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5808

2006年贵州发现两台美国发电机,已持续发电80年,至今仍正常工作

我要新鲜事2023-05-24 02:06:470

天门河水电厂,是入选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的建筑之一,它能获此殊荣除了水电站悠久历史之外,站内的两台发电机也发挥了重大的作用。

2006年3月,贵州桐梓县的两个村民误入山洞的时候发现了两台发电机,他们发现,两台发电机看似破旧,但是依然还能继续工作。

之后他们把情况上报给了政府,随后政府联系了专家前来一探究竟。

通过分析发电机的机体上的标牌,专家们总算发现了两台发电机的真实身份,这两台发电机产自1942年,是美国通用公司研制的产品。

更让人们惊讶的是,在天门河水电站的建造历史中有这么一段记录:两台发电机是二战期间美国援助我国抗日战争的物资。

那么二战期间,美国公司为何要运送这两台发电机来中国呢?两台发电机又经历了什么?最终又如何会来到天门河水电厂呢?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日军对我国发动大规模进攻,然而过于悬殊的军事实力导致中国军队的每场战斗都异常艰难,前线的物资也是十分紧缺。

1937年12月,日军的攻势愈加凶猛,不断南下的战火逐渐威胁着南京政府,这段时间里的大部分兵工厂逐渐往贵州桐梓转移,使兵工厂不被日军摧毁,以保障前线的武器装备供应。

不过将兵工厂内迁还是第一步,眼下虽然保障了兵工厂的安全,但是还有一个最重要的问题,就是要支持众多兵工厂的运作,得需要大量的电力供应,

然而当年的桐梓可没有这么多的电力去养兵工厂,如此窘迫的境地,没有电,该怎么样使发电站运作下去呢?

此时不少人提议在这里修一座水电站,这样才能保证兵工厂的运作。南京大屠杀之后,日军还在中国境内实行“三光”政策,不仅扬言要杀光中国人,还要用空军对所到之处的所有设施进行大规模空袭。

将重要设施转移至贵州的国民党总结了经验,为了防止日军空袭,索性将水电站修建在地底下。

就这样,许多大型基础设施通过这种方法得以避开日军的狂轰乱炸,也让战争前线的物资供应不至于完全断绝。

根据这个想法,1939年,国民党和一众能工巧匠修建了天门河水电站,这也是桐梓第一座水电站,不仅为兵工厂等重要设备提供电力,将来更是为当地人民带来全新的发电方式。

选择在天门河修建水电站也是当时工程师们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决定的,水电站的确切修建位置处于一个地下溶洞内,

在溶洞的周围放眼望去,群山环绕,荒无人烟,植被茂密,便于隐蔽,而且这个水电站内只有一条河流自然穿过。

我们不得不佩服他们的智慧,如此险峻的场景修建了一个浑然天成的水电站。

天门河水电站修建的目的主要是为了给兵工厂供电,但是实际投入使用的时候人们才发现,手上还没有合适的发电机给来自全国汇集而成的大型兵工厂供电,

如果不解决这个问题,那么水电站将不能参与实际工作。

就在这时,美国方面向中国伸出了援手,往中国运送了两台发电机。

二战时期,美国由于法西斯势力在欧亚地区的肆意扩张逐渐威胁到自身利益和安全,

逐渐使美国放下隔岸观火的态度,决定对法西斯势力进行坚决打击,同时对苏联以及中国进行物资上的援助。

1941年,日军发动了更加大规模的进攻,为了逼迫重庆国民政府投降,日军采取更加疯狂的轰炸行动,以加快结束太平洋地区的战斗和另外两个轴心国成员顺利会师。

日军在对中国疯狂进攻的同时还对中国进行海上和陆上的双重封锁,企图切断中国从外界获取援助的可能性,加速中国军队溃灭。

在此形势下,为了缓解中国物资补给的压力,1942年,中国与美国协商合作开辟出一条跨越喜马拉雅山脉的空中路线,以保障中国的物资供应,这条航线也被称为“驼峰航线”。

“驼峰航线”整个路程并不好走,

在当时,飞机的实际飞行高度有限,像喜马拉雅山脉这种地方是很危险的,更别说还要跨越这里,一般的飞行员根本无法执行,只有派出训练有素的老手,紧紧贴着起伏不停的山脉小心翼翼地飞行,

整个过程都伴随着巨大的生命危险,对飞行员有着生理和心理的双重考验。

而且即使是可以安全飞跃喜马拉雅山脉,在山脉附近的日军也是个巨大的威胁,被他们逮捕那基本上是死路一条了。

即使是如此严酷的环境,当时的美国政府依然打算冒险一试,打算借助“驼峰航线”对中国进行物资援助,这一批物资中也包括有通用公司生产的两台发电机。

美国先将物资拆散,分批次先运往印度,然后再转送至中国,通过“驼峰航线”将物资送往昆明,

到达昆明还只是完成一半,之后还要穿越已经被日军设下埋伏的滇缅公路,将物资运送到中国其他地方,比如天门河水电站的所在地贵州。

考虑到此行的凶险程度,为了保障物资能够顺利送达,美军安排了机场主管卡尔德亲自押运,这批物资也是翻山越岭,最终顺利的来到我国,这为天门河水电站的发电问题带来了希望。

为开辟这条生命通道,来往过这条生命线的飞行员都付出了巨大牺牲。美国《时代周刊》这样描述:

“在长达800余公里的深山峡谷、雪峰冰川里,一路上都散落着这些飞机的碎片,在天气晴好的日子里,这些铅片在阳光照射下烁烁发光,这就是著名的‘铝谷’——驼峰航线”。

当年跨越过航线的幸存者滕纳将军回忆起飞越驼峰的场景称,自己是在没有航图,没有气象预报,没有山系标高,没有地面指挥的情况下,完全靠自己目视下方飞机残骸作为标记向前飞行。

飞行中还常常被突如其来的暴雨和强劲气流包围着,在此起彼伏的茫茫冰峰雪山、万丈沟壑深渊的峡谷中飞进去,飞出来,翻山越岭,险象环生一个接着一个,好不容易找到了昆明。

日后,他在自己的日记中记录了当时的心情“……航线确实艰难万分,飞行犹如在地狱中徘徊……”

当时的这批物资总重约一百吨,单是发电机的中心轴就重达三吨,在当时如此严峻的形势下造就了空运历史上所载重量的最高记录。

而这些,也是靠着“驼峰航线”的艰难输送,撑起中国抗战的后方,也保住了东亚战场和世界联系的生命线。

1945年日本投降之后,原本在桐梓的兵工厂也逐渐迁出去往其他地方,

建国后随着社会发展让天门河水电站面临重大变革,由于人员调动,负责天门河水电站日常维护工作的人员也越来越少。

高培德曾经是参与维护水电站维护的一名员工,于1992年正式退休,他回忆起1953年2月的一件往事,

那年他和其他同事一起维护电站,因为新来的管理者操作不当,导致部分设备损害严重,发电站即将无法运转,随时存在被迫停产的风险。

幸好我国及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暂时缓解了危机。

高培德也是抢修工作中的一员,对于这件事情他此生难忘,那时对于抢修工作,不少人还是有其他声音,认为整个水电站已经失去了存在的意义,既然即将停止运转,那不如直接关停算了。

高培德没有理会这些,他潜心研究维修技术,不断地去尝试,猜想,甚至大胆地去把发电机的部分零件换成国内的,

这对于他人来说甚是荒谬,因为很多人认为美国货这么高精,中国可能拿不出好的零件去维修他。

面对质疑,高培德和其他打算抢修的工作人员一门心思地继续抢修,一直到最后检修的时候,反对的声音随着机械的运转声消散,

高培德坚决自己的想法,认为中国人的工艺不会比国外的差。

然而即使是有高培德这样的热忱之士在坚持维护,但是水电站本身的老化仍然不可避免,修修补补依然治标不治本。

久而久之,由于日渐缺少的管理人员和操作者的不当操作,发电机的机组线圈受到严重损坏,水电站一度处于停摆状态,为了防止发生事故,相关负责人选择关闭这两台发电机。

如今80年过去,重见天日的两台发电机经过简单维修之后依旧能够工作,依然可以源源不断地输送直流电。

据当地村民介绍,他们一直知道水电站的存在,但并不知道使用的机器原来来自遥远的大洋彼岸,更不知道两个“老古董”有这么长的历史,两台发电机可以说是当今仍然可以正常运行的文物。

1995年,美国通用公司得知自家公司生产的发电机依然可以正常工作之后,立刻联系到桐梓政府部门,公司表示愿意出高价买回两台发电机。

考虑到两台发电机的意义,桐梓政府部门拒绝了通用公司的要求,美国公司再三协商,甚至打算开出更高的价格,不过桐梓政府方面可不是只考虑钱,

因为这可不是钱可以解决的事情,两台发电机背后承载的是不可忘却的历史。

如今,天门河水电站早已不再发电,天门河水电站在近年的旅游业发展形势中,华丽转身成为红色旅游基地,以全新的面貌让更多的游客参观内部构造,也让更多的人了解两台发电机背后的历史意义,许多游客也是慕名前来参观,了解历史故事。

两台发电机虽说是外物,但是对于我国来说依然有其重大意义,他们是我国艰苦奋斗历史的见证者,在危难之际给我国带来巨大帮助,见证了几十年间我国的发展和变化,具有重大历史意义。

也从中印证了我们如今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我们作为新时代的中国人,更应该好好地珍惜,美好的生活是无数先辈挥洒热血换来的。

事实上,贵州发展到现在已经有很多水电站了,大型水电站有洪家渡、银子渡、东风、锁风营、乌江渡等。

而像天门河水电站这般具有浓厚的历史感一样的水电站在贵州没有第二座。

但天门河之所以这么吸引人,想必不是因为她的容貌,而是她的内涵。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