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试婚格格”:明明也是“格格”,为何下场大都非常凄惨
封建王朝统治下,皇家一家独大,都说皇帝的女儿不愁嫁,但谁又知道当驸马的辛酸。
古代讲究榜下择婿。如果能中状元,皇帝把自己的女儿赐给他也是很平常的事,但就有这么一个朝代如果真的想娶到公主,他们除了家世、学问还得过一关。
“试婚”这个制度在清代盛行,皇家婚姻更是马虎不得,公主是皇帝的掌上明珠,出嫁必然很隆重。
但在成亲前,为了确保驸马没有任何问题,一名被封为“试婚格格”的女官就要提前登场。
试婚格格检验驸马
古代虽说对男女之事不可放到台面上说,但并不代表不教育。其实皇子大概长到十一二岁时就要“初尝云雨”,这个皇家启蒙制度历朝历代都有。
晋朝时,晋武帝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司马衷懂得人事上的生理知识,直接把自己的贵人谢氏赐给他。专门让谢贵人给司马衷上课。而皇家公主一般是没有这一项的,只是出嫁时会派懂得“人事”的宫内老嬷嬷传授。
清朝是满族建立的政权,在吸纳各个朝代制度的同时,自创了公主出嫁前需要宫女去驸马府“试婚”这一项制度。
家世合格,人品合格,生理也要合格,这是清朝选驸马的三大标准,公主一旦被皇帝赐了婚,朝廷内的内务府就要为公主打点一切。
皇家会派一名家世清白,身体无疾病,长相中等的女子去往准驸马府为公主试婚,这名女子被封为“试婚格格”。
“格格”一词源于满语,意思是小姐,在汉语中的官职相当于“尚宮”。
这名“试婚格格”从到了驸马府后就要为公主勘察一切,驸马的生理需求、身体出现的问题、家里的情况、父母的状况……一切的一切都要仔细观察。
在试婚期间,驸马要配合这名女官完成所有任务,时间到了后,这名试婚女官会离开驸马家,回到宫中复命。但是试婚这件事并没有就此结束,因为重头戏是最后一项撰写报告。

试婚结束后,这名女官会根据自己在驸马府“工作”的这段时间撰写自己亲身体验的报告,这份报告是最能决定公主可不可以嫁给这个驸马的最后一关。
如果女官上报的文件中确定驸马没有任何问题,那么公主这时候就可以准备待嫁,如果撰写的文件中指出驸马存在问题,那么这名准驸马估计就当不成了。
这种制度看起来很完美,但仔细推敲起来却漏洞百出,选出来的女官大多是处子之身,自己都没有经历过人事,怎么能撰写出皇家所要的经验,更何况这名试婚格格在驸马府这么些天,如果出现行贿的事又该如何应对呢?
众所周知清朝的腐败可是高峰,虽说皇帝的女儿不好伺候,但能当上驸马是很大的荣光,有些驸马为了保证报告的“正确性”贿赂女官比比皆是,所以这个制度可信程度并不是很高。
只不过身在其位,女官们也不能反抗,毕竟统治阶级是至高无上的皇权,自己的命只是如浮萍一般罢了,这些女官虽是为皇家“打工”但如此卖命换来的并不是什么好的结局,天家无情成了那个时代的标志,这些人完成使命后的生活比“家妓”还要凄惨。
悲惨命运的“试婚格格”
能给公主试婚不是大喜而是大悲,这些完成任务的女官下场十分“惨烈”。
试想一下,这是一项“工作”,工作结束了,如果驸马喜欢上这些试婚格格,那么她将遭受的是公主的折磨。
虽说古代“七出之条”严禁妒火,但哪个女子愿意看着深爱的丈夫跟别的女人恩爱。
生活在驸马和公主之间的试婚格格根本抬不起头来,若是赶上公主刁蛮任性,这个试婚格格肯定要备受折磨。
公主虽然下嫁,但毕竟是皇家胄女,驸马在她的面前都要矮三分,自己都自顾不暇,怎么再去管一个“试婚格格”?要是这个试婚格格再先于公主有孕,即便平安生产下来,作为嫡母也不会让孩子养在一个小妾的名下。

一般来讲,试婚格格如果没有怀孕大部分会回到皇宫,因为她们明白自己住在公主府是自寻死路,但是回到皇宫她们就可以躲过一劫吗?答案是否定的。
清朝祖制,宫女二十五岁就可以出宫嫁人了,一些到了年龄被放出宫的宫女并不能欢欢喜喜嫁人,在古代,二十五岁就已经算是大龄剩女,谁都不愿意娶。
在当时那个年代,人们多少对于出宫的宫女带有一些歧视。很多人会下意识地认为这些宫女,可能已非“完璧”,毕竟皇宫里有皇帝。后宫佳丽三千,宫女也在其中。
古代都是贞操为上,女子的贞操极为重要,谁愿意重金聘礼娶个已经破了身的女子,于是这些宫女要么孤独一生,要么沦落风尘。
但是沦落风尘也未必有哪家妓院愿意收,还有一些人明明知道这个场景,到了二十五岁宁愿老死在宫里也不愿回家。

这些在宫里守着的女子,往往承担了更多的苦难,因为当她们选择试婚的时候,她们的位置就会被别人代替,当任务结束回到宫里,以前的位置没有了,分配给她们的就会是最累的活。
清王朝一般下等宫女会被分配在冷宫、辛者库这些专门干脏活累活的地方,工资不高还非常折磨人的心性,如此这么些的生活可想而知,过得还不过家里的家妓,有些人在皇宫里熬了一辈子到头来能得到的称号恐怕只有“嬷嬷”二字。
结语
“试婚格格”这个制度存在的是那么的不合理,但却反抗不了。
在封建阶级统治下,谁都会沦为皇家的棋子,高高在上的统治者手里掌握着生杀大权,谁又敢在皇家面前说一个不字。
这些试婚格格便是古代被压迫被奴役人民的缩影,它深刻反映了古代封建制度的腐朽与落后,能进入皇宫的宫女大多是迫于家里生计,无奈进宫谋取生路,宫女如此,太监亦如此,那个闭关锁国腐败的年代荼毒着多少受压迫的老百姓。
在严酷的封建制度下这些如花朵般的“试婚格格”只是权力斗争下的牺牲品,还未经雕琢却已经残败。
清朝时期,官员赴日进行农业考察的目的是什么?
#历史开讲#文|木木编辑|观星山借森林作衣被,民将精力付田畴。不容阡陌留馀地,赢得间阎庆有秋。漫道农桑新法好,天时水利在人谋。对于日本农业的成功,官员黄璟看到了客观条件带来的便利,但与之相比,黄璟更加看重的是日本人民本身的勤劳智慧,更重要的是日本政府政策的支持。我要新鲜事2023-05-25 13:11:390000古代太监阉割后的“宝贝”,为何要花大价钱保存起来,原因很简单
我们经常在电视屏幕看古代剧时候,里面男不男女不女的太监总是给人感觉内心阴暗,阴阳怪气,阴险狡诈。这可能还是源于人们对太监这种“不完整人类”的歧视。所以后人对于太监觉得其不配拥有高大上的人格,他们只配是低贱龌蹉的,因此历史上正面形象的太监很少。我要新鲜事2023-11-06 19:05:380000卧龙凤雏指的是哪两个人 卧龙凤雏比喻什么意思
卧龙凤雏是汉语中的成语,这个词汇原本是出自于三国演义中的历史人物,古人用卧龙凤雏代指三国时期的人才诸葛亮和庞统。这两个人都是忠诚和智慧的化身,在古代也被当作为传统文化的代表人物,于是卧龙凤雏这个词汇被认作为褒义词,不过在现在时期,很多网络主播采用卧龙凤雏这个词汇来形容游戏中队友的表现很糟糕。让这个词语的寓意变得逐渐离谱,成为了不良比喻的贬义词。我要新鲜事2023-06-10 21:22:520000在杨家将十二寡妇之中 哪一位是死得最惨的 万箭穿心穆桂英
我要新鲜事2023-09-20 20:16:150000法正不死便无三国 法正到底有多恐怖(看破曹操)
曹操对法正的评价则是法正不死便无三国,在对战之中直接看破曹操计谋,赢得胜利。三国时期是在东汉末年之后所出现的,也是一个较为动荡的时期,在这是有着众多的英雄雄起同时也有着众多的战争,对于百姓来说则过不了安稳日子。三国时期则是属于乱世出英雄,其中法正则是极其恐怖的一位人才。法正助战刘备我要新鲜事2023-02-20 01:31:52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