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评:辛大佬怒怼《文史哲》
这两天文史学术圈最大的瓜莫过于北大历史系教授辛德勇怒怼文科顶级核心杂志《文史哲》。虽然我是学考古的,但是双方影响力都很大,不免让我们这行外人也跟着当吃瓜群众,私下也八卦一番。

我们首先可以将这个事件看成一场学术观点的对垒,就好比我们平时也会就哪里是夏都,哪个考古发现是否对应某个历史事件而争论。对垒的双方选手一个是学界大佬辛德勇,网络上众多粉丝称之为辛神,一个是史学新锐林鹄,目前已经是社科院历史所的副研究员,为双方提供对垒的平台是《文史哲》杂志,前些日子还收到上边的贺信,江湖地位可以想象。讨论的主题大概是:辛德勇《制造汉武帝》一书中关于司马迁塑造汉武帝晚年政治形象的学术观点。

话说2014年辛德勇教授在《清华大学学报》发表一篇七万多字的长文《汉武帝晚年政治取向与司马光的重构》。一篇被辛视为自己少有的大文章,但是这篇文章发表之前曾经被《文史哲》拒稿。听搞历史的同学说这篇文章一经发出就引起很多争论,一方面是学术观点的争论,因为我们不做这研究所以不多说,另一方面说与当年德学界大佬田余庆先生有关,还有说和当代现实有关,反正就是影响很大也有不少反对之声。后来辛教授就在这篇文章的基础上写出了《制造汉武帝》一书。

到了2021年林鹄这名史学新锐在《文史哲》杂志发了一篇驳斥辛教授的文章:司马光的学术逻辑与唐宋时人对汉武帝的看法:读《制造汉武帝》。本来学术争鸣嘛,挺好的。但是辛教授站出来了,他认为自己没那么说,林驳斥的根本不是他的学术观点。也就是说辛认为A是A,林却说,辛的书中A是B是错的。对于汉武帝这个政治形象的学术问题,我没研究,所以没发言权,我咨询了学历史的同学,他们将林确实是误读了。

所以,辛不愿意了,他觉得林这文章连驳斥对象都没搞明白,《文史哲》这样的顶刊凭啥要刊发,编辑怎么也该有点学术常识,搞明白文章写的啥,驳斥的啥,责编和主编到底是怎么想的,想干啥?!他倒没找林的事,如果真找林的麻烦,我倒真觉得他欺负学术后辈了。

但是人家《文史哲》杂志倒没觉得自己有问题,按照正常程序审稿,然后几轮专家外审的。反而觉得辛教授一整天连续发信息,要说法,有失大家风度,胡搅蛮缠,破坏学术自由。据说责编还把他们的信息来往记录都发到网上了。
接下来的事件就变味了,大家也不讨论是不是那篇文章的问题了。开始讨论学术大佬和学术自由的事了,讨论学术派别之间的江湖恩怨情仇了。

我的认识很简单,回到事件源头:那位林老师是否误读了辛大佬的原意?如果误读了收到老大贺信的顶刊确实不该发。如果没误读是真商榷或反驳,那辛大佬就是耍大牌了。但是责编把私下的往来信息发到网上确实就不厚道了。
所以目前看,林研究员确实误读了,但是人家杂志社也是按程序发,虽然发的文章有瑕疵,但属于审稿的过程中存在的纰漏。无非发个声明就是了,对于学术争鸣,有些问题是不好判断的,观点也存在一些商榷的地方,日后加强审稿,欢迎辛发文章,表明自己学术立场。
但是人家杂志社毕竟牌大,这年头多少人指着发文章活命,杂志社手头稿子多得很,这种顶刊杂志社的小编我们都得对人家千恩万谢的。所以指望人家道歉那是别想了。而且那责编把私人聊天记录发网上也很不厚道。记得前年,我和一个同事争论个事,她直接把聊天记录原文给领导看,让领导背后骂了我好一阵。
最后,说这个事一方面可以看出这学界很多事也挺狗血的。另外,连汉武帝晚年政治形象是穷兵黩武还是后来轮台罪己诏后又改善了这种事都被历代史家因为不同得政治需要而被解构和重构。那么大家想想我们搞的夏商周及更早的,没有确凿证据谁又能说得清楚呢?!
三星堆遗址发现神秘城墙 说不定有特殊用途(三星堆城墙)
三星堆城墙意味着当时人们有了领地意识。现在中国考古界的谜团有很多,其中最大的一个就是三星堆遗址,帮我们在四川省广汉市发现三星堆遗址之后就进行了十多次的挖掘,到现在依然有很多地方完全无法解答,比如说三星堆的城墙就是如此,虽然现在来看三星堆附近根本没有城墙的存在,但是经过考古学家的验证发现这些城墙其实早就已经倒塌,而且被埋在了土里。三星堆的城墙我要新鲜事2023-05-11 09:29:510001治淮工程取土时意外发现一座贵族古墓,从中挖出两个“大水缸”,可以用来洗澡
吴王光“鉴”的发现本文作者倪方六(吴王光鉴)规格:高35厘米,口径57厘米用途:盛水洗澡用器或盛冰器出土:1955年安徽省寿县蔡侯墓收藏地:中国历史博物馆、安徽省博物馆眼下,是一年中不太好过的夏天。对多数人来说,最大的希望大概是天天呆在空调房间里不出来,一边吸冷气,一喝着冰镇饮料。我们在庆幸自己生在这个科技发达年代的同时,不禁会同情起古人来,难以享受到这种舒适。我要新鲜事2023-05-27 08:09:540000比利时一教堂发现骷髅墙,可追溯到15世纪,考古学家万分惊喜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考古学家于比利时的圣巴沃大教堂发现了一面骷髅墙,外层由成人的腿骨和胫骨垒成,中间夹层全是骷髅头。宗教信徒认为,人可以凭借躯壳复活,因此骨头十分重要。公共墓地旁会有一个石室,专门存放骨头,名为“藏骨室”。尸体会先埋在墓地,多年后腐化得只剩骨骼后,就移到“藏骨室”。圣巴沃大教堂建于17世纪,但这些骨头却比大教堂还要早200年。对于考古学家来讲,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我要新鲜事2023-05-10 15:40:360000一场暴雨冲出古墓群 引发村民疯狂盗宝 5000件国宝文物流失海外
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历史文化遗产,这些文物既是这个国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这个国家的宝贵财富。因此,保护和传承文物,是每个国家应该承担的责任。我要新鲜事2023-05-14 04:04:240000中国龙与圣经龙:此“龙”非彼“龙”
龙的形象是我们所熟识的,尽管地球上从未有过这种动物存在,但这个虚构之物已牢不可破地成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然而,“龙”这个符号在中国基督教界却引发了传统文化和信仰之间的冲突,因为《圣经》中的“大红龙”象征魔鬼撒旦。那么,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龙”真为《圣经》中的“龙”吗?前南京金陵协和神学院荣誉神学教授洪光良牧师、南京市基督教爱国会主席李兰成牧师都认为:此“龙”非彼“龙”。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