体长四分之一)
内蒙古龙是一种兽脚亚目下的镰刀龙类恐龙,诞生于8300万年前到7000万年前的白垩纪末期,体长只有2米,其中脖子就占到了四分之一,达到了70厘米的长度,第一批化石就出土于中国著名的“恐龙坟墓”内蒙古二连盆地。内蒙古龙的体型我要新鲜事2023-05-10 05:21:180000跨湖桥:我国最早的独木舟与海外移民
跨湖桥是古越文明的发源地之一,位于杭州市萧山区西南约4公里的湘湖地区。距今约8000年前,跨湖桥先民在磨制石器、制陶、编织和造船等方面已有突出的发明和创造,期器物类型、制造技术与艺术风格有着独特的文化内涵。跨湖桥遗址所发现的独木舟遗存,是中国舟船制造的发端与航海探索的起点,对亚洲东南沿海、太平洋岛屿南岛语族海洋文明的形成有着重要影响。我要新鲜事2023-05-31 22:02:070000古人下葬为什么要附墓志铭?不怕盗墓贼知道他是谁吗?
唐高宗的墓志铭镌刻在一块高7.5米、每边宽1.86米的石碑上,故该碑名叫《述圣纪碑》,碑文《述圣纪》由武则天撰文,唐中宗李显书写,共约5500余字(也有说8000字的)。《述圣纪碑》立于乾陵司马道西侧,朱雀门外西阙楼之前。而武则天的《无字碑》则立于乾陵司马道东侧,朱雀门阙楼南面,与西边的《述圣纪碑》相对应、相对称。该碑高7.53米,宽2.1米,厚1.649米。我要新鲜事2023-07-12 18:51:500000商代王族为何姓子,甲骨文改写认识,难怪商人使用“日名制”
根据史记记载,“契”协助大禹治水有功,于是帝舜让他教化百姓,并将他封在“商地”,赐予“子”姓,故而商朝王族姓子。其中,帝舜“赐姓子氏”的说法,大概是司马迁穿凿附会,因为先秦时都还没有赐姓习俗,帝舜如何会给商契赐姓。当然,不管商契得姓过程可不可信,但商代王族姓子是不争的事实,比如大名鼎鼎的孔子、墨子都是商代王族微仲(微子启之弟,纣王兄弟)的后代,两人都姓子。我要新鲜事2023-09-29 19:49:500000三星堆越挖越诡异 越挖谜团越多的古蜀国遗址(七大未解之谜)
三星堆被国际媒体称为“世界第九大奇迹”,专家们认为这一遗址的发现能够填补古蜀国文化和历史的空缺,让人们能够更好更清晰的认识到古蜀国的文化结构,然而三星堆在挖掘之后却不断停止挖掘,如此反复十几次,因为这个遗址越挖越诡异。三星堆越挖越诡异我要新鲜事2023-05-10 21:14:33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