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5938

小兵的4条妙计,让汉朝延续了400多年,其中两条被后世王朝所沿用

我要新鲜事2023-05-24 12:56:371

毛主席曾这样评价刘邦:汉高祖刘邦比西楚霸王项羽强,他得天下一因决策对头,二因用人得当。

很多历史学家也称赞刘邦“豁达大度,从谏如流”,认为他是封建时代的英雄人物。

刘邦的“英雄”之处不只是在于他从一介布衣变成一代君王,成为汉朝的开国皇帝,更是在于他善于用人,愿意听取别人的意见,作出了正确的决策。

在刘邦众多的“英雄事迹”里,有一件事一直为后人津津乐道。

那就是他任用了当时还是小兵的刘敬,并听取了刘敬的4条妙计,从而促进了汉朝江山四百多年的延续。

在刘敬给出的妙计中,有两条计策,被后世沿用了2000多年,可谓影响深远。

那么刘敬到底给了刘邦哪些,让他受益匪浅的妙计呢?

公元前202年2月,刘邦成功登上皇位,随即带领满朝文武到达洛阳。

刘邦正筹划着,在洛阳建都,可娄敬的出现改变了刘邦的计划。

娄敬是一名守卫边防的小兵,他本来是要随着军队,到陇西去驻守,在途径洛阳时,听说了刘邦要在这里建都的消息。

得知这一消息后,娄敬的心中万分焦急,他认为洛阳并不合适成为汉朝的都城。

于是,他找到了自己的同乡虞将军,并请他代为转达,要求拜见刘邦。

虞将军对娄敬的想法感到很诧异,可是娄敬一再坚持说自己要和刘邦聊聊与国家有利的事。

看着娄敬一身的破衣烂衫,虞将军要求他换上体面的衣着,可是娄敬却不以为然。他辩驳道:“臣衣帛,衣帛见; 衣褐,衣褐见; 终不敢易衣。”

看娄敬如此坚持,虞将军也对他刮目相看,于是他便将娄敬想要觐见皇帝的想法传达给了刘邦。

当刘邦得知有一个小兵想要见自己,并想和他聊点对国家有利的事时,他非常高兴。

毕竟那时汉朝刚建立不久,还有很多问题有待解决,刘邦很需要可用的人才。

所以,刘邦不顾娄敬小兵的身份,直接召见了娄敬,而且还赏赐了饭菜给娄敬。

见到刘邦后,娄敬先确认了刘邦想要在洛阳建都的原因,是为了想让汉朝和周朝一样繁荣昌盛。

接下来,娄敬不卑不亢,条理清晰地和他分析了建都的问题。

娄敬认为洛阳自古以来一直是天下交通往来的中心位置,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利于皇帝统治全国,也方便各个藩国朝贡,太平盛世可以在此称王,就像当初的周朝。

周武王刚在讨伐纣王的战争中取得了胜利,为了方便统治东部诸侯国,便令周公营建东都洛阳,可见洛阳的地位。 可是,洛阳的这一优势在战乱的时候又会转变成劣势,一旦发生战乱,则很难控制局面。

而当时的汉朝,经过了秦朝末年的农民起义和楚汉战争,天下已经生灵涂炭,民不聊生,政权并不稳定,所以不能在洛阳建都,统治天下。

接着,娄敬又向刘邦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他认为关中地区土地肥沃,又依山傍水,四周都有关塞作为天然屏障。

如果爆发战乱,在紧急情况下,王室和军队可以利用天然的地理优势自保。

无论是秦朝末年的农民起义还是楚汉战争,主战场都在关东地区,关中一直是安全的。

所以,在当前的形势下,比起洛阳,汉朝在关中地区建都更合适。

听了娄敬的话,刘邦建都洛阳的想法开始动摇了,于是他召见群臣,进行商讨。

因为当时有很多大臣都是山东(崤山以东地区)人,他们并不愿意到距离家乡很远的关中去。

而且,大臣们还提出,当初周朝营建东都洛阳,王朝延续了数百年,而秦朝在关中建都,王朝只延续了两代就灭亡了。

在满天的反对声中,只有张良支持娄敬的想法,他提出洛阳的地理位置虽然也很好,但是地方太小,面积不过数百里,而且在战乱时可能会四面受敌。

而关中不仅地势险要,物产丰富,而且利于王室对关东地区进行控制。

在一番激烈地讨论后,刘邦力排众议,采纳了娄敬的意见,立即下令将汉朝的都城定为关中。

在长安建都后,刘邦对娄敬进行了嘉奖,并赐给他刘姓,娄敬正式改名刘敬,并被任命为郎中,称为奉春君。

在古代,匈奴是我国北方,一个强大又古老的游牧民族,时常侵扰内地的汉族居民。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了抵御匈奴,曾派出三十万大军将其势力赶出了河套地区,并派军防守,还修筑了长城作为防护,匈奴势力得到了压制。

秦朝末年农民战争时,为了镇压起义军,朝廷特意从戍边的大军中调回了数十万人,所以造成了长城沿线空虚。

匈奴趁此时机扩张势力,又重新占领了河套地区,控制了中国北部、东北部和西北部广大地区。

公元前201年,匈奴首领挥军南下,到马邑进攻汉朝诸侯韩王信,韩王信不敌匈奴,便倒戈归降,和匈奴结盟,一起进攻汉朝。

刘邦得到这一消息后,勃然大怒,他立刻亲自率领大军,想去击破匈奴贵族的武装力量,以此消除匈奴对北方的威胁。

刘邦亲征后,先是破了韩王信的大军,后又破了韩王信和匈奴的联军。

之后,刘邦发现代谷(今山西繁峙西北)藏有匈奴军队,于是便想进攻。

在进攻前,刘邦先后派出数十人去探听匈奴军队的情况,得到的消息都是匈奴力量薄弱,是进攻的好时机。

之后,刘邦又派刘敬去打探敌情,可是刘敬还没有回来,刘邦就发动汉军三十二万北上。

刘敬回来以后,指出匈奴的力量雄厚,他们故意示弱是为了给刘邦设置陷阱。

但是,刘邦却不相信刘敬的话,并以扰乱军心为由,将刘敬关押起来。

之后,刘邦亲自率领军队到平城(今山西大同市东),被匈奴的四十万精兵强将围困在了白登山(今山西大同市东北)。

此后整整七天,汉军无法与外界取得联系,也没有援兵前来相助。

在危急时刻,刘邦采用大臣陈平的计策,贿赂了匈奴的阏氏(匈奴首领的正妻),让她劝说匈奴首领撤下部分士兵,汉军才得以突围出去,刘邦因此获救。

白登之围后,刘邦意识到刘敬的建议是正确的,于是他释放了刘敬,并亲自向他道歉,还对他进行了嘉奖。

这件事之后,刘邦意识到匈奴力量强大,而当时的汉朝力量相对薄弱,和匈奴进行武力对抗是行不通的。

于是,刘邦开始寻求其它解决匈奴问题的办法,刘敬在对局势进行了认真分析后,又献上计策。

刘敬建议汉朝将长公主嫁于匈奴首领为妻,这样匈奴首领就成了刘邦的女婿,自然不会侵扰作为“岳父”的汉朝。

而且,如果长公主为匈奴首领生下儿子,在匈奴首领死后,刘邦的外孙就可以继承首领的位置,自然就会归顺汉朝。

在刘敬提出的关于“和亲”的建议里,除了外嫁公主,还包括了两方进行经济和文化上的交流。

通过交流,可以改变匈奴人的生活方式,慢慢将其“同化”,使其臣服于汉朝。

所以,刘敬关于“和亲”的建议,并不是盲目的妥协,而是深谋远虑,在做长远的打算。

最后,刘邦采取了刘敬的建议,虽然没有外嫁长公主,但是他将宗室女封为公主,嫁给了匈奴的首领,也加强了和匈奴的交流。

后来,从匈奴族文化遗址中发现的房屋、砖瓦,以及各种丝织品都可以看出,在汉朝和匈奴的交往中,汉朝的打井、修建房屋以及农业和手工业技术,都传到了匈奴,对匈奴的经济发展起到了重大的推进作用。

与此同时,匈奴的马匹和畜牧技术也传到了内地,丰富了各族人民的经济文化生活。

与匈奴和亲的政策从公元前199年到公元前133年,持续了半个多世纪,对汉朝政权的稳固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而且,这一政策被后世历朝历代沿用到了边疆民族政策中,对2000多年的封建王朝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刘敬作为使臣,在护送公主和亲的途中,对沿线的环境进行了仔细地观察,也对边疆地区和匈奴的实际情况有了深入的了解。

刘敬发现匈奴地区有两个部落,距离长安只有七百里,这么短的距离,精锐的骑兵骑马一天一夜就能到达秦中(现在陕西省内的中部平原地区)。

而秦中地区发展落后,居民稀少,根本没有防御的能力,但是这里却土地肥沃,很适合居住,所以刘敬建议往秦中地区移民,以增加防守力量。

而且,刘敬指出虽然汉朝已经在长安建都,但是经过连年战争,关中地区人烟稀少,防守力量也不足。

但是,汉朝的北边有匈奴,东边又有六国的旧部,虎视眈眈地盯着汉朝王室,很容易产生变故。

如果这些问题一日得不到解决,刘邦就得提心吊胆,不能安枕无忧。

所以,刘敬建议将六国的贵族后迁,以及世家大族迁到关中地区。

如此以来,在关中局势平稳时,这些人就可以预防匈奴来犯。

此外,如果有诸侯叛变,挑起战争,皇室还可以及时镇压,迅速掌握局势。

这便是刘敬献出的妙计——“强本弱末之术”,一举两得,可谓高明。

在听了刘敬的分析后,刘邦深以为然,随即下令:“乃使刘敬徙所言关中十余万口。”

首先,迁十万余口人力到关中,弥补了关中地区劳动力的不足,同时,六国豪族也为关中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极大地促进了关中经济的发展。

此外,虽然秦始皇已经统一了天下,可是六国的旧贵族势力却依然存在,并在不断增强。

秦朝末年天下大乱时,他们招兵买马,割据一方,一直企图推翻秦朝统治,争夺权力,那时的农民战争也与旧六国的势力有关。

刘邦将旧六国豪族迁到关中,就可以将其置于中央的直接控制下,削弱了关东六国的豪强势力,对预防诸侯叛变,加强中央集团,巩固汉朝统治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最后,虽然汉朝和匈奴已经采取了和亲的政策,但是这个方法也不是万无一失的,匈奴强大的军事力量依然不容小觑,汉朝必须时刻提防。

所以,旧六国豪族的迁入,也大大增加了关中地区的防御力量,对匈奴有着一定的牵制作用。

这一重大措施对汉朝的发展,以及后世封建王朝的延续和发展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一直沿用了两千多年。

结语:

刘敬的计策,对汉朝400年的江山,以及后世封建王朝的延续都有着一定的推动作用。

在他献出的四个妙计中,“和亲政策”和“强本弱末之术”一直为后世2000多年的封建王朝所沿用。

虽然,很多人对汉初的和亲政策贬褒不一,有人认为这一政策是用弱势的女子作为筹码,换取汉朝的苟且偷生。

但是关于这一政策的正向作用,也是被很多人所认可的,而且在当时的情况下,这也不失为一个很好的选择。

司马迁对刘敬有着高度的评价,在史记中,他称赞道:“刘敬脱挽辂一说,建万世之安,智岂可专邪!”

从一个小兵成为刘邦身边的宠臣,再到历史上的重要人物,不只是因为刘敬有着聪慧的头脑和超前的大局意识,更因为刘邦有着知人善用的优秀品质。

0001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