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5535

1991年浦安修病重,嘱托杨尚昆:希望您亲自审查彭老总的传记

我要新鲜事2023-05-23 08:52:031

1991年,73岁的浦安修重病缠身,可她却不肯休息,因为她还有一件心事未了。

中央军委副主席杨尚昆同志来家里慰问浦安修,让她注意身体,安心养病。

浦安修让人把一封提前写好的信交到杨尚昆主席手里,并对杨尚昆说:希望您亲自审查彭老总的传记”。

原来,在浦安修生命的最后十几年里,她一直在致力于为“前夫”彭德怀编写一本传记,现在传记已经基本完成。

浦安修需要一个既了解彭德怀,又有权威的人来审查这本传记,以保证传记内容的准确性和正确性。

于是,浦安修想到了杨尚昆主席。

彭德怀为什么会和浦安修离婚,成为她的“前夫”?

浦安修的最后十年为什么非要为彭德怀编一本传记?

浦安修又为什么觉得杨尚昆会是最佳人选呢?

彭德怀小时候和舅舅家抚养的孤女周瑞莲是青梅竹马,后来,两人的关系发展到了谈婚论嫁的阶段。如果不是战争,他们应该会成为一对恩爱的小夫妻。

可惜,当时彭德怀家里很穷,为了生活他去参加饥民闹粜,结果被官府通缉。

无奈之下,彭德怀决定去当兵,想闯出一条生路。

彭德怀祖籍湖南湘潭,于是就近参加了当地的湘军。

当兵之前,彭德怀的父母和舅舅帮他和周瑞莲订了亲,约定等他当兵回来以后成亲。

谁料三年后,正在外面打仗的彭德怀忽然收到了表妹跳崖自尽的噩耗。

原来,他走了以后,地主去舅舅家要债,先是逼死了舅舅,后又拉着表妹周瑞莲去做小老婆抵债。

周瑞莲跟表哥彭德怀情投意合,宁死不从,最后选择了跳崖自尽。

彭德怀得知表妹跳崖以后悲不自胜,一个人偷偷跑到山上痛哭了一场。

在彭德怀的心里,他愈发痛恨欺压老百姓地主阶级,发誓一定要帮老百姓过上好日子。

表妹周瑞莲去世以后,彭德怀一直单身一人。

后来随着年岁渐长,家里的父母都开始为他着急,催他结婚。

彭德怀见实在躲不过去,就在老家选了一个朋友的妹妹结婚,她就是彭德怀的第一任妻子刘细妹。

刘细妹是彭德怀的朋友刘峰的妹妹,两人之前见过面但没有说过话。

结婚那年刘细妹刚满12岁(谎称14岁),彭德怀比她大十几岁,这种情况在当时很常见。

刘细妹嫁给彭德怀以后,彭德怀给她改名刘坤模,意思是希望她能够做女人堆里的模范。

1928年平江起义前夕,为了刘坤模的安全,彭德怀让她先回老家,约好等起义成功之后,彭德怀再回老家接她。

可是战乱年代,世事难料,一切都不受控制,人的命运更是无法把握。

平江起义之后,彭德怀跟着部队一路南征北战,跟刘坤模彻底失去了联系。

一个人回到老家的刘坤模,因为身份的原因而受到国民党的迫害,为了活命刘坤模不得不远走他乡避难。

一个人背井离乡,刘坤模一路走一路问,可是始终打听不到彭德怀的消息。

几年下来,对于彭德怀是否还活着,刘坤模心里产生了怀疑。

寻夫无望的刘坤模最终向生活低头了,为了活命她不得不选择改嫁他人,一年后刘坤模生了一个女儿。

就在刘坤模改嫁他人三年以后,平型关大捷的消息传来,刘坤模才从报纸上知道了彭德怀还活着的消息。她立即给彭德怀写了一封信。

因为不知道彭德怀具体人在那里,她只在信封上写了平型关彭德怀(收)”

好在当时的彭德怀已经是军队里响当当的首长,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所以这封地址不详的信还是被送到了彭德怀的手里。

彭德怀很快给刘坤模写了回信,接到回信的刘坤模马上动身去延安与彭德怀汇合。

将近十年没有见面,两人忍不住抱头痛哭。等两人情绪稳定下来,刘坤模向彭德怀讲述了分开这几年自己的遭遇。

当得知刘坤模已经再婚,而且还生了一个女儿之后,彭德怀仿佛当头挨了一棒。

尽管旧情未了,两人却没办法再做夫妻。

对于刘坤模再嫁这件事,彭德怀的评价是:“这不怪我,也不能怪她。

经历了和表妹周瑞莲的生离死别,和刘坤模的坎坷婚姻之后,彭德怀对感情的事不再抱有期待。

在那之后彭德怀一直一个人生活,直到年近不惑。

虽然彭德怀自己并不着急,可他身边的战友却急坏了。经过众人的撮合,他又遇到了生命中的第二任妻子浦安修。

一天,陈赓忽然硬拉着彭德怀一起去看一场女排比赛,到了赛场陈赓指着其中一个打排球的姑娘问他,你觉得这个姑娘怎么样

这时,彭德怀才明白陈赓带他来看排球比赛的真正目的。而陈赓给他介绍的这位姑娘就是浦安修。

在陈赓等人的极力劝说下,彭德怀决定和浦安修试一试。

浦安修是一位北京姑娘,当时还是一名大学生,人也长得漂亮,是“延安十大美女”之一。

而且浦安修刚刚二十岁,和彭德怀足足差了二十岁。

无论是从家庭背景,还是年龄学历,彭德怀都觉得他和浦安修相差甚远。

彭德怀心里没底,特别是前两次不顺的感情经历,让他不敢再轻易地开始一段新的恋情。

慎重起见,彭德怀专门把浦安修找来,把自己的顾虑告诉了她。

年轻的浦安修对彭德怀说,“你是受人爱戴的大将军,你的英雄业绩,是我所仰慕和崇拜的。

看到浦安修对自己很满意,彭德怀这才放下心中的顾虑,大胆地追求浦安修。

他给浦安修写了一封浪漫而又委婉的情书来表达他的心意,“我爱你也爱你的家乡,愿与你同归...

彭德怀的火爆脾气大家都有所耳闻,但据他的养女——左权同志的女儿左太北回忆,彭德怀在浦安修面前讲话从来都是细声细语,两个人几乎没有吵过架。

浦安修不会做饭,日常一日三餐都是让警务员去食堂打饭。

有一次浦安修亲自下厨做了一顿简单的菜饭,彭德怀吃地很高兴,一个劲地夸好吃。

两人虽然都在延安工作,但并不在同一个村子,一般只有在周末才能团聚。

有一次周末团聚过后,浦安修准备回自己工作的村子,可是天已经很晚了,路上还要经过一片山林。

浦安修有点害怕,想让彭德怀派人去送她回去。

可是彭德怀却不肯,说这是破坏原则的事情。

浦安修非常生气,赌气自己回去了,并撂下狠话:以后再也不来找彭德怀了。

最后,还是彭德怀亲自说好话才把人接回来。

浦安修身体不好,彭德怀就用自己的津贴给她买营养品。彭德怀没有衬衣,浦安修就想办法给他做。

虽然是老夫少妻,但两个人的关系还算甜蜜。

可是世事无常,总是不停地在考验人心。

1959年以后,彭德怀承受了巨大的压力,他便从中南海永福堂搬到了北京西郊的吴家花园。

浦安修也未能幸免,从昔日的首长夫人一下变成了重点审查对象,浦安修越来越焦虑。

原本几乎从不争吵的两个人变得争吵不断。

浦安修开始埋怨彭德怀不懂得变通,并催促他及时妥协认错。

而彭德怀觉得自己并没有错,这让浦安修非常恼火,她回家的次数越来越少,留宿单位的时间越来越多。

彭德怀还慢慢发现,家里属于浦安修的东西越来越少了。

彭德怀一直坚持自己的原则和见解,而浦安修不愿再因为彭德怀担惊受怕,于是,她便向所在单位北京师范大学的领导提出了离婚申请。

北师大的领导不敢轻易做主,便逐级上报,这份离婚申请一直上报到邓小平同志手里。

邓小平思虑再三,在浦安修的离婚申请上批了一句话:“这是家务事,我们不管。

虽然彭德怀和浦安修的离婚申请没有被批准,从那以后浦安修便不敢再到吴家花园来看望彭德怀了。

在吴家花园那段压抑又苦闷的日子,陪伴在彭德怀身边的是他的侄女彭梅魁。

为了保护彭梅魁,彭德怀让她不要再到吴家花园来,可是彭梅魁不听。

她不但经常去看望彭德怀,她生第二个和第三个孩子的月子,也都是在吴家花园度过的。

在那段日子里,彭梅魁是彭德怀唯一的安慰,亲情填补了爱情的空白,陪他挨过了那段难熬的岁月。

后来,彭梅魁把浦安修申请离婚的事告诉了彭德怀。

彭德怀听后沉默了一会儿说,她这也是没办法,我不怨她。

彭德怀让彭梅魁把浦安修约到吴家花园,他要亲自试探一下浦安修,看她是否真的想离婚。

彭德怀亲手削了一个梨,用刀切成两半装在盘子里。

彭德怀把盘子推向浦安修并对她说,如果你下定决心要离婚,就把这半个梨子吃了;如果你不是这样想的,就不要吃。

浦安修犹豫了一会儿,拿起一半梨子含着眼泪吃了...

在生命中的最后几年,彭德怀一直受直肠癌的折磨。1974年11月29日,彭德怀元帅的生命走到了终点。

1978年彭德怀平反的时候,浦安修去参加了他的追悼会。

在追悼会上,浦安修向彭德怀的好友杨献珍哭诉,说自己十分后悔,最不该在彭总最痛苦的时候离他而去,更不该在他弥留之际不去见他最后一面。

彭德怀去世以后,浦安修仍被国家以彭德怀遗孀的身份照顾着,浦安修觉得自己受之有愧。

为了减轻自己的内疚,她决定为彭德怀做点什么。想来想去,浦安修决定为彭德怀编一本传记,让后人了解真正的彭德怀是什么样子的。

浦安修在生命的最后十年,一直都在为彭总传记的事情而奔波,到处收集资料,力求展现给大家一个真实的彭德怀。

等资料收集的差不多的时候,浦安修觉得需要一个既了解彭德怀,又足够有权威的人来审查这本彭德怀的传记,于是她找到了杨尚昆。

平江起义的时候,与彭德怀搭档的政委是滕代远,两个人的合作一直非常愉快。就连彭德怀和浦安修的婚礼,也是滕代远一手操办的。

可是,有一天忽然来了调令,要把滕代远调走。

彭德怀毫无思想准备,虽然他一再向组织上申请留住滕代远,但滕代远最终还是被调走了。

新来的政委叫杨尚昆,是一个比彭德怀小九岁的苏联留学生。

虽然年龄比彭德怀小,但是党龄却比彭德怀还大,是个地地道道的学院派。

一开始,彭德怀对于自己能否和杨尚昆处好关系,心里没底。

没想到两个人后来一起共事九年,结下了三十多年的战友情谊。

1991年的一天,杨尚昆去看望已经重病缠身的浦安修,并收下了浦安修提前找人写给他的一封信。

看了浦安修信里的请求,杨尚昆觉得作为彭德怀曾经的搭档兼好友,审查彭德怀传记一事自己责无旁贷,他爽快地答应了浦安修的请求。

当时,杨尚昆正担任广东省委第二书记和广州市委的第一书记,他每天的工作都很忙,可他还是挤时间争分夺秒地看完了这本《彭德怀自述》。

杨尚昆对这本书非常满意,称自己一打开就放不下来。

六年过后,《彭德怀自述》在很多人的共同努力下,终于付梓出版,公开发行了。

这本书一经发行,就受到了广大读者的一致好评,浦安修终于可以放心地离开这个世界了。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浦安修晚年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尽力去补救,也算是善莫大焉了。

0001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