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305

凿壁偷光的主人公是谁,西汉匡衡借光读书终成大学问家

我要新鲜事2023-03-17 11:27:382

凿壁偷光这个成语相信在大家小的时候,是老师们经常跟我们讲的故事,那么凿壁偷光的主人公是谁大家还记得吗?西汉的匡衡,因为家里穷买不起油灯,于是在墙壁上凿了个洞,借助隔壁透过来的光看书学习,最终不负众望,成为一代大学问家。

一、凿壁偷光的主人公是匡衡(西汉)

成语:凿壁偷光

凿壁偷光只一个汉语成语,出自晋·葛洪《西京杂记》卷二:“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凿壁偷光这个成语现用来形容家境贫寒而刻苦读书的人。凿壁偷光的主人公是谁?西汉的匡衡,就是这样一个出身平寒,经过刻苦读书,终成一代大文学家。

匡衡的简介

匡衡,字稚圭,是西汉时期著名的经学大师,他自幼勤奋好学,曾因为“凿壁偷光”刻苦学习的故事成为人们苦学的榜样。终于在公元前36年官至丞相,辅佐皇帝,打理政务,但后来因为与官官同僚之间发生离隙,被人弹劾,最后被贬为庶民,客死他乡。下面一起来听一听匡衡凿壁偷光的故事。

凿壁偷光的典故

凿壁偷光的主人公是谁?西汉时期,农民出身的匡衡因为家里穷,没钱上学,在后来他跟着一个亲戚学认字,逐渐才有了看书的本领。但是家境平寒的匡衡买不起书,只能向别人借书来读。在那个时候,术是非常珍贵的,那些有书的人也不愿轻易把书借给别人。于是匡衡就在农忙的时节,给有钱人家打短工,不要他们的工钱,只求人家借给他书看。

过了几年,匡衡长大了,他逐渐成为家里的主要劳动力。一天到晚都要在庄稼地里干活,只有晌午休息的时候有空看一会儿书,以至于一卷书他常常要花上十天半个月才能读完,这让匡衡十分着急,心想,白天干农活,没时间读书,那就只能多利用晚上的时间,可是家里穷,买不起点灯的油,这该怎么办呢?

有一天晚上,匡衡躺在床上背白天读过的书。背着背着,突然看到东边的墙壁上透过来一线亮光。他嚯地站起来,走到墙壁边一看,啊!原来从壁缝里透过来的是邻居的灯光。于是,匡衡想了一个办法:他拿了一把小刀,把墙缝挖大了一些。这样,透过来的光亮也大了,他就凑着透进来的灯光,读起书来。匡衡就是这样刻苦地学习,后来成了一个很有学问的人。

凿壁偷光的启示

从凿壁借光的事例可看出,外因并不是决定性的因素,匡衡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和坚强毅力,终于一举成名。这就说明内因才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和第一位的原因,外头因只是影响事物变化的条件,它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

由于家里很穷,所以他白天必须干许多活,挣钱糊口。只有晚上,他才能坐下来安心读书。不过,他又买不起蜡烛,天一黑,就无法看书了。匡衡心痛这浪费的时间,内心非常痛苦。我们要学习的就是凿壁借光的精神

二、匡衡仕途十分坎坷

因为家里穷,不能念私塾,最终靠自己的努力步入仕途当官,可是他的仕途之路却异常坎坷,比偷光还是困难,经历了数次失败,才得到了一个平原文学的小官。由于他对在文学方面的理解能力特别突出,被很多官员推荐给了汉宣帝,皇帝见匡衡却是很有才能,还提升了他的官职,当时的皇太子因为匡衡的学识,忍不住结识他,跟他一起学习,探讨文学的事情。

汉元帝登基后,匡衡被提拔我郎中、博士,仕途终于开始步入正轨有了起色,匡衡希望趁着皇帝赏识的机会,非常积极主动给皇帝提供建议,利用自己对诗经的理解,让皇帝广开言路。严格执行朝纲纪律,渐渐的汉元帝越来越赏识他,还把他提拔为了光禄大夫,太子少傅。

可见,匡衡能够走到这种官职,离不开自己背后的努力,也离不开自己的能力,后来由于他的建议都非常有利于江山社稷和百姓,汉元帝还将他封为宰相,还封他为安乡候,赏赐了食邑六百户。

教子无方/欺上瞒下,终被贬为庶人

汉成帝继位后,匡衡继续积极主动的进谏,也是因为匡衡事业心太强,导致他疏忽了家庭教育,他的儿子因为匡衡的不负责任,成了一个颓废少年,他的儿子叫做匡昌,靠着匡衡的关系做担任越骑校尉,由于他喝的酩酊大醉,与人争执,神志不清的杀了人,被捕入狱。

跟匡衡一伙的官员因为与匡衡交好,所以想要设法将他儿子救出来,只因方法是在是太笨,而且还留下了不干净的痕迹,被人发现,禀告了皇帝,那些大臣也只好请罪,希望皇帝能够宽恕他们,汉成帝念在匡衡劳苦功高的份上,便饶了他教子无方的之罪。

除了教子无方不是个好父亲之外,匡衡也算不上是一个好官,他当年其实也做过不少坏事,当年他被封为安乡候的时候,给他了一块大面积的土地,以南边的闽佰为界限,可是在当时的地图上,闽佰是平陵佰的边界,这样的情况下,匡衡一下子多了四百多顷的土地,匡衡获得了这么多土地,不仅没有及时上报朝廷,还隐瞒了十几年,最后被人告发,治了他专地盗土的罪名,贬为庶人。

0002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