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5653

1955年,许世友不满军衔找总理发牢骚,总理沉默片刻说出两个名字

我要新鲜事2023-05-23 18:50:410

1955年,新中国对在革命战争中做出重大贡献、立有重大战功的将军们进行大授衔。除了授予十名元帅十名大将以外,毛主席周总理还对其他将军们分别授予了上将、中将、少将等不同军阶。

然而,就在大家忙于接受自身军衔的同时,一位资历老、战功大的将军却怒气冲冲地来到周总理身前,这位将军就是许世友,他十分不满地向总理申诉道:“总理,难道我还不够资格评大将吗?”

周总理沉默片刻,平静地说出了两个人的名字,许世友听后瞬间感觉羞愧不已,便不再多言。

那么,周总理说了哪两个人的名字呢?为什么许世友听了这两个人的名字就不再多言呢?

许世友在建国前曾任八路军129师386旅副旅长、华东野战军第九纵队司令员,建国后又担任过南京军区司令员、广州军区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副部长等要职。可以说,许世友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但实际上,战功赫赫的将军却出身于微寒!1905年2月28日,许世友出生在河南信阳的一个小山村里,他的父母和祖上都是贫苦的农民。

由于家里的经济每况愈下,为了减轻家庭负担,在征得父母同意之后,许世友开始给当地的武术教练当杂役,以求生存。

河南是一个是传统文化底蕴十分深厚的地区,武术的发展和普及也十分全面。尚武的地区文化,再加上有过给武术教练当过杂役的经历,许世友毅然地去到了河南也是中国的武术圣地——少林寺。

后来,在中国革命轰轰烈烈进行之时,许世友离开了少林寺。

离开少林寺的许世友先是在1920年加入军阀吴佩孚的部队当了一名普通士兵,之后在1926年又到了国民革命军任第一师一团连长。

然而随着革命形势的不断变化,几经辗转的许世友最终还是在1927年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并加入了共产党。

许世友在工农红军里从班长、排长做起,先后在大别山区和红四方面军31师任职,并参加了黄麻起义。

到1930年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许世友被任命为红四军31师34团团长。许世友在任34团团长期间,紧跟红军第四方面军的革命步伐,转战四川、贵州、甘肃、陕西等地,参与构建革命根据地和反围剿战斗,一名悍将的发迹之路已经略显峥嵘。

不过真正让许世友成名的,是在一次反围剿斗争中,他先后几次组织敢死队,并亲任队长。战斗过程中,许世友身体多处负伤但依然不下火线,以勇敢无畏的战斗精神带动了红军战士,最终打败了敌人。

全面抗战爆发以后,许世友在八路军总部的调遣下,赶到129师的386旅赴任。在386旅,他与旅长陈庚相互配合,在河北一带伏击日军一个步兵中队,并击毙中队长从而大获全胜。

之后,他又调任山东,任山东纵队三旅旅长,带领胶东人民开始了艰苦卓绝的抗日游击战争。

全面抗战胜利以后,国民党调动大军对我山东、陕西两大解放区进行重点进攻。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决定成立华东野战军,以此对抗和粉碎国民党军队的侵犯。

在华东野战军陈毅、粟裕的领导下,许世友参与了莱芜、孟良崮、胶东等重大战役,立下赫赫战功。之后又指挥部队激战八个昼夜,一举攻克了山东省会济南,生俘了国民党高级将领王耀武。

这一仗不仅使华东、华北解放区连成一片,更拉开了我军反攻国民党的战略序幕。之后,我军先后发动辽沈、淮海、平津战役,一举打败国民党,解放了全中国。

1955年,许世友被授予上将军衔。

1955年授衔时期,许世友原以为凭借自己的战功,除了那些功勋卓著的元帅自己比不上之外,评个大将还是没什么问题的!可授衔结果出来后,许世友傻了眼,大将没自己的份儿,自己只是个上将!

许世友襟怀坦荡,心中有不满就要发泄出来!于是他这才气呼呼地跑到周总理那里想去评评理,因而这才有了文章开头的那一幕!

其实许世友之所以要找周总理评理,除了相信周总理的为人之外,更是因为两人的关系非比寻常!

众所周知,许世友是有名的的“大酒桶”,在南京军区当司令员时,论起喝酒,部下几乎不是他的对手,只有当周总理来时,许世友才“老实安分”起来,因为他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周总理是个出了名的酒神。

当然,周总理做事从来都是滴水不漏的,对于评衔更是如此!因此他见许世友怒气冲冲地闯进来,心里便已经猜到个大概了

只见总理沉默片刻,说:“粟裕只是大将。”听到这话,许世友顿时愣了一下,眼中的忿忿已经去了一半。

而周总理将许世友的神态全部看在眼中,不等许世友再次开口,周总理再次说:“萧克也只是上将。”此话一出,许世友顿时哑火了,眼中的不服和脸上的忿忿都消散殆尽,转而流露出了一丝羞愧的表情。

而看着许世友有点发蔫儿,周总理不禁笑了起来!此刻的他知道,这名悍将绝不会再对自己的军衔提出异议了!

那么,为什么说出粟裕和萧克的大名,就能让许世友这名悍将火气全消,心悦诚服呢?这还得从两人的资历说起!

粟裕是湖南人,从1926年参加革命以来,历任红军营长、团长、师长,新四军第二支队副司令员、新四军第一师师长,华中野战军司令员、华东野战军副司令员、代司令员兼政委等要职,其军事生涯横跨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

他先后创建苏南苏中等地抗日根据地,为新四军抗日持久作战奠定了基础;他组建华中军区和华中野战军,连续作战连续获胜,取得了“七战七捷”的伟大胜利。

尤其在1948年淮海战役时,他亲自指挥华东野战军协同中原野战军和国民党军进行了大陆时期的最后一场决战,以伤亡13.4万人的代价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五十余万人,沉重打击了国民党集团在大陆的最后统治,国民党也因此一溃千里。

可以说,粟裕为共和国的诞生立下了不朽功勋。因此1955年,粟裕将军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将军衔且位列首位。

萧克将军也是湖南人,和粟裕不同,萧克是正儿八经的“科班出身”,黄埔军校四期毕业生,与林彪为同期同学

正是这重身份的加持,使得萧克在军中受到了非同一般的关注。由于在校期间表现出色,蒋介石曾多次把他视为重点,并派人拉拢萧克。但萧克不为所动,始终坚定共产主义革命理想。

他加入工农红军以后,随叶挺参加了南昌起义。随后又转战赣南,任支队长、纵队参谋长等职。他率部队面对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充分发挥游击战的优势,灵活作战,击溃多个国民党团军,活捉敌军首领,受到中央军委的嘉奖。

抗战时期,他任120师副师长,是贺龙元帅的副手。后又调任晋察冀军区副司令员,协助聂荣臻元帅指挥作战,与日伪军作战数次,歼灭大量敌人,发展和形成了晋察冀根据地。

解放战争时期,他参与创办华北军政大学,后又调任第四野战军参谋长,协助林彪元帅南线大追击,为解放全国做出了重大贡献。

因此1955年,凭借深厚的资历和赫赫战功,萧克被授予上将军衔且位列首位。

不过,与两位将军的赫赫战功相比,“让衔”一事更为人们所津津乐道。

粟裕大将在1955年评衔时,在以毛主席周总理为首的中央书记处进行过充分地讨论。毛主席认为:粟裕论才、论德、论功均可以授元帅军衔,因为当时的粟裕已然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且在解放战争中独当一面,领导第三野战军歼灭了大量国民党军。

有数据显示,在三年解放战争中,中国人民解放军累计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八百余万人,其中粟裕领导的第三野战军(华东野战军)就歼灭和改编了245万余人,占了总数的近三分之一。

而同时期的方面军司令员或政委和前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都被授予了元帅军衔。再加上毛主席、朱总司令十分认可粟裕的军事才干,因此在最开始的时候,粟裕实际上元帅军衔的候选人!

可当有好事者把这个消息告诉粟裕后,他却平静地说:“对我个人而言,大将就很高了,元帅有何意义?我只嫌高,不嫌低。”为此,粟裕曾专门向中央军委表达了自己的意思,希望不要讲自己评委元帅!

1955年,中央经过慎重考虑后,决定授予粟裕大将军衔,位列首位。这次“让衔”,表现了粟裕大将虚怀若谷,不慕虚荣的崇高风范。

同粟裕大将一样,上将之首萧克也有一段“让衔”佳话。

在55年评定大将军衔的标准中曾要求:土地革命时期担任过师长及以上干部的,抗战时期担任过八路军旅长以上干部的,解放战争后担任过兵团负责人的,如军区司令员或政委等。

按照这套标准,萧克当之无愧。要知道他在土地革命时期担任过红一方面军独立五师师长,后又任湘赣边区红八军军长;抗日战争时期担任过120师副师长,解放战争时期任第四野战军参谋长(正兵团级)。

而且对比同时期其他将领的军衔,有的已被授予元帅。萧克虽在战功上稍逊一筹,但评上大将是理所应当的。

所以,在拟评大将名单上,萧克赫然在列。但由于大将只能评定十人,名单却有十三人,这下中央犯了难。

消息传到萧克那里,萧克毅然地说:“我的许多战友为革命牺牲在战场上,有的连名字都没有留下。如今我能活下来就已经是最大的幸运了,至于授什么衔,不过是个空名而已。”

于是,萧克高风亮节,主动向中央请命,不要评自己为大将。而中央也在充分研究后决定,授予萧克上将军衔,位列首位。

就这样,粟裕能授元帅而甘为大将,萧克能授大将而甘为上将。一时间,在授衔仪式方面形成了粟裕镇大将、萧克镇上将的局面。而这也让许多对自己军衔心有不满的人再也不好意思向组织抱怨和伸手了!

实际上,许世友虽然被评为上将,但位于第六,即使要重新评定大将,在他之前也还有五位将军等候。因此不论如何,许世友评大将都有些难度。

而且周总理对许世友是非常了解的,他知道在这样的悍将面前单纯的说理是行不通的,只有摆事实才能镇住局面,让他心服口服!

在漫长的革命生涯里,许世友常常以凶猛、霸气的战争风格赢得毛主席周总理的赏识,其人际交往特点也是以简单、直接著称。

而最能展现许世友性格特点的方式当属喝酒。他小时候跟在父亲身边喝酒,长大之后更是一发不可收拾。

从国民革命军喝到工农红军,又从工农红军喝到八路军,再从八路军喝到解放军,最后喝到了南京军区司令员。可以说,酒成了许世友一生中最重要的“朋友”之一。

有一次,许世友请客吃饭。他准备了一个大的搪瓷盆和几个搪瓷碗,周围再摆上了几大瓶茅台,看样子是要一醉方休。

他先是自己开一瓶茅台,一个劲地往搪瓷盆的倒酒,又环顾四周,给他要劝酒的对象斟满。

他先是自饮一杯,然后把酒递到被劝人的面前,目睹他喝完。但被劝者喝不了,说我不会喝酒,许世友马上说:“你怕老婆!”如果遇到有的人说身体不好,不能喝酒,喝了会生病等话时,许世友会说:“你怕死!”

最后,你万般无奈地拿起酒杯一饮而尽时,许世友马上在旁边说:“你明明会喝,却推脱说不会喝,看样子是瞧不起我!”这时被劝者往往十分尴尬,只得听从许世友安排。

正是这样一个“简单粗暴”的将军,使得很多与其共事的同志头疼不已,直到周总理出现。

许世友是很能喝,但人外有人,总有人比他更能喝,他就是周总理。

虽然周总理酒量惊人,但从不勉强他人,更看不惯“劝酒”、“逼酒”的酒场劣习。于是对于许世友的行为,周总理有意敲打一下。

当时,许世友因公来到北京开会。周总理决定邀请他吃一顿便饭,顺带考验一下他的酒量。

许世友来到饭局发现,竟然只有他和周总理两个人,心里有些疑惑。但周总理很快带了几瓶茅台进来,大声说道:“听说南京有几个最能喝的,哪几个啊?”

许世友自信满满地答道:“南京有几个比较能喝的,但都不是我的对手!”周总理灵光一转,准备激将,说:“我看许司令平时为人老实,怎么就喝酒的时候爱吹牛呢?”

许世友站起身来准备反驳,周总理宽慰他说:“这样吧,今天我们来比个赛,看看谁喝的多。”许世友得意地说:“可以,但如果总理输了,就要说一句‘许世友喝酒天下无敌,没有吹牛!’”周总理大笑着说好。

于是,“酒痴”与“酒神”便对饮起来。

许世友先是自饮三杯,接着又不停地给总理敬酒。待到二人喝完第一瓶茅台时,总理说:“咱们点到为止吧,好不好?”

豪气冲天的许世友以为总理已经不能喝了,此举是向他示弱,于是兴致更加上来了,连忙叫服务员再拿两瓶茅台。

待到第二瓶茅台喝完之时,许世友已经颤颤巍巍,走不了直线了。这时总理趁机教育他说:“喝酒本是一件高兴的事,但如果强人所难就不好了。”说这话时,周总理头脑清醒,神思敏捷,丝毫没有醉意!

直到这时,许世友才意识到自己碰到了“高人”,于是此后许世友对周总理是心服口服。

而这次的军衔评定,也是睿智的周总理用最“简单粗暴”的方式将原本怒气冲冲地许世友变得哑口无言。

许世友虽然性格简单豪爽,但并非一点情理不通,周总理两个名字脱口而出,他很快就悟到了周总理的心意。

首先对于粟裕萧克,单从战功上相比,自己就不能与他们相提并论,更不要说他们甘愿让衔的壮举,真是让自己无地自容!

想及此,许世友不再对军衔一事心怀不满了,而是坦然接受了这个结果!

只用两个名字就能将脾气火爆的许世友怼得哑口无言甚至羞愧不已,我们不得不承认周总理的语言技巧和识人能力!

正是因为新生的共和国有这样一批一心为民且能力卓绝的革命先辈,才有了我们今天阳光、幸福的美好生活!

因此,我们要牢记历史,不忘先辈教导,沿着先辈探索的道路坚定不移地走下去,继续为美好生活而不断奋斗!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