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6920

司马光究竟是奸臣还是贤臣?

我要新鲜事2023-08-15 19:52:030

讲司马光之前,让我把时间往后推几百年,也就是元朝。元朝末期,黄河泛滥,沿岸山东河南几十万人沦为难民。即使不把老百姓当人,但还要防着他们造反,所以修黄河河堤就成为了必须要做的事情。可是令人意外的是,在元政府中竟然出现了两种不同的意见,一种认为一定要修,另一种认为不能修。那这件事跟司马光有啥关系,还真有。至于什么关系,先搁下来,说回司马光。

司马光,北宋史学家、政治家、文学家。一生就干了三件出名的事,砸缸救人、修《资治通鉴》以及反对王安石变法。司马光砸缸救人这件事,很多人都质疑,说那时候还没有缸。我们不管那个时候有没有缸,也不管司马光因为砸了别人的缸赔了多少钱,这不重要。至于《资治通鉴》我没看过,今天也不讲。主要围绕司马光反对王安石变法这件事讨论下。

大家都知道,北宋经济非常发达,尤其是宋仁宗期间。但繁荣的背后,却暗藏着危机。赵匡胤武将出身,担心再次出现黄袍加身的情况,就大大地削弱了武将的权力。到了宋太宗、宋真宗期间防止文臣专权,进一步削弱了文官的权力。具体表现是,将一些部门规模给扩大了。原本一个部门的配置是十个人,这么一来就变成了三十个人

有人说这是好事啊,给广大民众提供了就业岗位,还能腾出时间来写写诗词,丰富了宋朝的文化。的确,在那个年代,你不会吟诗作词都不好意思出门跟别人打招呼。如果这么想就太肤浅了。正所谓一个萝卜一个坑,官多了就得发工资,还得给过节费,长年累月下来,这可是一笔非常庞大的开支。而且这种现象还蔓延到了军队中。都知道宋朝没有完成统一,与之并存的还有西夏和辽国。为了防备他们,每年的军费也是一笔天文数字。养了很多闲人就算了,关键是军队的战斗力非常差,这可是非常致命的。

也就是这时候,宋神宗上台了。他是一个眼光长远的君主,觉得如此下去,大宋迟早要被掏空。当时恰巧有个人提出来变法的建议,这人就是王安石。两人就一拍即合,开展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变法运动。

王安石变法的内容简单的分为“富国”和“强兵”。富国方面就是裁掉多余的官员,唯才是用。减免百姓的徭役,让他们多种田。在收成不好的时候,政府给他们贷款,等有钱了再还。这样既减轻了百姓的压力,也增加了国家的收入。整军的内容是裁撤多余的兵力,对士兵们进行考核,不合格的就降级,或者让他们回乡下种田。怎么看都是富国强兵之策,但真的是如此吗?

王安石主张低息贷款给百姓,这本是好事。但原本这些事都是贵族干的,这下可就把他们给得罪了。要知道古代社会,农民可没啥土地,他们只能给那些大地主干活。朝廷不是鼓励百姓种地吗,贵族们不给百姓土地,百姓们种啥。这样一来,百姓跟贵族的阶级矛盾就被激化了。

再来看看另一个强兵之法。原本有些老油条在打仗的时候畏缩不前,躲在后面喊两嗓子,打输了第一个跑,不仅工资高还没危险。现在可好了,得扛着锄头回家种田,你说他们能乐意吗?

触犯了太多人的利益,这还不是重点,重点是王安石同志用人的眼光太差了。王安石刚上台的时候根基不深,为了壮大实力,就开始四处拉人头。再加上有宋神宗支持,很多人都来追随王安石。王安石也不管这些人是不是歪瓜裂枣,来者不拒,都提拔重用,蔡京就是这么上位的。我相信有部分人是支持变法的,但大多数都是投机者。

这些投机者可不管变不变法,只要能升官就拥护王安石。如此一来,朝廷被搞得乌烟瘴气。于是,以司马光为首的人形成了旧党,以王安石为扛把子的被称作新党。旧党的靠山是高太后,新党的幕后大佬是宋神宗。双方互相争斗,斗得死去活来的,很多人就成了牺牲品,就比如苏大才子苏轼。

变法刚开始的时候,新党占据了上风,就更加得意了。也不管旧党成员是不是贤良,就大肆打压,比如欧阳修就被整得很惨。这样一来,变法就成了新党的斗争工具旧党也不管变法的内容是否对百姓有利,直接全盘否定了。第一回合,司马光完败,直接被赶去修《资治通鉴》了。

旧党落败,朝廷欢呼雀跃,但高太后站了出来。迫于压力,王安石变法终止了。有些措施的确国富兵强了,但后遗症也很明显。接下来十几年,王安石和司马光轮流上台,直到司马光完全废除了王安石所有的改革措施,这场变法才结束。

再说回开头的那个故事。主张修黄河的是元朝著名宰相脱脱,一个非常正直清廉的官。最后结局却是,黄河修了,动用了很多人力,导致百姓造反,天下大乱。现在明白了吧,主张变法的不一定是忠臣,而反对变法的也不一定是奸臣。

在废除王安石变法之后没多久后,司马光也去世了。他死的时候,居然没有给后代留下什么钱财。可以说司马光是一位清廉的贤臣,只是思想有些偏执而已。所以看待一些历史人物的时候,要多方面去分析,不能用片面的眼光去断定一个人的好坏。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