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4708

梅兰芳为何舍弃孟小冬?读懂这个女人后终于明白了

我要新鲜事2023-05-22 08:03:100

(说历史的女人——第1068期)

中国戏剧泰斗梅兰芳和梨园奇女孟小冬的爱情故事,可谓家喻户晓,向来被传为佳话。一个是演生角的绝世美女,一个是演旦角的惊世俊男,两个人的结合可谓是珠联璧合,天生绝配。然而不幸的是,这一对佳偶最终成了怨偶,不欢而散,令人不解。即便是近百年后,人们想起他们二人的故事,仍唏嘘不已。

然而任何事情的发生都有它的必然性,梅兰芳和孟小冬的爱情以悲剧收场,一定有它的道理。那么,既然梅兰芳和孟小冬天生绝配,且相互欣赏,十分恩爱,为何说分就分?当初梅兰芳对孟小冬的爱的誓言哪去了?当年面对孟小冬的出走,梅兰芳为何没有坚决挽留?他为何最终选择了舍弃这位绝代佳人?其中有什么隐情?其实,如果你读懂梅兰芳身边的这个女人后,就终于明白了。

孟小冬当时是以姨太太的身份嫁给梅兰芳的,因为在此之前梅兰芳已经有两房妻室,长夫人王明华和二夫人福芝芳。注意,这两位都是夫人,都是梅兰芳的妻子,就是说,二夫人福芝芳并非是妾的身份。这一点在那个时候是不多见的。因为长夫人才是原配夫人,是结发妻,之后的往往不是妻子了,是妾。

但福芝芳不然。她就是今天咱们要讲的主人公,就是因为她的存在,才逼走了芳华绝代的孟小冬。那么这位女子究竟又有什么能力,或者有什么魔力能让梅兰芳放弃孟小冬呢?

(一)一代坤旦脱“青衣”

跟孟小冬的梨园世家出身不同——她一出生似乎就命中注定要进入戏剧这个行当——梅兰芳的二夫人福芝芳并非梨园出身,她有更“高贵”的血统,是满族旗人。在清朝,满人自是高人一等,号称贵族。福芝芳的外祖父是靠吃皇俸为生的一名满旗军官,他的独生女就是福芝芳的母亲福苏思。

做为一个贵族的唯一后代,本来生活是富足的,但福苏思的父亲很早就去世了,孤女寡母的生活便急转直下,再加上清末的战争等原因,福家的处境陷入窘迫。所以福苏思19岁时便嫁给一个做小食品的生意人,再无富贵之相。这还不说,福苏思跟丈夫感情不和,刚怀孕之后,她便跑回娘家,再也不回去了。

回家9个月后,即1905年3月,福苏思便生下了福芝芳。福芝芳是出生在一个平民家庭,北京宣武门外的一个大杂院里。除了血统,她没有任何高贵可言,甚至她幼时的生活是贫困的。好在她的母亲福苏思很能干,她长得高大健壮,性格豪爽,为人有侠义之风;而且很勤快,在大杂院的旗人邻里中都亲切地称呼她为福大姑,福家日子还过得去。

为了生计,福大姑以做小手工艺——手工削制牙签为生。福芝芳自小性格内敛,不爱出门。不过在那个大杂院里却有不少小玩伴。也许是福芝芳命好,这个平民聚集的大杂院简直卧虎藏龙。福芝芳小时候的玩伴有冯金芙,长大后嫁给京剧名家姜妙香;另一个女孩果素瑛,长大后嫁给京剧四大名旦之一的程砚秋,而果素瑛之父果湘林本身也是京剧名角。

福芝芳的邻居还有当时的京剧名角,号称“醉八仙”之一的吴菱仙,他是梅兰芳的老师。所以这个大杂院也是有艺术氛围的。福芝芳从小就聪慧异常,而且相貌俊秀灵动,很早就开始学唱曲艺,以演唱八角鼓为生,也算是入了梨园。不过相对于孟小冬的天生艺术家胚子,为了演戏而生,福芝芳的演艺只是为了谋生,这个是有区别的。

不过福芝芳也是天赋异禀,在旁人的建议下,她十四五岁时便向邻居吴菱仙学唱京剧。这样,她倒成了梅兰芳的师妹,尽管当时长她11岁的梅兰芳已经成名。他们的缘分也许已经定下。

名师出高徒,福芝芳对京戏显出不俗的天分,跟孟小冬的生角正相反,她学的是“青衣”,标准的旦角,很快就崭露头角。于是,在1920年的堂会上,福芝芳跟梅兰芳美丽邂逅。

豆蔻年华,情窦初开,水出芙蓉,加上珠圆玉润、婉转妙曼的声腔,一出《战蒲关》下来,梅兰芳似乎已经情定终身。

本来当时26岁的梅兰芳已经结婚数年,夫人即王明华。王明华也为他生下了一双儿女,但两个孩子都夭折了。王明华因为支持丈夫的事业,她眼光太过超前,毅然做了绝育手术,这让梅兰芳陷入极大的苦闷之中。此时,他面对光艳四射的福芝芳,不禁怦然心动。

夫人王明华也是开明的人,既然自己不能再生育了,也就答应了梅兰芳续娶。于是梅兰芳就央求老师吴菱仙,从中撮合,成其美事。

两个弟子之间的联姻,老师自然乐意。当然福芝芳也是对梅兰芳一见钟情。不过她的母亲福苏思却不大乐意。不管现在什么境况,她好歹也是有贵族身份的,让自己女儿嫁给别人做小,那是万万不答应的。

福芝芳的母亲说,自己虽家境贫寒,却是正经人家,不以嫁女求荣,她可以不要订金和聘礼,但必须接受两个条件,一是梅兰芳要按兼祧两房的规矩迎娶福芝芳,她的女儿不做二姨太,要与王明华同等名分,仍然是正室;二是因膝下只有这么一个女儿,必须让她跟着女儿到梅家生活,将来梅兰芳要为她养老送终。

梅兰芳和夫人王明华还是同意了。不久,16岁的福芝芳同梅兰芳结为伉俪。

前面说过,孟小冬是为戏而生的;但福芝芳是为爱而生的。她嫁给梅兰芳之后,便慨然放下自己刚刚开始的演艺生涯,来做梅兰芳的专职夫人了。做为一个很有个性的女子,这是需要勇气的,要付出代价的。因为当时她已经有相当的名气,可以说是中国戏剧史上第一批有潜力有一定成就的坤旦了。

在清朝的戏台上,女性旦角都由男演员饰演(所以才有梅兰芳等人的辉煌),被称为“乾旦”;清末民初风气逐渐开放,女演员开始走上舞台,她们饰演的旦角被称为“坤旦”。当时福芝芳走上舞台唱“青衣”也是有点先驱的性质的。

可是为了爱情,一代坤旦毅然决然地脱下了“青衣”……

(二)惺惺相惜姐妹情

本来,在旧时,一个男人若是妻妾成群也是很麻烦的事情,各个妻妾之间必然互相争风吃醋,互相厌恨,让丈夫为难。但梅兰芳实在是太幸运了。经过开始短暂的磨合期之后,他的两位夫人竟然相处十分和睦,二人惺惺相惜,姐妹相称。

尤其是福芝芳,表现出一种罕有的大度。她嫁给梅兰芳第二年就生下一子,梅兰芳大为欣喜,终于有传人了,于是将之取名大宝。母凭子贵,若按一般的理解,此时的福芝芳可以趾高气扬了。但此时才17岁的她却表现的成熟而低调。孩子出生第三天,她就叫奶妈把孩子抱到大夫人王明华屋里,说,你是姐,我是妹,这第一个孩子归你!

王明华感动坏了,于是接了孩子,在自己房中精心抚养,如同己出。但王明华也是很有涵养的人,她只养了一个月,在孩子满月那天,她亲手缝了一顶帽子给孩子戴上,又把他抱回福芝芳屋中:好妹妹,你的心我领了!你有这个心,我就知足了,我就放心了。福妹,你是咱们梅家之福啊!她接着说:

“姐姐我身体不好,但这一大家子,还得让我来料理;妹妹年轻体健,精力好,又有孩子她姥姥在你身边关照,所以姐姐就拜托你了,家中杂事你不必操心,你只管呵护好梅家的这条根苗就好了!姐姐我将感激不尽!”

一番话又让福芝芳感动得稀里哗啦。此后二人的感情更加融洽了。也许从今日起,就注定了孟小冬此后的日子不好过。

可以说,福芝芳和王明华,联手颠覆了后来的才女张爱玲的爱情观。张爱玲在她的名作《红玫瑰和白玫瑰》中曾有这样的话:“也许每个男子都有过这样的两个女人,至少两个。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成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久而久之,白的又成了衣服上的一粒饭粘子,红的却成了心口上的一颗朱砂痣……”

张才女向来出语惊人,道出了一般男人的薄情,和一般人女人的争风吃醋的性情。然而,福芝芳和王明华却不信这个邪,她们二人共同让梅兰芳视之如珍珠,仍然是两朵美丽的玫瑰!

(三)以柔克刚胜冬皇

既然是玫瑰,就是带刺的,而且两人的刺朝向同一个方向:那个第三个外来者!孟小冬还有戏吗?

尽管在理论上,孟小冬似乎跟梅兰芳更加匹配,简直是天造地设,天下所有人都认为是最般配的一对鸳鸯。但她却愣是进不了梅家的大门!在梅家,有大夫人,有二夫人,但孟小冬嫁给梅兰芳后,不能称三夫人,只能叫三姨太;而且两个夫人直接把她堵在家门外,梅兰芳只能另辟宅院,让孟小冬独居。这就有点养小三的味道了。好在孟小冬也不在乎这个名分,只要得到梅郎的真爱,此生足矣!

然而,这对她来说,还是太奢侈了。后来就发生了那件著名的“吊孝风波”,孟小冬直接走人了。那天梅兰芳的伯母去世——伯母相当于梅兰芳的母亲,因为梅自小是过继到伯父家的。梅家办丧事,按说,做为梅兰芳明媒正娶的孟小冬完全应该去吊丧事的,这也是她做为梅家媳妇必须的孝道。可当孟小冬来到梅府门口时,硬是被福芝芳挡了回去,不承认你是梅家的人!这对性格孤傲的孟小冬打击多大啊!

此时面对这种尴尬局面,做为丈夫的梅兰芳应该怎么做呢?他应该劝解啊,即便你们平常再怎么不和,但在这种场合,人都来了,也是人家的礼数啊,你总不能把人家赶回吧?他应该劝福芝芳才对。可梅兰芳却对孟小冬说了一句话:你回去吧。

当时孟小冬直接心碎。她的离开成了必然。

后来梅兰芳经过一番努力,想劝孟小冬回来,但最终还是放弃了。还是因为福芝芳,因为她是为爱而生的。

福芝芳懂得如何对付孟小冬,她知道,她是唱“青衣”的,女人演女人,当然更地道;而孟小冬是唱生角的,而且还是“须生”,她唱得当然好,被人誉为“冬皇”,简直好到骨子里了,所以她的骨子里不缺阳刚之气。而福芝芳却懂得以柔克刚,所以她的“青衣”定要战胜“须生”。她有这个自信。

不过福芝芳并非蛮横无理之人,她也许比孟小冬更懂得什么叫爱情。

(四)芳心总是伴忠魂

做为梅兰芳的夫人,福芝芳当然是称职的。第一,她先后为梅家生了9个儿女,包括后来的梅派大师梅葆玖。第二,她很贤惠,知道什么叫相夫教子。而孟小冬是为戏而生的,她不可能抛弃艺术的舞台,去相夫教子,所以在爱情上她不可能同福芝芳竞争。

还有就是福芝芳也很有上进心,会提高自己的素质。她虽然小时候没怎么上过学,但后来勤奋自学,不仅唐诗宋词,像《左传》《古文观止》这些高大上的书籍都能读,还能读新小说等。并且心灵手巧,还善于针织,梅兰芳和孩子们穿的毛衣、毛裤等,都是她亲手织就的。大夫人身体不好,她对梅兰芳的生活照顾得无微不至,而且善于管家理财。在梅兰芳后来生活陷入困境时,显得尤为可贵。

患难见真情。生逢乱世,梅兰芳免不了被人骚扰。比如日本人。日本人曾经多次向梅兰芳纠缠。梅兰芳也是为爱国艺人,他曾蓄须明志,坚持不为日伪汉奸演出。但不演出,就没有收入,生活窘迫。在此期间,福芝芳始终支持梅兰芳的正义行动,为补贴日常生活费用,经常悄悄地将自己的首饰拿出去典当,勉强度日。甚至日本人提出,只要梅兰芳能上台,愿意送上一百根金条,她也不为所动,甘愿清贫,决不妥协。

1941年12月,在香港访问的梅兰芳被日寇软禁在自己的寓所里,同外界失去了联系。日寇为了让梅兰芳臣服在“天皇”的脚下,一边胁迫他到南京参加所谓的“中日建交”大典,让他去演出助兴;一边给梅兰芳家里写信,对福芝芳谎称梅兰芳出车祸死了,甚至又说梅兰芳已经变节,到日本娶了小老婆之类。这些谣言弄得满城风雨。

但福芝芳不为所动,她辛辛苦苦地操持着家务,兢兢业业地管理着几十口人的大家庭,鼓励大家渡过难关。她说:知夫莫若妻,梅先生一定会回来的!

此间,她还给丈夫写了一首诗:水淌大江几多愁,尝胆卧薪不低首。思悠悠兮慢悠悠,明月总是随君走。

朴实无华的句子,却表达了福芝芳紧随夫君的坚定信念。

后来在舆论的压力下,日寇把软禁多时的梅兰芳送回了上海,但还在监视着他,在他的公寓周围布满“便衣”,同时冻结了他在银行的全部存款。梅家生活陷入困境。这时福芝芳劝梅兰芳卖画度日。于是梅兰芳花了两三个月的工夫,画了几十副作品。

上海人因长期看不到梅兰芳的戏,于是纷纷购买他的画。他的第一批画很快被抢购一空。

后来上海各界的进步人士,为了声援梅兰芳,他们筹资为他举办画展。但日寇和日伪军特务们还是没有放过他,他们在每件画作上都别上小纸条,上面写着:“汪精卫主任订购”、“周佛海院长订购”、“冈村宁次长官订购”等,拒绝别人购买。

梅兰芳见后,气得大叫:“我要抗议,我要申诉!”

可身边的福芝芳却拿起桌上的一把裁纸刀,决绝地说:“在这妖魔横行的世道,你怎么向汉奸申诉?怎么向日寇抗议?只有一不做二不休,毁了这些画!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刹那间,满庭的画作在裁纸刀下全化作片片飞雪……

旁边的汉奸看了满头冒汗,大惊失色。福芝芳最后扔了裁纸刀,厉声道:

“梅兰芳卖艺不买心!”

说罢她挽着丈夫的手,翩然离去。

这件事震动上海滩。周总理知道这件事后也非常感动,并为其题诗:“长澄浪里天心湿,芳心总是伴忠魂!”

(五)君是高山我是草

有这样的爱人为伴,梅兰芳此生足矣。福芝芳同梅兰芳携手40年,二人相亲相爱,相濡以沫,福芝芳永远是梅兰芳的“坚强后盾”。能度过日寇铁蹄之下的煎熬,还有什么过不去的坎?

1961年8月8日,梅兰芳患心肌梗塞在北京病故。天安门和新华门均降半旗致哀,并决定将他安葬在八宝山烈士公墓瞿秋白墓旁。但福芝芳不同意,她要求丈夫安葬在万花山自家私人茔地,与梅兰芳的大夫人王明华合葬。王明华在1929年就去世了,此时已经过去30多年,但福芝芳仍然记着她,她曾同自己亲如姐妹!

福芝芳看到梅兰芳和王明华的棺木并葬在一起,终于放心了。

到后来的特殊历史时期,梅家也遭到不公平待遇。此时福芝芳再次挺身而出,她想尽一切办法,保存了梅兰芳生前遗留下来的有价值的剧本、曲谱、服饰文稿等,为后人留下了珍贵的梨园史料。

1980年1月29日,福芝芳因病去世,享年75岁。她也被安葬在万花山,同王明华一起永远陪伴在梅兰芳左右。他们生同眠,死同穴,化成了一段美丽传说。

福芝芳在弥留之际,说了一句话:“梅先生事业如山,我本人只能算作一棵无名小草……”

也许,福芝芳和梅兰芳,是双芳竞秀,本就没有高山和小草的区分。或者这棵小草也是长在那座高山的,山高她也高。

而这也许是孟小冬难以望其项背的……

(文/说历史的女人·冰岛啖冰)

参考资料:《梅兰芳传》《福芝芳——芳心总是伴忠魂》《孟小冬传》等。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