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6180

1967年,美航母在南海爆炸,21架飞机被毁134人丧命,谁干的?

我要新鲜事2023-05-25 04:21:071

1967年,美军一艘超级航空母舰航行在南中国海的北部湾海域,甲板上停着计划对越南一条铁路实施打击的21架飞机。

机械师为飞机加油装弹之后,飞行员依照起飞顺序,依次进入飞机驾驶舱,准备检查起飞。

就在这时,一架飞机油箱突然被击中,泄露的燃油被明火点燃,蔓延到航母各处,又引爆了飞机下悬挂的航空炸弹。

爆炸发生之后,航母的火势一发不可控制,超级航母成了“超级地狱”,美军134人因此丧生,航母也不得不返回海军基地检修。

爆炸和火势都源于那架被击中的战斗机,它到底是被谁击中的?

发生事故的这艘航空母舰,叫做“福莱斯特”号。

这是美国1952年开始建造的一艘特级航母,为了纪念海军部长詹姆斯·弗莱斯塔,航母就以他的名字命名。

这艘航母设计之初,仍然沿袭美国“合众国”号航母的设计理念,但是为了满足未来作战的需求,在动工建造13个月之后,航母又做了大量改进。

首先,将原有的平行式飞行甲板,改成了由斜角、直通混合布置,还在舰上增加了蒸汽弹射器和光学助降系统。

这些新加入的技术,极大地改善了舰载机的战斗环境,这也是美国首次为装备喷气式飞机做出的改进。

1955年11月,福莱斯特号建成下水,它的战斗首秀,就在越南战场。

二战结束后,越南共产党领袖胡志明领导越南独立,被驱逐的越南皇帝在法国的支持下,又建立了一个政权,与胡志明领导的“北越”对抗。

1955年,艾森豪威尔领导的美国政府,扶植吴庭艳推翻越南君主,成立亲美的越南共和国。

吴庭艳在美国的支持下,发动战役,屠杀北越共产党,越南“南北战争”由此爆发。

为了支持吴庭艳这一方势力,1965年3月,美军海军陆战队在越南岘(音“现”)港登陆,正式进入越南战场。

而后,美国又对越南发起了空袭,并把“福莱斯特”号这艘超级航母派到了越南战场。

美国之所以派出这艘航母,是为了尽快结束越南南北双方的战斗。

自从1965年参战之后,美国本以为凭借自己先进的装备,拿下北越易如反掌,谁知战争进行了两年多,美军伤亡人数不断增加,战争还在胶着。

长时间的拉锯战,让美国国内反战情绪高涨,不但影响了美国总统的选举,在纽约还爆发了30万人的反战游行。

为了尽快逼北越就范,美国不得不加入兵力投入,1967年7月,将福莱斯特号派到越南战场。

7月28号,弗莱斯塔号就让世界各国见识到了超级航母的荷载力。

当天,舰载机从航母上共起飞了150架次,对越南实施空中打击任务后,所有飞机均安全返航。

首战告捷,航母上所有人员信心满满,准备第二天继续对越南境内目标实施打击。

7月29日,第一波37架战机安全起飞,第二波27架定于11点起飞,甲板上,机械师为飞机做最后的准备工作。

他们检查飞机各部位状况,为飞机补充燃油,并加挂火箭弹。

当天10点25分,第二波飞行员奉命登上飞机,进行起飞前检查,同时,地勤切断飞机外部供电,电源转到飞机内部供电系统。

意外就发生在这一刻!

甲板上一架待命起飞的A—4天鹰战机,突然被一枚“阻尼”火箭弹击中,巨大冲击力导致机腹的油箱和悬挂的炸弹落地。

落在甲板上的油箱被撞得炸裂开来,溅落在甲板上的航空燃油又被“阻尼”火箭弹的尾焰点燃。

紧接着,航空燃油燃烧产生的热量,又引爆了A—4战机掉落下来的炸弹。

围绕着A—4战机灭火的人员首当其冲,27人被当场炸死。

当时甲板上已经停满了准备起飞的舰载机,这些飞机都是油箱加满、弹药填充到位的情况,受A—4炸弹爆炸波及,这些舰载机又发生了连环爆炸。

刹那间,福莱斯特号航母上光火冲天,浓烟滚滚,有许多飞行员来不及逃离,死在驾驶舱里。

但这还不是最严重的,从A—4天鹰战机上掉下的那枚炸弹,不仅引发了甲板上舰载机的连锁爆炸,还将甲板炸了一个直径3米的大洞。

航空燃油带着火焰,顺着这个洞下行到航母内部,火灾顺势在各舱体蔓延,许多水手在梦中就被爆炸带走生命,其他人四散奔逃,痛苦的呼号响遍全舰,整艘超级航母,成了一个超级地狱。

舰上本来配备一个训练有素的消防队,爆炸一发生,他们也义无反顾地冲了上去。

但不幸的是,在第一轮爆炸中,这个消防队便全军覆没。

舰上的官兵虽然十分勇敢,但不专业的灭火,对于控制火势蔓延,反而起到了反作用。

按照一般人的常识,燃油类起火,泡沫灭火是唯一正确的方式。

但是福莱斯特号的舰员情急之下,泡沫灭火器和高压水枪齐上,不但没有将火扑灭,反而进一步加剧了火情。

火势仍在蔓延,整个甲板后部被火光包围,每多一次爆炸,舰体就巨震一次,甲板上的飞机和弹药,仍是巨大的威胁。

还好航母的轮机长梅里·罗兰仍能保持清醒的头脑,火灾发生后,他立即前往损管(损害管制)控制中心,在全面了解了火情之后,他当机立断,命令机库关闭防火门,启动喷淋系统,确保了机库的安全。

航母指挥官贝林格亲自到甲板上观察情况,迅速接下消防指挥权,他指挥舰上的水手,冒着巨大的危险,把着火的舰载机和炸弹推入海中,防止甲板再发生爆炸。

同时,航行在附近的两艘航母闻讯赶来,和其他护航船一起,向福莱斯特号航母喷洒消防水,打捞救治伤员。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之下,在第二天凌晨4点,舰体内外的火势均被扑灭,但是航母受损严重,不得不退出越南战场,临时驶向菲律宾比呷修理。

事故还原,火灾的源头,就是击中A—4天鹰战机的那枚“阻尼”火箭弹,那这枚火箭弹到底是谁发出的,胡志明领导的北越政府有这个能力吗?

事实上,这次福莱斯特号航母大火,还真怪不上越南,这是美军自己闹出来的。

这枚“阻尼”来自当时在甲板准备起飞的另一架“鬼怪”战机。

事故发生时,“鬼怪”战机的飞行员登上驾驶舱,按下飞机电源按钮,启动战机电源。

就在他按下电源按钮的时候,“鬼怪”战机上携带的“阻尼”火箭弹在同一时刻飞出,击中了那架倒霉的A—4天鹰战机。

美军的飞行员还不至于如此明目张胆地攻击自己的队友,那就只能是飞机机械故障或者其他原因了。

飞机在起飞前,各机械部位经过精密的检查,武器开关正常,其他机械故障的可能性不大。

但是,火箭弹发射的时候,正好是飞行员按下机内电源按钮的那一刻,有没有可能是电源系统出了故障?

飞机在起飞前,使用的是外部电源,当机上电源接通的时候,会产生一个脉冲电流,这个电流产生的电力,可以给触发火箭弹提供足够的动力。

但是飞机在设计时,已经考虑到这方面的因素,所以,在“阻尼”火箭弹的单体设置了一个安全插销,有了这个插销,武器和电源之间,就不会形成一个闭合电路,这样,就给火箭弹又加了一层保险。

然而在安全插销和火箭弹激发装置双层保险之下,火箭弹还是被击发了,说明一定有一层保险失效了。

根据分析,失效的,就是火箭弹的“安全插销”。

事故当日,风速为60千米/小时,这样虽然可以为舰载机起飞增加升力,但是却为事故埋下了隐患。

连续的大风中,连接着安全插销的红色丝带在风中飞舞,持续作用下,安全插销变得松动,已经起不到断开电源的作用。

所以,机内电源按键按下,闭合电路形成,火箭弹立即被击发出去。

其实飞机上还有另一重保险措施,那就是飞机武器挂架连接发射巢的电路插头,如果这个插头没有连接,那也可以避免这次事故。

但是为了舰载机能更有效地战斗,航母地勤在为飞机挂上炸弹之后,就会接通这个装置,这也是美国海军默认的事情。

于是,这一连串的操作共同作用之下,飞行员进入座舱按下电源键,“阻尼”火箭弹立即发出,引发了后面的事故。

其实就在福莱斯特号航母火灾事故两个月前,美军的另一艘航母上,就出现了“阻尼”火箭弹误击事件,造成了数名人员受伤,所幸没有对航母造成破坏,所以,也没有引起美国海军的重视。

虽然这次事故的罪魁祸首,是那枚自动击发的“阻尼”火箭弹,但是那枚火箭弹只是引发了事故,对福莱斯特号航母造成致命损伤的,却不是它。

致命伤害来自随后的爆炸,而发生爆炸的9枚炸弹,有8枚,都是比较老旧的AN—M65炸弹。

这种炸弹的耐火时间仅有1分20秒,安全性比最新的炸弹差了很多,在第一次爆炸中,它就让舰上专业的消防队全军覆没,包括队长在内的5人被当场炸死,另有3人重伤。

消防队的覆没,对于福莱斯特号来说,也是一个不小的灾难。

虽然美国海军对舰上人员都做过消防培训,但是都停留在理论基础上,没有实际演练过。

人一旦在危急关头,很少能冷静地判断情况,只有经过不断训练,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火灾的恐惧,做出正确的反应。

而且,消防也是需要团队协作的,有了有条不紊地分工,才能节省人力,让消防器材发挥最大的作用。

所以,当舰上的消防队全员损伤的时候,舰上人员虽然勇猛,但他们的灭火行动,都是杂乱无章的,而且还都逮着什么用什么。

这就导致这边泡沫刚刚覆盖了火焰,那边便用上了高压水枪,水枪不但将泡沫冲散,还将燃油冲得到处都是,无疑加重了火势的蔓延,导致舰上的明火迟迟不能扑灭。

作为二战之后美国航母最惨痛的案例之一,美国人除了分析出事故发生的原因和操作漏洞之后,他们对航母上消防员的重要性,也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事故之后,美国海军将消防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不仅以“人人都是消防员”的标准建立航母消防队,还专门设立了一个海军消防员培训基地。

为了纪念福莱斯特号上的牺牲的消防员,培训基地以消防队长法利尔的名字命名。

除了加强培训之外,美国的航母,在那之后,还多了一项新技术。

这项新技术就是帮助舰上人员做出正确的判断:一旦发生火情,他们应该使用哪种灭火器材,由此来看,这次航母火灾,对于美国海军的打击不小。

这次惨痛的事故,一直是美军培训的反面教材,除了提醒美军重视战舰损管之外,也促进了美国航母技术的进步。

那艘损伤严重的“福莱斯特”号,在菲律宾简单修理之后,便艰难地踏上回国的路程,狼狈地结束了自己的实战“首秀”。

经过修复后,于1993年正式退役,后来被象征性地以1美分的价格出售。

除了舰体损伤,这次事故中,福莱斯特号还付出了死亡134人、损失21架战机的代价。

除了这些,再加上被抛入海中的弹药,事故最终造成1.4亿美元的损失,而打造这艘航母的造价也才1.89亿美元,可见损失之大。

美国人一向善于调侃,事故之后,福莱斯特号航母便有了一个“Zippo”(打火机)的绰号,对于这艘超级航母来说,确实有点尴尬。

0001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