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吃饭变迁史 一日两餐有什么来历(粮食匮乏)
我要新鲜事2023-03-03 22:43:530阅
古人吃饭一般都是一日两餐,主要是因生活习惯问题和粮食匮乏。在如今的生活之中,吃饭全部都是一日三餐,早餐午餐和晚餐。这也是大多数人家之中都会吃饭的一个规格。但实际最早的时候,中国古代有很长的一段历史之中,吃饭都是一日两餐,并不会吃夜宵和晚餐。
生活习惯问题
在古代的时候属于原始社会,生产力度并不是特别的发达,人们也没有固定的思想约束,都是饿了就去吃饭,直到上周十七才开始定点吃饭,有了一日两餐的制度,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在早上起来吃第1顿饭,在下午三四点左右吃第2顿饭,等太阳完全下山之后回家休息,也不用再劳动就不需要再吃饭了。一般第1顿饭叫潮湿,第2顿叫辅食,尤其是在古代还有禁夜政策,晚上是不允许开放的,也就没有夜宵的存在。

粮食太匮乏
除了生活习惯决定吃饭的次数之外,粮食的匮乏也是主要的一个原因。在古代的时候农业生产非常落后,根本就没有什么食物的来源,粮食产量也特别的低,一旦是遇到荒年或者是受到当地政府以及地主的剥削之后,甚至有些农民家庭之中一天就只能够吃一餐。在古代经常性的会出现一些农民起义,都是因为饥荒所引起的。除了粮食少之外,古代的烹饪方式也较为简单,第1顿饭如果开火做成热的,第2顿饭都是直接吃剩的冷食。
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是一日两餐,有一些富贵人家是会主动加餐的。即便是一天吃两餐,每餐也都特别的丰富,能够吃得特别饱。在两餐之间也会吃很多的水果点心。

一日两餐变三餐
在宋朝商品经济随着发展之后逐渐就有了一日三餐。在秦汉的时候还是风行的一日两餐至。到了汉代时期,皇帝还有一些皇宫,贵族能够一日三餐,隋唐时期,国家已处于上市,有了大量的外来粮食蔬菜水果。当时百姓的餐桌也逐渐的丰富了起来,慢慢就有了一日三餐。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相关推荐
以火出名,因水衰微,诸葛亮的一生有哪些让人刻骨铭心的事情?
我觉得在《三国》中,前期拖沓,后期无趣,而最吸引我的地方就是从诸葛亮出场之后,整本书的格调瞬间上升了不止一个档次,我们觉得津津有味的剧情基本上都是围绕诸葛亮展开的。比如我们都知道“赤壁之战”,却很少听到人说十常侍的事情,可见,在许多人的心目中,想法都是共通的。那么,诸葛亮辅佐刘备的二十多年中,发生了哪些让人无法忘怀的事情呢?我要新鲜事2023-08-11 19:39:440000唐宋八大家是哪八位人:代表了唐宋时期文学最高水平
我要新鲜事2023-05-11 18:00:470000石勒和石虎是什么关系:叔侄关系(石虎是石勒的侄子)
在十六国时期有许多的君主,但是大部分的皇帝并不是很仁善,不过石勒却是当是一个难得的仁君,为后赵的发展做出了不少的贡献,但是石虎却是一个实打实的暴君,那么石虎和石勒到底是什么关系呢?接下来就跟探秘志的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石勒和石虎是什么关系我要新鲜事2023-05-13 04:25:510001历史有趣的一些故事
历史中有许多有趣的故事,展示了人类的想象力和世界的奇妙之处。故事一:爱因斯坦差点成为总统1952年,以色列总统魏兹曼去世后,总理古里安提议邀请爱因斯坦出任第二任总统。然而,爱因斯坦婉拒了这一邀请,他认为自己不适合这个职务,但对犹太人民的命运仍抱有强烈的关切。故事二:荷兰幽灵船我要新鲜事2023-06-02 20:38:170000武侯祠在什么地方,里面葬的人是谁?(三国时期诸葛亮的陵墓)
武侯祠是国家一级博物馆,它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座君臣合祀祠庙。至于武侯祠在什么地方?里面葬的人是谁?它位于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里面葬着三国时期的诸葛亮和刘备。这座武侯祠占地15万平方米,向来享有“三国圣地”之美誉,每年都有许多人前往观光。武侯祠位于四川成都我要新鲜事2023-03-17 16:58:4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