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下葬为什么要附墓志铭?不怕盗墓贼知道他是谁吗?
唐高宗的墓志铭镌刻在一块高7.5米、每边宽1.86米的石碑上,故该碑名叫《述圣纪碑》,碑文《述圣纪》由武则天撰文,唐中宗李显书写,共约5500余字(也有说8000字的)。
《述圣纪碑》立于乾陵司马道西侧,朱雀门外西阙楼之前。

而武则天的《无字碑》则立于乾陵司马道东侧,朱雀门阙楼南面,与西边的《述圣纪碑》相对应、相对称。该碑高7.53米,宽2.1米,厚1.649米。
墓志铭是古人用作悼念已故先人的一种文体。通常由志和铭两部分组成。而不是为了让盗墓者知道墓主人是谁,是为了给自己扬名后世及阴间先祖。

墓志铭把死者在世时持家、德行、学向、技艺、政绩、功业等,浓缩为一份个人的历史档案,以补家族史、地方志乃至国史的不足。
墓志铭包括志与铭两个部分。志多用散文撰写,叙述逝者的姓名、籍贯、生平事略;铭则用韵文概括全篇,主要是对逝者一生的评价。
当然,墓志铭也有只有志或只有铭的。墓志铭可以是自己生前撰写,也可以生前或死后由别人撰文。

现在在这近代以后,就算达官贵人下葬也基本上不用撰写墓志铭了,基本上使用墓碑代替,在墓碑上面撰写一些墓主的基本信息就没有了,而一生的事迹和歌颂功绩,这些都在追悼会上面通过挽联写出一些,然后通过祭文念出来,不过并不会带到墓穴当中,所以墓志铭其实只是存在于古代的权势贵族地位高的人使用。

从春秋战国时期开始,盗墓之风甚嚣尘上,从官府到坟主,用尽各种防盗手段,甚至包括下面要讲述关于诅咒盗墓者的谶语,试图让盗墓者视为畏途,可谓用心良苦,比如,1995年出土于洛阳市东吕庙村的一合墓志铭,内容大同小异,只是结尾一句:“吾殡后三千年有崔胸显所破”。这是谶语,令人不寒而栗,“崔胸显”是哪个?
反盗墓手段很多,但是墓志铭不是反盗墓手段。

盗墓原因无外乎求财和泄愤,针对盗墓,古人也是绞尽脑汁想尽一切办法,比如隐蔽墓址,使盗墓者不知其处,比如用“疑冢”“虚墓”,即以真假墓葬迷惑盗墓者的情形,再就是在墓中设置机关等等,但是墓志铭并没有起到这种作用,不能起到反盗墓作用。
「考古词条」青铜时代 · 下寺楚墓
春秋中晚期的楚国贵族墓地。位于河南省淅川县东南60公里的丹江水库西岸。1978一1979年,河南省博物馆等单位组成的丹江水库区文物发掘队发掘了春秋墓葬25座、车马坑5座。我要新鲜事2023-05-27 13:14:180000尹松鹏:二里头遗址与夏桀末都河南城
小瓜按:一篇关于二里头遗址都邑性质的文章再次成为讨论的焦点。作者不仅提出了二里头遗址“河南城”说。还在朋友圈放下了如下狠话。小瓜觉得提出新观点也可以,但也别吹得太厉害。至少我看完觉得此说也不那么立得住!我要新鲜事2023-05-29 04:11:090000刘伯温进入到诸葛亮墓后 终于知道谁更厉害(诸葛亮墓)
诸葛亮早就预料刘伯温会去自己的墓穴。当谈到我国历史上最聪明的人物时,诸葛亮和刘伯温常常第一时间浮现在脑海中。诸葛亮拥有无与伦比的智慧和强大的军事战略。他是一名顾问和战略家。他留下了许多发明和创造,如木牛流马,诸葛神弩,八卦阵等,他在风水方面也很有造诣。刘伯温我要新鲜事2023-02-20 03:50:230001投身桑田探未知 叩问苍穹溯本源——“十三五”山西考古纵览
2021年,是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9?28”重要讲话精神,加强考古成果的传播和展示,拟定于2021年12月28日,在山西考古博物馆(太原文庙)举办“考古的温度——山西‘十三五‘考古成果展”,重点总结过去五年考古发现与收获,展现行走在冷暖之间的考古人情怀,弘扬严谨求实、艰苦奋斗、敬业奉献的精神。“十三五”工作概述我要新鲜事2023-05-07 08:29:5400012000多年古墓发现玻璃杯,专家痛骂盗墓贼,鉴定后却成为惊艳国宝
我要新鲜事2023-04-15 01:29:53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