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书记载的司马师杀妻根本不可能,夏侯徽不能预知谋逆之事
历史上关于司马师的能力是毋庸置疑的,然而在《晋书》中有一段关于司马师杀妻的事情,这很有可能是司马师短暂一生最大的污点,但是关于这一点,后世也存在非常大的争议,因为根据历史发展,司马师根本没有杀妻的理由亦或者是需要。
一、司马师杀妻根本不可能

司马师作为司马懿的儿子,有着绝对不逊色其的能力、情商和政治智慧,然而在晋书中,却有一段关于司马师杀妻的描写,这一点可以说是司马师短暂一生最大的污点,虽然说司马师妻子夏侯徽是曹魏出生,不过很多人都表示,晋书关于司马师杀妻这一段并不可取,因为很多地方都对不上号,而且也完全没有必要去杀。

要知道在高平陵事件之后(也就是公元249年),司马家族才彻底掌权,而青龙二年(公元234年),司马师的妻子夏侯徽怎么可能发现司马懿和司马师要叛变?就算司马懿在这个已经有了谋逆的想法,但是政治羽翼也没有丰满,要不然也不会等到曹芳登基之后才发动政变。

而且从曹操到曹丕再到曹睿,一直都是曹魏家族掌权(军权),外戚是没什么实力的,所以就算那个时候司马懿有了谋逆的想法,也不会和司马师高谈阔论商量谋逆之事的。更何况所有人都知道夏侯徽是曹魏的人,难道还会在她面前讨论谋反的事情吗?显然是不可能的。像司马懿这种极度谨慎之人,不可能轻易被别人听到。

那么假使说夏侯徽发现了司马家族的不忠之心,那估计顶多也只是司马懿跟司马师的几句牢骚吧。毕竟当臣子这么多年,功劳这么多还整天被曹魏家族压制,所以有点不满也正常。至于司马师想谋逆,那还早着呢。毕竟那时候司马师基本没有政治力量,而夏侯徽也没有预知能力啊。

所以根据历史演进的推测,此事只可能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瞎说的,毕竟夏侯徽是曹魏家族的人,可能夏侯徽的死找不到什么资料考证,就从野史民谣那里抄来的。第二种情况就是夏侯徽可能觉得司马懿埋怨曹魏家族,心里不爽跟司马师闹别扭。但夏侯徽的死应该跟这事没有直接关系。
二、司马师的能力

司马师的能力、情商和政治智慧不弱于于其父宣王。不说那么多,就说一个事儿吧,司马家族生死攸关的转捩点——高平陵政变。司马宣王发动高平陵政变的时候,司马师是宣王最为倚重的人,甚至连司马昭之前也未曾预闻机密。“宣帝之将诛曹爽,深谋秘策,独与帝潜画,文帝弗之知也,将发夕乃告之。既而使人觇之,帝寝如常,而文帝不能安席。晨会兵司马门,镇静内外,置阵甚整。宣帝曰:“此子竟可也。”初,帝阴养死士三千,散在人间,至是一朝而集,众莫知所出也。”

这段记录里最值得注意的是“司马门”。宣王已经被剥夺实权已久,此时的力量是非常薄弱的,司马宣王可以动用的力量非常有限。而宣王的王牌只有两张,一张是曹魏政权中耆老元勋的支持,主要是蒋济、高柔、王观三人。因为曹爽的政治策略直接触动了曹魏高门的根本利益(这也是宣王政变的主要原因);一张就是司马师。

司马师此时任中护军职,中护军与护军将军、领军将军一样同属于禁军的高级将领,掌部分禁军军权,曹氏禁军系统有五校、中垒、武卫三营。其中武卫最为重要,为曹魏独创,是从虎豹骑蜕变而来的禁军精锐。从司马师任中护军后曹爽毁中垒中坚营一事来看,司马师应当是掌中垒营。我们要知道,禁卫军拱卫皇宫,其将领一直以来是有曹氏、夏后氏一脉把持的,宣王曾短暂染指过禁卫军统领,也很快被排挤在外了。而司马师在宣王已经被剥夺实权的情况下,还能搞到中护军的职位,其手段可见一斑。

而后来引起曹爽疑忌,曹爽毁中垒中坚营,架空了司马师的实权,司马师能“阴阳死士三千…众莫知所出也。”更可以看出司马师的手腕来。发起高平陵之变后,因为力量极其有限,司马懿和司马师的主要安排策略如下:由宣王亲自将兵占据武库;由司马师、司马孚帅死士控制司马门,由司马昭将兵控制二宫;司徒高柔行大将军事,领曹爽营,太仆王观行中领军,领曹义营。以上事协,再由司马懿与太尉蒋济屯兵洛水浮桥,防止曹爽反扑。

而整个高平陵政变,其发动的军事力量依据就是司马师出任中护军后养的三千死士,在这样一个敌我力量可以说是悬殊的情况下,如此周密的安排和执行力,司马师之能力、胆识、韬略,只能仰止。
嘉定三屠的刽子手是汉人李国栋,屠杀同胞10万却被封为忠烈
嘉定三屠和扬州十日是发生在清朝时期的两次大屠杀,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嘉定三屠的头号刽子手是明朝降将李国栋,而且还是一个汉人!却屠杀汉人多达十万,令人可耻。最没有想到的是,这么一个罪臣,在死后,竟然被南明朝廷追封为“忠烈”,实在是讽刺啊。嘉定三屠的起因是剃发令我要新鲜事2023-03-17 15:42:580002爱因斯坦发明了哪些东西 爱因斯坦伟大成就有哪些
爱因斯坦一生中并没有发明什么东西,他不属于发明家,但是爱因斯坦所提出的理论,让更多人发明了东西,他的理论就是发明的前提。爱因斯坦一生都在做研究,不断的推出自己的理论,让很多事情都得到了证实。一、爱因斯坦的光量子假说我要新鲜事2023-05-09 08:06:570001赵匡胤为何不让儿子继位?原来是这样的深意
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在位17年后去世,他没有把皇位传给自己任何一个儿子,而是让他的弟弟赵光义继承了大统。这一举动引起了后人无数的猜测和议论。有人说他是被赵光义暗杀了,有人说他是被迫放弃了自己的儿子。其实这些说法都没有根据。如果我们仔细分析一下当时的历史背景和政治环境,就会发现赵匡胤选择弟终兄及而不是父子传承,并不是无理取闹或者无奈之举,而是一个明智而深远的决策。我要新鲜事2023-11-01 18:33:510000中国十大智慧书籍分别是哪些 这些书籍对人类有哪些意义
中国十大智慧书籍分别为《论语》、《孟子》、《老子》、《庄子》、《弟子规》、《三字经》、《孙子兵法》、《史记》、《道德经》、《易经》这十本书都融合了我国古代杰出思想家以及朴实的中国劳动人民伟大的智慧,对于现代人有很强的启迪作用。一、《论语》我要新鲜事2023-05-09 04:21:550000刘邦杀了多少开国功臣:韩信(刘邦杀功臣的原因)
刘邦杀害的开国功臣有臧荼、利几、韩王信、陈冂、韩信、彭越等。众所周知,楚国和汉国两个国家在经历了四年的征战之后,最终凭借着刘邦的聪明才智取得了最后战争的胜利。刘邦在建立了新的汉朝之后,并没有急着对手无底下的功臣封赏,而且想了很多办法处死了一些开国的功臣。所以很多现代人们评价刘邦的时候就认为刘邦是一个心狠手辣的人。一、燕王臧荼我要新鲜事2023-05-12 15:00:08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