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3735

琼瑶外祖父知县任满要走时,百姓强留,他为何仅留下一只鞋?

我要新鲜事2023-05-21 01:50:200

(说历史的女人——第1371期)

中国历史上的最后一个王朝清朝,在后期尽管腐败,但还是出了不少清官的,比如被誉大清第一廉吏的彭玉麟等,他简直包公再世,海瑞重生,为了秉公执法,不惜得罪李鸿章和曾国藩等朝廷重臣,一生十分清廉,受到百姓的爱戴(本号第1347期曾专文介绍过)。今天讲到的这位清官似乎名气不够大,但她有个外孙女非常著名,就是台湾女作家琼瑶。

其实琼瑶的外祖父也是位赫赫有名的历史人物,只不过他的成就不在仕途,而是在金融业上。他后来退出仕途从事金融,成为中华民国第一任交通银行行长,被誉为中国银行业之父。然而,他在“下海”之前确实是朝廷官员,曾经当过知县,而且是一位很清廉很有作为的“父母官”,颇受百姓爱戴。他当知县任职期满要离开时,百姓不忍他走,强行挽留。无奈之下,他留下了自己的一只鞋。此为何意?他最终走了没有?欲知详情,本期解读。

(一)显赫的家世,五代为官

他叫袁励衡,是琼瑶的母亲袁行恕的生父。江苏常州武进的袁家在清朝也是名门大户,袁励衡往上,至少五代人都在朝为官。其祖父袁绩懋为道光27年一甲进士第二名,曾历任翰林院修编、刑部主事等职;间父袁学昌是光绪年间举人,曾历任安徽省滁州府全椒现知县、湖南提法使等职;其母曾懿出身名门,是位著名的才女,不仅善诗词、书画,还是一位名医。

袁励衡还有一位兄弟非常著名,即二哥袁励准,他官至翰林,做过宣统帝的老师,博学多才,尤其精于书法,他的馆阁体书法朝野闻名。比如中南海新华门上的匾额“新华门”三个古朴苍劲的大字就是他写的,当年袁世凯请他写这三个字还花了500块大洋。

袁励准.jpg

有如此家世背景的袁励衡更是才华横溢,他起初当然也是走传统仕途之路,只是当时大清已经是末路黄花,他只捞了个七品县官,即灵璧县的知县。县官虽小芝麻大,但好歹也是父母官,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袁励衡在这个位置上还是兢兢业业,励精图治,他执法严明,十分清廉,受到百姓们的喜欢。

袁励衡是个很务实很朴素的人,从不摆官架子,如果不是坐堂,不是去办公事,平常从不穿官服,整个一介布衣,跟老百姓没什么两样。他还经常微服私访,到民间体察民情,灵璧县不大,数百里地他都跑遍了。他为官期间,兴修水利,开仓放粮,赈济饥民,政绩显著,是个称职的父母官。

(二)子承母训

中国传统意义上,“忠孝仁义”可谓定论一个人的最高标准。而这四个字在袁励衡身上都得到了很好的体现。这里有一个广为流传的故事——1908年8月的一天,灵璧县城东关外,在连绵的秋雨之中,泥泞的道路上,走来一位头发花白的六旬老太。她身穿旧衣,头顶兰花头巾,手挎一个竹篮,显得很疲乏,显然是走了很远的路。

老太太又累又饿的,而此时天色已晚,街道两旁的店铺基本都关门了。她找了好久,终于见到一个烧饼铺,前面的棚底下有个火炉子,火还没有熄灭,她判定是刚刚打烊,于是上前拍门。

开门的是一个约十五六岁的小伙子,他将老太太请进屋内,重新烧火做饭,十分勤快。饭后,他还给老太太安排了一间干净舒适的房间供其歇息。老太太对小伙子十分感激,于是决定在店里住了下来。

连续数日,老太太白天出门到城里逛,饭时便回店里吃饭,店里的小伙子对她殷勤招待,老太太过得很惬意。这天,她把小伙叫到跟前,问了名字,然后亲切地说,“维周(小伙叫吕维周)啊,我看你为人忠厚实在,又很聪明,咱俩像是有缘啊,我想认你当干儿子,你可愿意?”

吕维周一听,立马应允,随即跪下给老妇人磕了三个头道,“多谢夫人不嫌,儿子这厢有礼了!”

老妇人笑得合不拢嘴,连忙起身拉起吕维周。吕维周说,“干娘,从此以后,你让儿子干什么,尽管吩咐!”

说着这娘儿俩就坐下来拉起了家常。老太太说,“孩子,娘这几天到城里转悠,听说咱这县里的知县大人姓袁,他好像口碑不错,你以为他怎么样啊?”

吕维周忙说,“娘,你有所不知,咱们的县太爷袁大人是常州武进人,他这人可好了,咱灵璧的老百姓都说他是个青天大老爷啊!”于是把袁励衡在灵璧为官以来的办得好事给他干娘详细述说了一遍。他边说便感叹,如今这样的清官可是不多了。老太太颔首微笑。

曾懿.jpg

第二天早饭后,老太太从头上拔下一根簪子交给吕维周说,“儿啊,你今天到城里卖烧饼,顺便拐到县衙,把这个交给袁大人,然后把他请到咱们店里来,娘跟他有话说。”

吕维周愣了一下,问,“小儿一介草民,袁大人能见我吗?他会跟我来吗?”老太太说,“没事,你只要把这簪子交给他,他自会来此见我!”

于是吕维周挑着烧饼就出发了。他聪明伶俐,知道这根簪子定然不是寻常之物。他来到县衙门前,对衙役们说要见县太爷。但衙役们看他挑着个烧饼担子,个头不高,其貌不扬,跟武大郎似的,就拦住了他道,“这地方是谁想进都进的?你要告状吗?”

吕维周也不搭理对方,挑着担子想硬闯,可还是被拦住了,双方争吵了起来。此时,袁知县正好要出去办事,见外面吵闹,于是道,“你们吵什么吵?这位兄弟有什么事情,请到里面说!”于是吕维周放下担子,向知县走来,他一边走一边从怀中掏出了那根簪子。

知县见了簪子,立马恭恭敬敬起来。吕维周说明来意后,知县说,“好,我出去办完公事就去见他老人家!”袁知县问了吕维周地址后便匆匆地走了。

果然,傍晚时分,知县袁励衡就来到吕维周的店里。他一见到老太太便扑通一声跪了下来。原来那老太太正是他的母亲曾懿。

曾懿是在儿子袁励衡到灵璧当知县后第一次来找他。她恐怕儿子在这儿为官不清,所以不惜路途遥远,特意辛辛苦苦到此明察暗访,看看儿子究竟这官当得如何。母子相见,长话短说。母亲又向袁励衡进行了一番劝导,嘱咐他为官一定要清廉,不要违反祖训,贪赃枉法,一定要当好百姓的父母官。

“母亲大人所言甚是,儿子当铭记在心!”袁励衡跪下向母亲保证,一定不辜负母亲的期望,当个好官。

最后,曾懿向袁励衡说,“维周是个好孩子,为人实在,靠得住,为娘我已认他做干儿子了,以后你要善待他!”袁励衡点头答应。

袁励衡为官清廉,对得起朝廷,是谓“忠”;听母亲的话,是谓“孝”;对老百姓好,是谓“仁义”。这从他辞官之时,百姓对他挽留上便可看出。

(三)袁公靴

一个人为官如何,上司说了不算,得看老百姓的态度。袁励衡在灵璧县任职期满,奉命被调离时,受到了当地百姓的极力挽留。

袁励衡上路那天,城里的商户、市民们早早就起来,他们沿街在家门口、店门口摆放香案,送酒送匾的;还有的人高举着明镜,端着盛满清水的盆钵,将袁知县团团围住,不忍让他离去。他们大喊着:“请袁大人留步……”

面对百姓们的挽留,面对百姓们的一片诚意,袁励衡心潮起伏,热泪盈眶。他也真想留下来,一如当初的况钟况青天,在灵璧再干他几十年。然而,他还是得走。

但为了感激对灵璧百姓们的厚爱,袁励衡还是做出了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举动。他脱下了自己的一只鞋子,向大家说,“各位父老乡亲,袁某不才,今受各位厚如此爱,在下不胜感激!从今而后,我袁某不论走到何处,都不敢忘记灵璧乡亲们的深情厚谊!故此,请允许我留下一只鞋子,以表诚意!”

袁励衡走后,他留下的那只鞋子被老百姓称为“袁公靴”,人们把它用箱子装着,开一面口,挂在灵璧县城东关城楼的飞檐下,供进出城门的人们瞻仰、怀念。

袁励衡离开灵璧县以后,他不再热衷于仕途(后来的事实证明,他那时选择离开灵璧县是正确的)。此时已经到了民国,他开始从事金融业。后来他到河南开封任银行经理,热心参与创建民国交通银行,并出任中华民国交通银行第一任经理,成为民国期间著名的金融家,后被誉为中国银行业之父。他尽管不再从政,但在金融界仍然长时间大权在握,不过他继续了自己的清廉作风,他在银行任职期间,不贪不占,廉洁奉公,得到人们的赞许。

中华民国交通银行.jpg

袁励衡一生多才多艺,从政,他很有作为,是个好官;“下海”搞金融,他成就卓越;他还是一位艺术家,在书法绘画上也很有成就。当然他还是一位成功的父亲,在子女教育上也颇有成就。他的大女儿袁晓园一生充满传奇,是中国第一位女外交官;三女儿袁行恕是位著名才女,诗书画俱佳,还是著名女作家琼瑶之母;四女儿袁静也是位著名作家,其代表作《新女儿英雄传》享誉文坛……

其实袁励衡做灵璧县知县的时间很短,大概才一年时间,在其漫长的一生中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但那段短暂的经历,不应该被历史遗忘,在如今这个浮躁的时代,还是应该被提起的。

(文/说历史的女人·花无去)

参考资料:《清史稿》《灵璧志略》等。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