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词条」青铜时代 · 盘龙城遗址
商代中期城市遗址。位于湖北省黄陂县叶店。年代约为公元前15世纪前后。据发掘资料,此地最迟在商代二里岗下层(见郑州商代遗址)时已有居民,至二里岗上层时发展迅速,修筑上、下两层宫殿,并与上层宫殿同时修筑城墙,到商代后期急剧衰落。遗址于1954年发现,1974、1976年湖北省博物馆、北京大学考古专业进行较大规模发掘。这一发现对了解商文化的分布、城市性质、宫殿的形制和建筑技术等都有重要的意义。

▲ 遗址位置示意图
城址概述 古城位于府河北岸高地偏东南部。平面略呈方形,南北约290米,东西约260米,中轴线方向为北偏东20°。城垣至1954年保存还比较完好,四面中部都有一缺口,可能即是城门。现今南、西垣及北垣西端尚存有高出地面约1~3米的夯土残垣。城垣的夯筑技术近于郑州商城,是以每层厚8~10厘米左右的夯土筑出主体,内侧又有斜行夯土用来支撑夯筑城垣主体时使用的模型板,说明用立柱加夹棍并以绳索固定模型板的夯筑技术尚未出现。推测城垣原为中间高耸而内侧有斜坡以便登临,外侧较陡以御敌。城垣外有宽约10米、深约4米的城壕,壕内侧往往高出外侧1米以上。在城南壕沟底部曾发现桥桩的柱穴,可知当时是架桥通过的。在城北和城南有2处居住遗址,城东分布有当时的墓地。

▲ 宫殿基址F1
宫殿基址 城内东北部高地上有宫殿基址。下层宫殿建在生土上,营建上层宫殿群时,则先将东西60米以上、南北约100米的地段平整,筑成高数十厘米至1米以上的大型夯土台基,再在上面修筑宫殿。已发现3座前后并列、坐北朝南的大型宫殿基址,其中的1号、2号基址已经发掘。1号基址长39.8米,宽12.3米,有高出地面20厘米以上的夯土台基,台基上部已遭破坏,但建筑物的柱穴与墙基仍基本保存。台基四周的外沿各有一排大檐柱穴,东、西两侧各5个,南边20个,北边17个,前后并不对称,推测当时可能在柱头架檐檩,再在其上架设大叉手以承托脊檩和房顶。房顶苫茅草。檐柱径达半米左右,埋在深70厘米的地下,底有大石块柱础。檐柱前部两侧有直径较小、埋得较浅的挑檐柱穴,可知房顶是出檐的。整个建筑面宽38.2米,进深11米。中心为四间横列的居室,四壁都是木骨泥墙。四室通面宽33.9米,进深6~6.4米。中间二室面宽略大,各室南面各有一正门,中间二室北壁又有后门。在四室与檐柱之间,形成一周宽敞的外廊。有人把它复原为一座“茅茨土阶”的“四阿重屋”,即四坡顶重檐的木构建筑物。2号基址南距1号基址13米,建筑技法相同,但檐柱前后左右对称,估计顶上的梁架结构当比 1号基址整齐。因基址破坏较甚,各室原来有无木骨泥墙间隔已不能确定。从周代以后的“前朝后寝”的宫廷建筑制度考虑,2号基址可能是只有一个大厅的“前朝”部分, 其北面的1号基址则是“后寝”部分,在这个基址的西侧还发现有陶管相接的排水设施。

▲ 宫殿复原图
墓葬 在城南的王家嘴,城北的杨家湾,城西的楼子湾和城东的李家嘴等地,皆有商代的文化堆积,但不见大型建筑基址,当为一般居民区和手工业区。后三个地点有许多商代二里岗期的墓葬,随葬青铜器的贵族墓则主要集中在李家嘴一带。

▲ 陶尊

▲ 铜鼎

▲ 铜觚

▲ 铜钺

▲ 铜盘

▲ 铜斝
已发掘的10多座墓可分为3类:①李家嘴的大贵族墓。如李家嘴2号墓,墓口为3.67米×3.24米,残深1.41米。有精致的雕花木椁,外壁阴刻饕餮纹和云雷纹,阴线内涂朱,余者涂黑。椁内有棺。底有腰坑,原有殉人或殉狗,但骨骼已朽尽,不能辨识,只剩被打成三截的大玉戈。雕花木椁之外另殉3人,其一被肢解;一为小孩;另一成人有刀、锛、锯、凿等青铜工具和铜镞随葬,大概是手工奴隶。墓主的随葬品有鼎、簋、甗、鬲、圈足盘、小盘、罍、盉、斝、觚、爵等青铜礼器23件,还有钺、戈、矛、刀等青铜武器和戈、笄等玉器,陶器有鬲、罐、大口器及印纹硬陶的尊、瓮等。铜器的形态及纹样属典型的二里岗上层风格。该墓是商代中期规模最大、随葬品最多的墓葬之一,墓主的社会地位应是较高的。②楼子湾一带的普通贵族墓。 墓圹长2.6米、宽1.2 米左右,皆有棺、椁和腰坑,腰坑内殉狗一只。随葬品为青铜的鼎、斝、觚、爵、鬲等,但每个死者只用其中的一种或几种。另外往往有戈、镞、斧、锛等青铜武器、工具、石镰等农具,鬲、缸等陶器和尊、瓮等原始瓷器随葬。③杨家湾一带的平民墓。墓圹窄小,往往宽仅40厘米,长 2米左右,有棺无椁,但有殉狗的腰坑。随葬品主要是很少的陶器,有时也有1件小型青铜礼器如爵。

▲ 石斧
历史地位及文化性质 遗迹的分布状况表明,城内仅有宫殿,具有宫城性质;城外则是居民区和手工业区。反映这一古城尚属早期城市的形态。盘龙城遗址在城墙的夯筑技术、埋葬习俗、陶器特征、青铜工艺、玉器风格等方面,均同黄河中游的二里岗上层文化具有明显的一致性;而宫殿的营建手法则同偃师二里头遗址、郑州商城、安阳小屯宫殿基址的建筑技术属于同一个传统,这证明商代中期时商文化确已分布到此地。但这里红陶缸的比例远远大于黄河中游,说明仍具有自己的特色。同处长江中游的湖南石门皂市、江西清江吴城等同时期的遗存,虽曾直接或间接受到二里岗上层文化的强烈影响,但皂市遗址中的大量灰白陶和吴城遗址中的大量印纹陶,均系本地原有早期文化因素的继续。而盘龙城遗址的内涵,则基本为二里岗上层文化因素,属商文化系统。此地大概是商人在长江之滨建立的一个重要方国。
大同区开启考古勘察 目标是九间遗址(大同考古)
根据日前消息,黑龙江大庆市大同区的考古工作者就联合起来开始了对于九间遗址的勘察。不过勘察工作现在还是在准备的状态,根据官方放出来的消息,大概会在今年的7月份开始正式动工,其实在这之前,大庆市已经对于九间遗址进行了几次的挖掘,而这一次将会是在五年当中的第四次挖掘,可以说明九间遗址对于当地的考古来说是多么重要的一次活动。九间遗址我要新鲜事2023-05-31 22:58:100000洛阳工地上发现古墓 出土了一壶升仙药(长生不老)
工地上发现的一个古墓里有一壶千年前的药物。2018年,河南洛阳的建筑工地上无意间发现了一座西汉时期的千年古墓,随后考古队立即对古墓进行抢救性的发掘。令人意外的是,此次考古队挖出了一瓶装有液体的青铜器,摇晃了半天后,考古专家断定这里面肯定是千年的美酒烧酒,估计应该是没啥东。随后专家立即把它带往实验室,对青铜器中的液体进行化验分析。矾石水我要新鲜事2023-10-29 19:35:340000丽头龙:北美小型恐龙(长有厚实头盖骨/仅长3米)
丽头龙是一种厚头龙类恐龙,诞生于白垩纪的末期,它的外形和剑角龙有着非常多的相似之处,头顶厚度极高,边缘处还带有骨质尖刺。第一批丽头龙化石是在北美洲的加拿大发现的。丽头龙的体型丽头龙属于小型恐龙之一,体长普遍可达3米,在目前已经发现的770多种恐龙中排到了457位,大小和现代一只老虎类似,与耐梅盖特母龙、威尔顿龙以及安德萨角龙等非常相似,不过在厚头龙类恐龙中这样的体型还属于中等水平。我要新鲜事2023-05-10 06:16:410000有没有一种可能,龙是古人们看到了恐龙的部分化石,猜想得来的?
中国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神兽,其形象深植于中国人的心中。然而,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古生物学的兴起,人们开始重新审视中国龙的起源和真实性。有人认为,中国龙可能是古人们看到了恐龙的部分化石,猜想得来的。那么,这种说法是否成立呢?本文试图从科学的角度分析这个问题。古人是否有可能看到恐龙的化石?我要新鲜事2023-05-28 19:47:380000周振鹤:中国历史上行政区划幅员的伸缩变化(完整版)
行政区划的要素有幅员、边界、形状、地理区域和地理位置等方面。其中尤以幅员与边界两要素最为重要。究竟每一层级应划分多少政区——亦即设置多少个地方行政单位——方才合适,这是地方行政制度的一个重要环节。《礼记·王制》说:“凡居民,量地以制邑,度地以居民”,这是对于政区必需有一定幅员,以及幅员与人口之间数量关系的最早论述。虽然这里的邑还不见得是后世的县,但这句话正和体国经野一样,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我要新鲜事2023-05-25 18:25:46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