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5096

1988年海军司令张连忠视察山东供应站,站上秤后大怒:撤掉站长

我要新鲜事2023-05-22 12:37:070

2012年9月,中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正式开始服役。

对于辽宁舰,如今可谓是家喻户晓,但是很多人并不知道,它之前是前苏联的库兹涅佐夫级航母——“瓦良格号”。

这艘瓦良格号能够来到中国,是一代又一代的海军将领不懈努力的结果,刘华清、徐增平等英雄的名字都镌刻在辽宁号航空母舰的甲板之上!

这些航母英雄中还有一位,就是刘华清的继任者,中国的第四任海军司令张连忠!

对于这位参加过解放战争的开国功臣,很多人并不熟悉。

但是军事圈的人却都熟悉他,很多军迷都亲切地称他为“张连长”,当然了,称呼这样一位司令为连长,主要就是因为他的名字和“张连长”三个字有谐音。

可就是这位平日里平易近人、乐观积极的“张连长”,有一次视察山东供应站的时候,就因为自己站上秤看了一眼,就勃然大怒!立刻要求将供应站的站长撤掉!

那么,这位“张连长”都有怎样的经历?他在中国航母建设上做出过怎样的功绩?又为什么非要撤掉那个供应站的站长呢?

让我们一一道来:

张连忠1931年出生于山东胶州,是个典型的山东大汉,农民家庭出身的他,始终保持着一份纯真和朴实。而家乡早早沦为了抗日战争的前线,也让他小小的年纪深感世事的艰辛。

1947年3月份,年仅16岁的张连忠,毅然的投身了革命队伍,成为了胶东军区的一份子。

解放战争爆发之后,张连忠所在的队伍被编入华东野战军,成了三野直属的第十兵团。

跟着三野,他参加了解放山东济南的作战,之后跟着队伍一路南下,参加了淮海战役和渡江战役。

之后在解放上海的战斗中,宁愿睡大街也不进门骚扰百姓的士兵中,也有张连忠。

新中国成立后,张连忠已经是连长了,当时国家选送基层干部到军校里进行学习,于是张连忠被送到石家庄高级步兵学校,毕业后被分配到福州军区。

那个时候正是中国海军建设发展的开创阶段,虽然在1949年的4月份我们就已经组建了海军,张爱萍第一任海军司令。

但是一直到50年代前期,我国海军都没有正规的战舰,就连山岛作战都是靠的商船和渔船。

直到第1个5年计划,我国才从国外引进了一大批的舰船和海上作战飞机。

到1955年的时候,我国已经拥有了800余艘各式各样的战舰和500多架飞机。

这些海军力量说起来很多,但实际上依旧弱小的可怜,最重要的是这些海军力量并不成体系,没有建设正规的舰队。

一直到1960年,才组成了南海、东海、北海三支成体系舰队,但是舰队的组建也使得海军缺乏大量有经验的军事干部。

就在这种背景下,张连忠从陆军被选调出来,送到海军潜艇学校的艇长班进行学习,毕业之后被分配到了海军潜艇中服役,担任舰长。

此后张连忠就留在了海军当中,他工作认真努力负责,就这样一直升到了北海舰队副参谋长、旅顺海军基地司令员。

随着改革开放的到来,中国的海军建设也步上了一个新的台阶,1985年我国进行大裁军,军队中主要留一些政治思想过硬,军事和文化底子都比较好的军官。

而张连忠这样一个农民出身的人,却在这一年被提升为海军副司令!而此时的海军司令正是刘华清。

在任副司令期间,他主要管的就是后勤和装备工作。

张连忠在担任海军司令时,最喜欢的就是下基层,而他下基层也有规矩,这规矩总结起来主要有三条——

第一,绝对不听假话。一旦发现基层工作人员汇报内容有假,张连忠是绝不会放过的,只要被他逮到,一定是重罚。

第二,不看书面报告、不拿材料。他喜欢去现场看真东西,听主要负责人自己去讲,谁要给他递过来一大叠材料让他去看,张连忠就会发火。

第三,不听空话套话,汇报的时间不能超过40分钟。

张连忠不喜欢开会,如果有人在会上说一些陈词滥调,讲一些套话,就会被他直接打断,如果做报告的时候,报告超过40分钟,他就会拒绝听。

有一次他没有向任何人通知,就来到了一个基层的供应站。

供应站是军队负责发放物资和接收器材的重要部门,是现代军队后勤保障中非常重要的基层单位。

而自古以来主管后勤军需的部门就都是“肥缺”,其中的“油水”大的很!而像张连忠这种老兵,对于其中的“猫腻”更是知之甚深,对于这些隐藏在军中的蛀虫,也是深恶痛绝。

对于司令不打招呼就来到供应站,确实打了所有人一个措手不及,包括供应站站长在内的大小军官都吓了一跳。

尤其是站长,在看到张连忠的第一时间就神情古怪面色紧张。

只不过他也算官场上的老油条,立刻收拾心情强作镇定,像平常一样跟张连忠一条一条的汇报供应站的工作。

对于日常工作内容他们都是有准备的,汇报起来也不会“露馅”。

张连忠也面色如常地听完了他们的汇报,汇报的内容非常正常,物资和数据也都对得上。

张连忠对于汇报也不做评价,只是提出要去他们日常工作的区域再看看。

供应站的日常工作区主要是仓库和物资堆放的货场,这里堆放着大批的物资,粮食、副食、武器、油料、药品以及各种军需品。

仓库的角落里放着一只磅秤,是用来称量军需物资重量的。张连忠也不多说话,迈步就走上了秤,给自己称量了一下体重。

秤上显示的数字,当时就让张连忠变了脸色,因为秤上的数字是140斤,而张连忠平日里饮食一直很规律,又注意锻炼身体,体重始终控制在130斤左右。

也就是说他突然多出来的这10斤体重,一定是有问题的!

可不能小看这10斤的重量,每天从这里进出的物资恐怕就要数以千计,一件物资差出10斤的重量,1000件那就是足足1万斤!

不要小看这小小的十斤,时间长了会给国家带来难以想象的损失!同时军队后勤部所拿到的物资也一定是缺斤短两的,如果在战争时期,这很有可能会耽误士兵们作战,造成严重的后果!

张连忠当即大发雷霆,立刻下令撤除供应站站长的职务!

1988年,解放军恢复了军衔制,张连忠被授予了海军中将的军衔。

而刘华清这个时期已经调任到了中央军委工作,主要负责科技装备体制改革,于是在同一年,张连忠正式担任海军司令。

从担任海军司令起,张连忠就继承了刘华清的思想,始终坚定的认为中国必须有自己的航空母舰!

其实在1987年刘华清就主持了我国唯一一次“飞行员舰长训练班”,其实这个训练班真正的目的就是培训中国的航空母舰舰长!

张连忠的航母情节也十分浓厚,面对南海层出不穷的事件,他甚至不止一次的说:“只要有这么一个航母战斗群,那什么问题都解决了!”

也正是他在任的时期,苏联的瓦良格号进入了中国的视线。

说起这艘船,就不得不讲一讲苏联的海军发展历程。

苏联的发展一直是有些偏科的,它拥有世界上首屈一指的陆军,也拥有各种各样在那个时期最强大最先进的陆军装备。

但它的海军却一直只是个二流水准,当然这跟苏联虽然国土面积大,但相比下海岸线却不够长,天然良港也不多有直接关系,但苏联本身在海军上的投入也确实不如陆军大。

冷战开始之后,苏联也开始在海军上投入力量,但即便如此,苏联也是到了1975年才拥有了第1艘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航母。

当时苏联一下子造了4艘“基辅级”航空母舰,这4艘航空母舰都是排水量4万吨级的舰艇,但是甲板上因为堆放太多的反潜和巡航导弹,把这4艘航母弄的画虎不成反类犬,成了航母和巡洋舰的结合体,真正的作战能力反而被减弱了。

直到1982年的9月份,苏联的库兹涅佐夫号航母才正式开工。

当时舰艇还没有起名字,而是采用了代号,这艘航母的代号是“订单105”,第2年苏联又开始建造第2艘同等级别的航母——“订单106”。

这两艘航母设计的排水量是67,000吨,舰首甲板距离水面有7层楼高,最高可容纳60架飞机,而且还配备了反导弹发射器,两艘航母就是以美国的“尼米兹号”航空母舰为标杆的。

为了这两艘航空母舰,苏联也算倾尽全力,他们动用了7000多家工厂,并且在建造之前,先对黑海造船厂投资进行了改建,而且为了能保证航母出厂,还专门重新修了河道。

订单106,也就是瓦良格号,从1985年开始建造,用了三年时间才把船体部分建好。

之后开始装配武器和配套设备,一直到1991年以乌克兰的国力没有必要养一艘这么大的航空母舰,因此上就打算把船卖给俄罗斯。

俄罗斯认为他们只需要掏30%的钱,也就是6.7亿美元把船建完就行了,可没想到乌克兰却跟俄罗斯来了一出亲兄弟明算账,管俄罗斯要的是整艘航空母舰的钱,也就是20个亿的美元。

俄罗斯摆明了是不可能花这笔钱的,因此偌大的瓦良格号就被当废铁一样停留在了黑海造船厂。

但是,此时率领中国海军的张连忠等人就已经盯上了这艘船,但鉴于当时的国际形势和政治压力,中国政府想出面购买瓦良格号,时机上并不成熟。

张连忠等人也没闲着,他们都在为瓦良格号的购买奠定前期的准备工作。

之前按废铁收购的澳大利亚“墨尔本号”航母,已经完成了拆解,从中获取了不少制造和使用航母的技术,甚至还有例如蒸汽弹射器这样的核心技术,这些都是值得我们花大力气去消化的。

1996年,张连忠卸任海军司令的时候,中国已经基本上把购买瓦良格号的前置工作都做完了,海军上也为其配备了足够的力量。

2002年3月,历经三年半的时间,瓦良格号终于抵达了中国大连港。

七年之后,在大连造船厂第一工场泊位上停了数年的瓦良格号被拖了出来,开始了改造工程。直到2011年,“瓦良格”的改装基本完成,甲板也开始进行涂装。同年8月开始,“瓦良格”号重新出海,进行了十次出海实验。

五十年努力征程,十年改造,在张连忠等老一辈海军建设人员的注视之中,中国的第一艘航母辽宁舰开始服役!

参考资料:

中国航母战略计划诞生始末 余玮 党史纵览 2012-12-15

“瓦良格”号航母的前世今生 大海 初中生世界 2012-11-01

从“瓦良格”到大国重器 姜浩峰 新民周刊 2012-09-02

编辑:张墨

责编:林画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