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芜湖一个小山洞,曾发现远古人类活动遗址,距今已有230万年
人类起源的问题,历来争论很多。
1859年,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出版了《物种起源》一书,其中阐明了生物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规律,只是并未言明人类的起源问题。
后来达尔文又出版了《人类起源与性的选择》一书,正式提出人类是由已经灭绝的古猿进化而来,这也成为了人类起源诸多争议中最能让现代人接受的一种说法。
可是达尔文的起源论并不是盖棺定论,虽然他举了很多证据来证明自己的推断,但他终究没能认识到人和动物的本质区别,更没能正确地解释古猿是如何演变成人的。
这就好比我们在做数学题的时候,本该列出过程的题目,却直接写出了结果,即便这个结果对的,但依然得不了高分,毕竟没有过程,很难让阅卷老师信服。
不过人与人猿之间存在某种亲缘关系,两者有着共同的祖先,这点应该是毋容置疑的。
有这么一种说法,被很多人认可,即在6500万年前,一颗直径约16公里的大型陨石,撞击在了墨西哥的尤卡坦半岛上,进而造成巨大灾难。
当时地球上的主宰还是像恐龙一样的大型爬行动物,这次灾难直接导致三分之二的动物物种灭绝,当然恐龙的灭绝原因还不能确定,这种说法是最被人们认可的一种。

大型爬行动物灭绝的同时,有些原始哺乳类动物则逃过了一劫,然后经过漫长的岁月活下来,之后便迅速进化,进而形成了现在的人类。
那么人类活动的历史究竟能追溯多远?
这个问题一直没有确切的答案,但随着人类的深入研究,这个时间一定会越推越向前,而在安徽芜湖的一个小山洞里,就发现了远古人类活动的遗址,距今已有230万年。
人字洞遗址
在安徽芜湖繁昌区孙村镇有一座小山,名曰:癞痢山。
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时候,人们并没有发现此山有什么特别的地方,自然也没有机构对此地进行保护,毕竟我国的山,实在太多了……

在当时采石作业是很多山要面临的问题,癞痢山也不例外,负责在此地采石作业的是一个名叫盛宏江的工人。
采石是一件很枯燥的事情,盛宏江却做了几十年,每天面对形形色色的石头,他却乐得其所,没有太多文化的他,见得石头多了,也能分辨出一些有价值的石头。
有那么一天,他在作业的时候,发现了三块与众不同的石头,这三块石头既不是宝石,也不是寻常石头,形状也十分奇怪。
他觉得这些石头很可能大有来头,但他又弄不清楚,便想到了一个名叫黄万波的研究员,他对于研究石头有着极深的造诣。
经过联系之后,盛宏江便将这三个不起眼的石块寄给了他,经过研究鉴定,这些石块还真不普通,它们是更新世的犀牛牙齿化石。
更新世,亦称洪积世,是指地质时代第四纪的早期。

很显然,这三块化石震撼到了黄万波,而癞痢山也随之成为了安徽省博物馆关注的焦点。
三年之后,安徽省博物馆派出了专门的人员对癞痢山进行了调查,进而又发现了其它零星哺乳类的动物化石。
上世纪末期,对癞痢山的考古挖掘工作正式启动,由于发掘地山形裂迹形似人字,便将此地命名为了人字洞遗址。
脊椎动物化石
考古挖掘工作启动之后,此地迎来漫长的20多年的发掘过程,期间共组织了十次大规模的系统发掘。
人字洞遗址发掘的深度可达10米,发掘面积约50平方米,自上而下可分九个自然层,三个沉积单元,而集中发掘出石制品、骨制品等重要化石标本则主要集中在第二沉积单元。
这些化石标本中有100多件石制品,基本属于小型化石,其中又以打制刮削器为主要类型。
此外还有各种脊椎类动物化石76种,标本数量多达6000多年,这些脊椎类动物化石包含很多种类:
灵长类、食肉类、长鼻类、龟鳖类、鸟类等等。
最重要的是,在人字洞遗址种还发现了几件疑似人工打击的片麻岩标本,这也就意味着此地很可能有着远古人类活动。
既然有了直接的线索,那就要继续发掘,必竟找寻到远古人类活动的遗迹,这可是能将远古人类活动时间向前推进的最直接的证据。
从上年5月份开始,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和古人类研究所、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繁昌区文物保护中心的专家联合对人字洞遗址进行了第十次考古发掘。
在两三个月的艰苦发掘中,专家们再次发掘出了不少动物化石,而经过进一步的研究分析,最终确定,此地就是已知的最早的远古人类的遗存之一。
古人类遗存
在这些化石中,那些骨制品化石被确定为远古人类所制作的打击工具,这也使得这处遗址成为了已发现的亚洲地区最古老的人类活动遗址,更是将中国远古人类生存的时间向前推到了230万年前。
这一发现,对探讨东亚人类起源、早期人类扩散和生存方式有着重大意义,而远古人类的起源问题,也就此被揭开了一丝神秘的面纱。
时至今日,人类起源问题依然没有盖棺定论之说,但是随着研究的发现,我相信,我们一定会越来越接近真相。
我们人类是不是从古猿进化而来,其中又经历了多么漫长的过程,这些还都是未知数。
或许有些人会觉得,这些研究空洞而没有意义,过好当下便该知足,毕竟人生只有短短几十年,而这几十年对于人类的历史来说,实在是短得可怜。
其实这种想法很危险,因为只有弄懂了人类的起源问题,才有希望预知人类的未来,毕竟现在的人类进化速度实在是太快了,什么时候会走到终点,这关乎重大。
犹他大学人类学家亨利·哈彭丁领导的研究小组曾发表了一份报告,声称他们通过研究发现人类基因组中有大约1800个基因呈现除了加速进化的状态。
在过去的四万年的时间里,人类进化的速度一直有增无减,尤其是近5000年来,进化速度更是比以前快了100多倍。
这也就意味着,从基因的本质上来说,人已经变得越来越不一样了。
基于这种观点,美国华盛顿大学教授罗伯特·萨斯曼更是对未来做出了预见,他说:
人类未来可以演化出与现在完全不同的新物种,而这种新物种根本无法与现在的人类物种共同繁育后代。
一旦这种情况出现,新物种和人类该怎么并存,这会危及到人类的生存,而如果弄清了远古人类的发源和进化问题,或许就能让我们寻求出解决这一问题的答案。
参考资料:《安徽繁昌人字洞:早期人类活动遗址》、《早期人类起源及其环境背景研究》、《人类起源》等。
日本天皇裕仁曾有多少资产,麦克阿瑟携美军登陆日本后,揭开谜题
我要新鲜事2023-05-25 15:42:130000最早的龙和最早的凤
2016-11-1108:06联合报记者谢恩得/民雄报导历史学者郭静云花了10年完成123万字「天神与天地之道」研究专书。记者谢恩得/摄影中国人常自称是龙的传人,不过最早“龙”的造型,并非大家所想的雄伟飞龙。中正大学历史系教授郭静云发表新书《天神与天地之道》,研究中国古文明信仰的形成,最早的“龙”是以双嘴龙形态出现。我要新鲜事2023-05-27 06:47:090000学习:中国古代陶瓷专题:龙泉窑系青瓷
龙泉窑系青瓷龙泉窑位于浙江省处州龙泉县,此窑创烧于北宋,盛于南宋至明初,以青瓷闻名于世,直到明代中叶以后才逐渐衰落。龙泉窑的烧造历史悠久,产品供应朝廷、官府及民间之外,也是外销东亚、东南亚、非洲及欧洲等地的贸易瓷,影响十分深远。因此本文除了介绍宋代龙泉青瓷之外,还会述及元明两代的龙泉产品,以及受龙泉窑影响的同安窑特色,希望读者对于龙泉窑系能有概括性的认识。1.北宋龙泉窑我要新鲜事2023-05-28 02:38:460001文物出土后瞬间蒸发,摄影师留下一张照片,专家:手速不错
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有着许许多多有价值的古代遗迹和古代的遗物,这些遗迹和遗物能为现代的历史学提供文明是如何起源和演化的,考古学家可以通过考古来告诉人们社会是如何形成,如何演变的,这对现实生活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考古学家在考古的过程中,经常会发现许多奇奇怪怪的事情,例如刚出土的文物,瞬间就消失了。我要新鲜事2023-07-12 18:36:050000中国龙:云南小型食肉恐龙(长2.4米/2亿年-1.8亿年前)
随着考古的不断发现,目前中国已掘出了174种恐龙化石,并为其命名。而这在其中,名字最好记的当属中国龙,它发现于中国云南,是一种小型食肉恐龙,接下来就随小编一起去简单了解看看。中国龙基本资料体型:中国龙是一种亚洲的小型食肉恐龙,它体长2.4米,与川东虚骨龙、彩蛇龙差不多大,体型在已知774种恐龙中排第516位,生活在距今2亿年-1.8亿年前的早侏罗世。我要新鲜事2023-05-08 02:17:16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