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6226

河南哭灵女子,一年哭70多场磕头上万次,亲朋聚会很少被邀请

我要新鲜事2023-05-25 08:10:290

在我们的生活中,从事与逝者有关的职业有很多,像捞尸人、火化师、哭灵人等,他们见证了一个个生命的结束,他们对生命有着深刻的理解,在平凡的岗位上发光发热。

尽管如此,许多人还是因为一些原因,抛不开对从事这类职业的人的偏见。

这是不可避免的,我们不可能要求每个人的想法都和自己一样,既然选择了这类职业那就意味着会失去很多东西。

相识的人会变得不愿和你交往,亲朋聚会不想邀请你,以哭灵为业的武会霞就深深体会过这个道理。

武会霞是河南偃师人,几十年的生活里几乎没有离开过农村,丈夫也是淳朴的农村人。

不过,她现在的生活可以说是丰衣足食、家道小康,供得起三个孩子上学,还在老家盖起了三层楼房。

可就在几年前,武会霞家里还穷得叮当响,连母亲的医药费都负担不起。那么,武会霞是如何改变了贫穷的生活呢?这背后又承受了怎样不为人知的压力呢?

武会霞家住在偏远的农村,丈夫和自己半辈子都在家务农,靠着地里的那点收成养活着一家七口人。

虽然每日勤勤恳恳,但那点收入实在不够支撑一家人的衣食住行。不但没有多少积蓄,连住的房子都还是简陋的茅草屋。

虽然武会霞没有接受过太多教育,却希望家里的三个孩子将来都能考上大学,可这会是一笔很大的支出,以武会霞家里那时的经济水平很难做到。

屋漏偏逢连夜雨,武会霞年过九旬的母亲在她47岁那年,因病瘫痪在床,每个月需要几千元的医药费,武会霞肩上的担子压得她几乎喘不过气来。

武会霞家里急于用钱,她绞尽脑汁寻找赚钱的出路,但是农村的就业岗位本来就少,想要发家致富,对于武会霞来说简直难如登天。

这天,武会霞的母亲吃的药所剩无几,她便赶路去县城里买药。途中经过某地时,遇到一户人家正在办丧事,围观的人很多,武会霞便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上前观望。

只见那棺材前有一群披麻戴孝的人正在哭丧,悲痛哀伤至极,围观的人无一不被这种情绪感染。

武会霞内心的哀伤也被勾起,便和旁边的人说:“这家的子女可真孝顺啊!”

旁边的人听了却告诉她,这些哭丧的是花钱请来的哭灵人,并不是逝者的子女。

哭灵在农村较为多见,因为办丧事时,逝者亲人的眼泪基本都要流干了,还要分出精力招待前来吊唁的人,便请来哭灵人代为哭丧。

武会霞心中感叹:竟然还有哭灵人这个职业。

又向旁边的人多问了几句,这一打听才知道,虽然哭灵看着很辛苦,但这一场丧事下来,赚的钱少则几百,遇上出手阔绰的人家,还能赚到上千元!

武会霞想着自己不怕吃苦,一副好嗓子还唱过河南坠子戏,要是干这个能赚钱,就不用每日为了没钱而发愁了。

到医院后,医生给武会霞的母亲开了半个月的药。可武会霞掏空了衣兜还是差200元,本想着和医生赊账,但是医生和她不熟,怕是会很难办,只能和医生说先买十天的药量。

走出医院,武会霞的心里很不是滋味,自己也已经一把年纪了,却连老母亲的医药费都快负担不起了,家里还有三个孩子要上学,简直是辛酸又无奈。

这时,武会霞又想起了白天那一幕,要是自己去当个哭灵人,或许日子就不会过得那么捉襟见肘了。

受一些迷信和风俗的影响,有很多人觉得和丧事有关的事物是不吉利的,所以武会霞觉得这种事应该先和丈夫商量一下。

回到家,武会霞犹豫再三,便把自己想当哭灵人的想法告诉了丈夫。

丈夫听后立马拒绝,觉得干这个职业太不吉利。武会霞不是没有顾忌,她也早意料到丈夫会拒绝。

可她一想到跟着自己受苦的三个孩子和瘫痪在床的母亲,就什么都不在乎了,家里都快揭不开锅了,就不管那么多的讲究了。

武会霞对丈夫做了一段时间的思想工作,逐渐改变了丈夫的看法。丈夫最终答应了她,让她先工作一段时间看看效果。

俗话说的好:万事开头难。

哭灵这件事并没有武会霞想象中的那么简单。

武会霞第一次做起哭灵这个工作时,由于经验不足,内心非常紧张,也不知道该怎样调动自己的情绪,哭不出眼泪只能干嚎,场面一度很尴尬。

办丧事的人家对她的表现不是很满意,但还是给了武会霞该得的工资。

武会霞觉得很不好意思,所以就开始努力思考该如何改进。

熟能生巧适用于所有的职业,武会霞在一次次的哭丧中找到了方法:每次武会霞哭灵时,都会联想到自己没钱给母亲买药时的无奈,联想到一家人只能挤在一间小小的茅草屋里生活;联想到自己操劳的前半生和快要上大学的孩子们,武会霞的悲切情绪就会由衷而发,哭得情真意切。

慢慢地,武会霞因为哭丧哭得凄切、哭得真实而小有名气,赚到的钱也越来越多,附近很多办丧事的人都来找她哭灵。

一传十,十传百,这些事情也传到了武会霞的亲戚和乡邻们的耳朵里。

有些亲戚知道她去别人家哭灵,就来到她家闹事儿,认为她去别人家哭丧是在诅咒她的母亲,是不孝顺。

还说武会霞赚的是死人钱,是不干净的,给家族丢了脸面,甚至连逢年过节的亲朋聚会都很少邀请她。

而那些本来友好相处的乡里乡亲,也在背后对她指指点点,用异样的眼光打量着她,路上遇到武会霞不但不打招呼甚至还会绕着走。

最让她难以接受的是自己的母亲也不理解她,母亲觉得武会霞是伺候够了她这个瘫痪的老太太。

武会霞有口难言,好不容易建立的信念几乎被击溃。

自己一没偷,二没抢,三没伤天害理,通过劳动换钱,没触碰法律和道德底线,怎么就这么不受待见?

幸好,在武会霞最难的这段时间里,武会霞的丈夫给了她温暖,因为他亲眼看到了武会霞为了这个家庭所做出的种种付出,能够理解武会霞的感受,一直在武会霞的背后支持她。

不管是从事什么样的工作,只要努力,就都值得被尊重!

武会霞很清楚自己究竟想要什么,即便面对着别人的不解和疏离,武会霞依然没有放弃这个职业。

武会霞四处奔波忙碌,十里八乡的丧事基本都能看到她的身影,一年哭丧达到七十多场,磕头上万次,膝盖积攒了几层厚厚的茧子,额头有着常年消不掉的红肿,嗓子也不复曾经的爽利。

但武会霞始终坚持着这份工作,这不仅仅是因为挣到了钱,她从这些经历中体会到了这份工作的意义。

为逝者讲述生平,给生者一个尽情表达哀思的机会,这是一个有着浓浓的人情味的过程。

有一次,武会霞被请到县城的一户人家哭灵,去世的是一位九十八岁的老太太,子女都很富裕,葬礼办得非常隆重。

可当武会霞按照惯例,问及老人的生前的事情时,却意外得知这位老人之前过得并不好。

老人育有三个儿子一个女儿,辛辛苦苦拉扯大以后,子女们各自成家、生活富足,却没有人愿意给她养老,一把年纪还要独自居住。

子女为了不让她在外面出什么状况,甚至在老人家的门口布满荆棘,防止她出门。

老人最后抑郁而终。

武会霞为老人感到难过和不值,哭丧的时候,多次趴在棺材上大声哭诉:“母亲,孩儿不孝啊!”

一边的子女想到自己对母亲的亏欠,纷纷流下了愧疚的泪水。

虽然老人已经感受不到这迟来的感情了,但是,武会霞的行为唤醒了他们的一丝良知。

这次工作结束后,武会霞收到了一大笔报酬,但她并没有觉得很开心。

她想起了家中的母亲,再也不用为了医药费而发愁。武会霞越来越坚定:自己当初的选择并没有错!

看到武会霞做哭灵人赚到的钱越来越多,很多人都跟着她一起干,武会霞的哭灵队伍逐渐壮大。

村里人的态度开始转变,一些人想要加入,武会霞竟然也不计前嫌,带着大家伙儿一起发家致富。

武会霞的母亲逐渐体会到了她的不易,明白了武会霞对她真诚的孝心,摒除了曾经对她的工作的偏见。

传统的哭丧基本是哭泣和磕头,近些年,随着一些思想开放的年轻人参加到这个职业中,武会霞的事业收到了一定的冲击,武会霞觉得传统的哭丧已经跟不上时代的发展了。

经过一番琢磨,武会霞决定将当地戏剧融入哭丧,组织了一个歌仔戏剧团。

在哭丧的过程中演唱二十四拜、歌仔戏等,大大提高了观赏性,还促进了丧葬文化的发展。

几年过去了,如今武会霞村里的大部分人都成了哭灵人,附近办丧事的人家基本都会来找武会霞的团队。

武会霞的孩子也没辜负她的期待,考上了大学,家里盖上了三层小楼房,基本听不见那些恶意的声音了,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偏见之所以产生,就是因为不曾深入了解过。

比如,前些日子,日本经典电影《入殓师》重映时,我国大连某殡仪馆入殓师在某电影院门口举起了这样一副牌子,上面写着:“我是一名入殓师,你愿意和我握手吗?”

令人感动的是,很多人通过电影,终于理解了入殓师这个需要被尊重、认可的职业。观影完毕的观众纷纷走过来和这位入殓师握手, 有的甚至还给他一个大大的拥抱。

再比如,前两年火爆网络的非洲小哥“抬棺”视频,如果不去了解加纳的“喜丧”文化,不去了解他们对于葬礼的重视程度,单单看到一群人抬着棺材载歌载舞的话,一定会觉得他们这是对逝者的极大不尊重。

未知全貌,不予置评。

我们习惯于在看到事物的某一面时就匆匆进行评价,贴上标签。可如果人人都能多一点耐心,去了解事物的全貌,或许就能减少很多误会。

希望我们可以多给他人一些理解,不管对一个职业有什么样的争议和偏见,努力生活、心地善良的人总是值得被尊重的。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