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天四大巧合之谜:明朝亡国竟应验最后发行一枚铜钱谶语
原题:古代钱币的种种“巧合”之谜
本文作者 倪方六
钱,大概是世界上最能令人着迷的东西。国外最早的钱出现于前7世纪,是小亚细亚(今土耳其)的里底亚所发行的,这个时候的中国处于东周“定王”时期。而在周定王之前,中国古人早就用一种名叫“布”的钱了,如果算上更早时候的贝币,中国人用钱的历史更久远了。

图:东周平肩弧足空首布
中国人最早用钱、最早铸造钱,有关钱的传奇说法亦多。而明朝的灭亡信息,竟然提前从铜钱上透露,你说神不神!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情?这篇文章就来聊此事。
“孔方兄”中有乾坤
现在大家使用的钱叫“人民币”。过去,不同的朝代的钱叫法也不同,秦叫“半两”,汉称“五铢”,唐是“通宝”,宋有“交子”,明清“宝钞”,等等。
人民币是本身价值远低于面值的纸质货币,和交子、宝钞一样,属于国家强制发行的信用货币。在过去相当长时间内,中国古人常用的是金属货币,金、银、铜 铁都曾是铸钱的材料,其中最主要的流通货币是铜钱。

图:秦半两
铜钱,与现在的硬币一样,圆形,中间有方形孔洞,专业上称为“圜钱”。因为铜钱这个特点,加上与大家生活关系密切,古人戏称之为“孔方兄”。
为何将钱做这种形状?里面包含了中国古人传统的宇宙观,古人“法象天地”,外圈的圆代表天,即乾,即君;中间方孔表示地,即坤,即臣;象征君临万方,皇权至上,即《吕氏春秋·季春纪·圜道篇》(卷第三)中所谓:“天道圜,地道方,圣王法之,所以立上下。”

图:汉五铢
虽然“孔方兄”里有乾坤,但是这种圆形方孔钱在实行流通使用中,也是相当合理的,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磨损,方便携带、保管。世界上其他国家硬币也多铸为圆形,就是此理。
其实,在“孔方兄”出现之前,钱的形状并不统一,有依农具镈铸出的布钱,有据渔猎工具削铸出的刀币,圜钱则是受纺轮的启发而出现的,另外楚人还使用“蚁鼻钱”、“鬼脸钱”。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圜钱包含的乾坤含义正合他的皇权思想,遂将铜钱的形式统一。

图:唐通宝
这种钱制一用就是2000多年,一直到清末出现“铜板”,铜钱的形制才有变化,这在世界钱币史上是相当罕见的。
“铜板”是民间的俗称,官名“铜元”,与银元相对。它出现于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由时两广总督、李鸿章之兄李瀚章下令铸出,每枚值2分,名叫“光绪元宝”。
铜元与铜钱相比,最大的变化是中间方孔消失。当时有迷信者预言,这不是好兆头,中间无孔便成了“铜板”,不透气,预示国运被堵,有天无地,有父无母,阴阳失衡,乾坤倒乱,国将不国。果然十年后,即宣统三年(1911年)孙中山发动辛亥革命,逼末帝溥仪逊位,满清灭亡。

图:宋交子印版
“孔方兄”的出现与消失,与历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兴亡一致,轮回中竟然是惊人的巧合。事实上,这仅是时间点上的巧合,铸铜板的背后是重大的实施了两千多的金融体系改革——将根深蒂固的制钱改成铜钱、废两改圆,老百姓一时无法接受,导致金融混乱。而当时清政府已摇摇欲坠。内忧外患不断,即便铜钱中的方孔不消失,历史也会滚滚向前。
“一马乱天下”
而朱姓大明王朝的灭亡,竟然与铜钱也有关系,当年坊间传坏在“一匹马”身上。
钱在古人眼里都是宝物,称为“元宝”;到了明代,改称唐时的“通宝”。为什么要改?因为开国皇帝朱元璋名字中有一个“元”字,要避讳。明代是铜钱和纸币并行,纸币在当时叫“宝钞”,现在有人还管人民币叫“钞票”,即源于此。

图:明钞票
明代的钞票是中国纸币中面积最大的,高一尺、宽六寸,完全可以当手帕和揩屁纸用。面额分6种:1贯、500文、400文、300文、200文、100文;每贯等于铜钱1000文,或白银1两,4贯合黄金1两。它稳定流通了150多年,只是到后期因只发不收,市面钞票越来越多,导致钱不值钱,出现严重通货膨胀。到朱厚熜当皇帝的嘉靖元年(1522年)停用钞票,恢复铜钱铸造。
末帝朱由检继位后,在崇祯元年(1628年)铸造了自己的年号钱——“崇祯通宝”。这种铜钱在背面穿孔下方有一奔马形,收藏界称作“崇桢奔马”或“跑马崇祯”,俗称“飞马钱”。

图:明崇桢“飞马钱”
过去铜钱一般都是素面,用动物图案的十分罕见,仅在李亨当皇帝的唐代乾元年间出现过,在背面穿孔下有飞鸟形。乾元年号仅使用3年,从758年到760年,不久“飞鸟钱”即停铸。
崇祯通宝出现“马”图案,在现在看来是一种创新,不是什么坏事,但在当时被看作是不祥之兆。甫一出现,“一马乱天下”的谶语由坊间顿起,谣传大明王朝江山要易主。巧合的是,不久真的来了一匹马——李自成。
李自成是当时的农民起义军首领,自号“闯王”,这“闯”字拆开正是“一马进门”——这是第一巧合!
李自成率领农民起义军打进了朱姓明朝坐天下的北京紫禁城,逼得皇帝朱由检在煤山老槐上自缢殉国,明朝灭亡——“一马乱天下”谶语果然应验,这是第二巧合!

图:《李自成起义》连环画封面
下面还有巧合呢,后来继续朱姓香火、定都南京的南明政权,也因“马”失城。清军兵临城下时,南明弘光朝内阁首辅姓“马”,这叫马士英的“马”竟然弃城南逃,明朝最后一点香火也灭了——这是第三巧合!
还有第四巧合——“飞马钱”是在南京铸造的,钱厂设在今南京杨公井偏西不远处,现在仍有地名“钱厂桥”。明朝兴于南京,亡国之兆现于南京,起点与终点巧合,中国历史又拐回了原点!
这种种巧合不是惊人,而是惊天了。其中谜团,至今难解!
下篇文章,将会谈古代钱币与朝代更迭之谜。
说明:梧桐树下戏凤凰 是著名历史学者倪方六的私家史,内容以历史、考古、盗墓、风水、收藏为主,提倡无负担阅读。文章除注明外,均为倪方六原创,有版权,使用请联系作者!作者微信:nifangliu
南京找到一座太监墓 墓葬的主人或许很有名(郑和墓葬)
南京的一座太监墓,主人可能是郑和当年的助手。在2010年南京的一个荒山居然成为了古墓的挖掘现场,这是让专家们非常的疑惑,因为这个荒山按照风水局来说并不算是什么好地方。但是这个果木的内部却算是比较豪华,并且在这个古墓里,除了有着明代的强烈特征之外,还有着一些其他的特征,尤其是这个墓葬里。除了有着明代的文物放置之外,还放置了一些来自于海外的东西,让专家们对于这个墓葬主人的身份有了更多的猜测。我要新鲜事2023-09-27 21:03:310000鸭颌龙:蒙古小型恐龙(长4米/仅出土一块齿骨碎片)
鸭颌龙是一种禽龙类下的鸭嘴龙超科恐龙,诞生于1.12亿年前-1亿年前的白垩纪早期,体长普遍可以达到4米,属于小型恐龙之一,主要以低矮植物为食,它的唯一一块化石是在蒙古国发现的,是一块非常破碎的齿骨化石。鸭颌龙的体型我要新鲜事2023-05-10 09:55:320001出殡后,有的丧家门前放一把梯子、一袋米、一盆万年青,啥意思?
民间下葬风俗的几个细节本文作者倪方六中国是非常讲究孝道的国家,一个突出的地方是,除了生前要对父母、长辈好以外,在他们死后也得尽心尽力,不能马虎。所以,中国人尤其重视死后的安排,甚至比生前更努力,由此形成了一整套白事风俗,至今如此。白事以将逝者亡人下葬为结束,即所谓“入土为安”。如何入土?这是相当有讲究的,前提当然要选一块下葬的地方,即墓地。我要新鲜事2023-05-26 15:21:510008理查伊斯特斯龙:晚白垩世小型恐龙(体长仅两米)
在关于恐龙的10个世界之最中,我们认识了各种强大而特殊的恐龙,它们都比较出名,所以知名度是很高的。而今天小编将要为大家介绍的是理查伊斯特斯龙,它体长仅两米,是一种小型且不怎么出名的恐龙。理查伊斯特斯龙基本资料体型:理查伊斯特斯龙是一种小型恐龙,它体长仅2米,在目前已发现且命名的767种恐龙中排在第523位。我要新鲜事2023-05-08 01:06:320002考古发现秦始皇祭台,惊现2000年前排水系统,专家:和求仙有关
考古是一项,验证历史,对接现在和古代的桥梁,考古过程中,每发现的一处遗址,一件物品,都具有重大的意义。我们今天要说是琅琊台这个地方,这个地方也是姜太公当年封神的地方,如今考古发现秦始皇祭台,惊现2000年前排水系统,专家:和求仙有关!我要新鲜事2023-04-22 22:49:14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