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462

不孝有三是哪三,一味地顺从父母、不做官供养父母、没有后代

我要新鲜事2023-03-17 11:59:031

相信很多人都听过那句话“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在古代所有人都非常的注重子嗣,认为没有孩子就是对父母最大的不孝。那么不孝有三是哪三呢,无后只是其一,还有就是一味的顺从父母也是不孝的行为,家境贫穷父母年迈,却不做官养父母也是不孝。

关于不孝的三个说法

大家都知道,在古代人们都非常的注重后代,传宗接代是每一个人的人生大事,那句“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也被广为流传。就算是现在,许多中国人依然非常注重后代,将养育孩子作为人生的头等大事。这句话出自《孟子·离娄上》,是孟子评价舜的一句话。

原文是这样的:“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其实孟子是对舜行为的评价,并没有明说不孝有三是哪三。之后东汉的经学家赵岐对孟子字句,分别作出了阐释和发挥,也对三不孝作出了解释。

三不孝其一就是无后,不娶妻生子断绝后代的人,就是一个极为不孝顺的人。还有就是一味的顺从父母,就算是父母有错也不劝说,将父母陷入不义的也是不孝。还有就是境贫穷,父母年老,自己却不去当官吃俸禄来供养父母的人,哪怕对父母再好也是不孝。

因为“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句话太出名了,以至于许多人对后两种都不是很清楚。其实这三种不孝,每一个都有一个故事由来。首先无后为大的由来,是《孟子·离娄上》中孟子评价舜结婚的事情,也是“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出处。

据说舜帝的父母不贤,导致他一直没能娶妻,最后他只好不告知父母,就自行娶妻了。孟子认为舜帝作为一个部落的首领,子嗣对他的家庭和部落都非常的重要,他娶妻的目的是怕没有后代,而没有后代才是最大的不孝。所以和没有后代比起来,这种不禀告父母就娶妻只是小错误。

阿意屈从,陷亲不义,一不孝也:春秋时期,有一次,曾子犯错了,他的父亲为了责罚他,用一根非常粗的木棍子去打他,曾子一动不动,结果把木棍子打折了,曾参晕了过去,很久之后,曾子醒来了,不仅没有解释清楚,更没有责怪他的父亲。当时,很多人都纷纷效仿曾参的做法,并以此为傲。孔子听说了这件事情之后,就对他的弟子说:“下次曾参过来的时候,不要让他进门。”曾参听到了这件事情之后,非常不解,孔子经常教导他们要孝顺,孔子知道了这件事情之后应该表扬他啊,为什么现在却不理他了呢?于是,他就问孔子为什么,孔子说:“小杖则受,大杖则走。如果这一棍子打下去,你身体出现了问题,你的父亲就会为此而感到自责,亲朋好友也会责怪你父亲的暴戾,也就是陷你父亲于不义了,你这样做难道是孝顺吗?”

家贫亲老,不为禄士,二不孝也:西汉末年,在河南有一个叫蔡顺的人,他小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他长大后与母亲相依为命,他为了照顾母亲每天以讨饭为生,使得母亲过得非常贫困,虽然他将好的桑葚给自己的母亲吃,当时仍然不能够称得上是孝顺。

0001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