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8361

曹操墓证据链之一,“魏武王常所用”石牌的不同寻常之处

我要新鲜事2023-09-08 19:10:081

曹操高陵遗址博物馆即将开馆,这是否预示着曹操墓之争已尘埃落定?当然不是。曹操墓早已发掘完毕,倘若没有新的证据出现,或者去作DNA检测,就永远无法一锤定音。

曹操墓内发现的刻铭石牌有两大类,共62块。一类为六边形,长8.5厘米,刻铭内容为随葬品名称、数量,如“漆唾壶一”、“渠枕一”、“胡粉二斤”、“黄豆二升”,此类石牌刻铭内容并无怪异,以往就有类似发现。相当于墓主人的随葬品清单,一般称之为“遣策”。

另外一类石牌为“圭形”,长10.8厘米,共有7块,上有“魏武王常所用挌虎xx”铭文,其中一块“魏武王常所用挌虎大戟”出土于曹操墓前室,是其中最为完整的一块,被认为是认定此墓为曹操墓最直接的证据,但也颇具争议。主要有下面四点:

①“魏武王”的称谓似有不妥

曹操生前为“魏王”,死后谥号“武”,有学者认为二者不宜直接杂糅为“魏武王”。《三国志》及同时代的史书中均没有“魏武王”这样的叫法。

②“常所用”史无前例

有“常所用”字样的遣策,仅见于曹操墓。

参考《三国志》,“常所用”之语非常用语。

③“挌虎”之语,曹操生前也是打虎英雄?

可推断出7件圭形石牌的刻铭具体为:

“魏武王常所用挌虎大戟”2块

“魏武王常所用挌虎短矛”2块

“魏武王常所用挌虎大刀”1块

“魏武王常所用搏虎大椎二枚”1块

由于此墓被盗严重,考古发掘时并未见到相关兵器,但是墓中原本应有真实的大戟、短矛、大刀、大椎等与石牌一一对应。曹操戎马一生,能征善战,按照常理理解,这些原本应是曹操的兵器。问题随之而来,曹操生前所用什么兵器?还有就是,难道他还是打虎英雄吗?

三国的时代不乏勇猛悍将,但能“打虎”仍是奇事,所以倘若曹操真曾打虎,史书中也该记上一笔,但《三国志》中仅有孙权、曹真“射虎”事,无曹操打虎的记述。

关于曹操的武力,有:“才力绝人,手射飞鸟,躬禽猛兽,尝于南皮一日射雉获六十三头。”

由以上也可推知,当时不可能存在“挌”虎之事。因而,何来“挌虎大戟(刀)”等之兵器呢?

④石牌尺寸不对,刻铭过于紧凑

与六边形石牌上的刻铭相比,圭形石牌上的刻铭过于紧凑了。按照常理,圭形刻铭石牌应该比六边形刻铭石牌更高级,怎么反倒上面的刻铭布局更加敷衍。

还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墓中“魏武王常所用”石牌皆有不同程度的损坏,而六边形石牌却基本保存完好。

此外,还有一件“魏武王常所用慰项石”,是从现代盗墓贼手里追回来的,更添了几分疑虑。有人怀疑,这些圭形刻铭石牌系盗墓贼伪造的。因而,对于这些“魏武王常所用石牌”是否能证明墓主人就是曹操颇具争议。

对于这些石牌,想说下我的几点理解:

称呼曹操为“魏武王”,尽管《三国志》里不这样称呼,成书较晚的《华阳国志·蜀志·刘先主志》里是这样称呼曹操的:“二十五年春正月,魏武王薨,嗣王丕即位。”

《水经注》、孙盛《魏氏春秋》也称“魏武王”。可见,今人所说的称呼其“魏武王”不合适,只是现代人的看法。

建安二十一年,曹操进爵为魏王。建安二十五年在洛阳去世。曹操生前并未篡汉,仍是汉臣,称呼其为“魏武王”是比较合适的,也比较能彰显曹操生前的权势。

“常所用”虽史无前例,但也不能就说它有毛病。发现的遣策本就不多,找不到同例也正常。

汉晋遣策中有的为了突出是墓主人生前所用之物,会加一个“故”字。或许为了突出曹操“薄葬”的思想,特意用“常所用”三字。为什么曹操墓用“常所用”,而不用“故”字?

因为,在当时“常所用”适用于礼器,或者高等级之物品。《三国志·周泰传》裴松之注中有:敕以己【常所用】御帻青缣盖赐之”。“御帻青缣盖”正是帝王级别之物。

而这些圭形石牌刻铭所对应的“兵器”,其中“戟”、“矛”、“椎”并非是寻常使用的兵器,而是天子级别的仪仗用具。所以,才会成对出现。曹操生前已享受天子旌旗,出入称警跸,用这些仪卫用具是很正常的。因为这些非寻常之物,因而特意用“圭形”石牌来突显,“圭”本就是古代帝王才会用的玉礼器。

而“挌虎”一词,应该指的是上面的纹饰,这也符合当时定名的习惯。这样说来,“魏武王常所用”刻铭石牌并不像是伪造之物了。

历史就是这样,往往会有不符合逻辑的事情存在,因为,这个所谓的逻辑是现代人揣测出来的。我们所读之历史也只是部分历史,历史总是更复杂,多变的。常常不能以今度之,以常理度之。

0001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