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词条」新石器时代 · 大汶口墓地

▲ 大汶口遗址位置图
中国黄河下游新石器时代的墓地。位于山东省泰安县大汶口镇与宁阳县堡头村附近的大汶河两岸,也曾称为堡头遗址。面积约为82万平方米。1959年山东省文物管理处和济南市博物馆由杨子范主持进行第一次发掘,揭露面积5400平方米,发现133座墓葬和1座横穴式陶窑。后出有田野考古报告《大汶口──新石器时代墓葬发掘报告》。大汶口文化即由此墓地而得名。上述墓葬分为 3期,早、中期墓和晚期墓分别属于大汶口文化的中期和晚期。对照其他遗址,估计墓地年代约在公元前3500~前2500年间。1982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大汶口13号墓出土情形

▲ 大汶口墓地出土陶器

▲ 陶鼎

▲ 彩陶背壶
墓葬均为长方形土坑,14座有木质葬具痕迹,其中包括四壁叠放原木、顶部用原木铺排的木椁式葬具。绝大多数死者头向朝东。以单人仰身直肢葬为主,侧身、俯身或屈肢葬很少。合葬墓有8座,其中双人的7座,3人的1座。经鉴定,有3座是男左女右的成年双人合葬,1座是成年男女与幼女的三人合葬。还发现 5座墓只有随葬品而无墓主或仅见零星残骨。部分人骨上存在枕骨人工变形和拔除上侧门齿的现象。绝大多数墓有随葬品。以陶质器皿为最多,有红陶、彩陶、灰陶、黑陶和白陶。代表性的器类为鼎、豆、壶、背壶、罐、杯、鬶、盉、尊、瓶、“盔形器”等。随葬石器均磨制规整,有穿孔石铲、有段石锛、矛、锤以及一般的斧、刀、锛、凿等。还有作为礼器的玉铲及较多的玉石质饰件,有的为串饰。骨、角、蚌器中除鱼钩、鱼镖等工具、日用什物外,还有精致的透雕象牙梳、筒、琮及镶嵌绿松石的骨雕筒。随葬品的精美程度,说明当时手工制作已专业化并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在大多数死者指骨附近发现有獐牙或獐牙钩形器,一些死者的腰部放有涂朱的或穿孔的龟甲。随葬獐牙、龟甲之类,应是当时的一种习俗。随葬品中还有一些动物骨骼,有猪头、猪下颌骨、猪身半具、猪蹄以及野兽、鱼、鸟的骨头,应是祭食。其中43座墓随葬猪头、猪下颌骨共96个,最多的13号墓内有14个。一些人认为,猪头是私有财产的象征物,随葬猪头说明私有制已经出现。墓葬有大、中、小型之分,随葬品也极不均衡。有的墓穴仅能容尸,空无一物;而大型墓中随葬品多达数十件甚至百余件,有精美的陶器、玉器、象牙器等贵重物品。这些说明氏族社会内部已出现了明显的贫富分化。目前一般认为,大汶口墓地是父系氏族社会的遗存。

▲ 镂孔象牙梳

▲ 绿松石串饰

▲ 玉串饰
安徽挖掘出战国古墓 专家认为可能是项羽(项羽墓葬)
专家认为安徽发现了一座古墓,可能和项羽有关。在我国一直以来,人们对于墓葬都是有着非常高的要求,因为人们觉得人在死之后并不是真正的消散,而是会去到另外一个城市生活,或者是投胎转世到另外一个人家。古人们非常注重自己对于墓葬的建设,如果有着一个好的墓葬,说不定会给自己在下一辈子带来更多的荣耀。我们可以发现在古代往往身份地位越是高的人,他们的陪葬品就越多,墓葬的规格是越好。战国古墓我要新鲜事2023-09-23 20:44:150001汤达鸠龙:非洲巨型食草恐龙(长20米/距今1.5亿年前)
恐龙灭绝至今已有几千万年,现在提起它们,大家都会想到霸王龙、翼龙等,更多的恐龙是不被人知晓的。为了丰富大家的恐龙知识,接下来小编为大家介绍一种恐龙,它叫汤达鸠龙,来自非洲,是一种长达20米的巨型恐龙。汤达鸠龙基本资料体型:汤达鸠龙是一种非洲的大型食肉恐龙,它体长20米,与东北巨龙、秦岭龙差不多大,体型在已知774种恐龙中排第51位,生活在距今1.5亿年前的晚侏罗世。我要新鲜事2023-05-08 14:39:120000现代盗墓者碰到最凶险流沙墓,用特殊盗法得手,技巧不输古代盗贼
西安北里王村西汉大墓考古发现本文作者倪方六2018年,在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韦曲街办北里王村北侧,发现了两座西汉末期大墓,这两座大墓很快引起了国内考古圈的注意。一是因为墓主的身份特殊,生前地位非常,疑是西汉末年新朝皇帝王莽的老丈人“宜春侯”和丈母娘。再是使用了积沙墓,也就是民间所谓的能活埋盗墓者的流沙大墓,显示了极高的造墓技术。我要新鲜事2023-05-26 15:38:020000飘溢书香的盛会
我要新鲜事2023-05-06 20:47:110001荐书:赵辉:田野考古学》序(附目录)
序言考古学的资料都来自田野考古工作。更何况田野考古的工作现场,既是采集各种资料信息的现场,同时还是考古学的第一个研究现场。对遗迹间关系的分析、遗迹性质的初步判断等,都是在整个现场就开展起来的。有些在这个现场提出了却未能解决的问题,如事关一座遗迹的功能等,就给日后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了方向。因此,田野考古是整个考古学这座大厦的基础。没有田野考古,就没有考古学;不懂田野考古,就做不好考古学研究。我要新鲜事2023-05-28 11:08:05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