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工回家牵来黄牛,将棺材硬拉散板,盗出的文物差点就被运到台湾
原题:汤玉麟盗陵(续)
本文作者 倪方六
上一篇,说了汤玉麟辽帝陵的事情。汤玉麟盗墓,自然不会自己动手,而是由其子汤佐荣来执行。
进入地宫后发现,虽然金银财宝早就被古代盗墓贼盗走了,但巨大的棺材还摆在棺床上。皇帝的棺材是高档极品木料做的,可以说价值连城。但棺材太大太沉,根本无法整体弄出地宫。于是想出一办法,叫民工回家牵来一头黄牛,用绳索套住棺材,硬是将之拉散板……

图:过去,盗墓者遇到大型物体时,常会动用牛、马等畜力参与盗墓,徐州一座西汉楚王墓就是被盗墓者用牛,将大型封门石拉出的,从而顺利进入墓室(本配图与盗墓无关,仅作示范)
⊙皇家珍贵文物被盗出
现代考古发现,庆陵内部结构复杂,地宫为砖砌,有前、中、后室,前、中两室左右各设一个侧室。墓室多为穹隆室,不同于中原帝陵。既有模仿汉帝陵的特点,又保留了契丹人固有的民族习惯。
以辽圣宗的永庆陵为例,墓室的仿木建筑部分和室、顶绘彩画,从墓道到中室的壁上均绘有壁画。地宫多为八角形,前室呈“十”字通道状。虽然早期被毁,但仍能看出当年的宏大和华丽。

图:辽庆陵地宫平面图,(日本人绘,图源日本出版《庆陵の 壁画 》一书》
汤佐荣对东陵、中陵进行了重点盗掘。
当时,汤佐荣进入地宫后,还是感到十分失望的。辽帝陵中随葬宝物本来是十分丰厚的,但因为之前已多次被盗掘,金银珠宝这些好拿的宝物早都让人盗出了。汤佐荣这次只是“滤坑”,所以并未能从中盗得他想象中的大量宝物。
但是,三座帝王陵内还是遗存有不少东西,如考古专家极为重视的哀册、木构仿宫殿梓宫建筑等,这些是不可多得的辽代皇家珍贵文物。汤佐荣令人将三座陵内之前盗墓贼未能拿走的哀册什么的,悉数抬出陵外。

图:辽庆陵精美壁画
哀册,是皇家专用,内容与现代追悼会上悼词差不多,有的刻在玉石上,有的刻在木竹上,下葬时由主事者宣读后随葬于陵中。哀册的形制不一,有简片串联成册的,较轻;有作方形墓志状,很重。
辽代帝王所用哀册属于后者,均由汉白玉制成。因为太重,一般盗墓贼拿不走。在过去,哀册拿回去价值不大,顶多垫猪圈用。到了民国时,考古学兴起,碑石收藏成为热门,所以哀册也变得金贵起来。
与汉代皇帝的哀册不同,辽代皇帝的哀册有其特殊价值。契丹人建国后曾创出了自己的民族文字,分为大字、小字两种。但在辽被灭后,这些文字也遭遇厄运,被金人于1191年(明昌二年)废除了,从此消失。所以,契丹文哀册的史学、民族学、考古学价值太大了。
因为辽帝哀册体大而厚重,仅册盖就有30厘米厚,长、宽均为130厘米,想运走确实不容易。据说汤佐荣将之盗出时,也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最后运用滚木原理,才将哀册移出陵外的。

图:辽契丹人彩棺,辽墓出土
帝王的棺材,都是用极品上好木料做成的,很沉很结实,可以说价值连城,汤佐荣自然也不会放过辽帝的巨大棺椁中。棺材整体无法拖走,怎么办?拆,在地宫内强拆。但拆也不容易啊,为了提高效率,干脆叫民工回家,牵来黄牛,用绳索套住棺材,硬是将棺材拉散板,这才将那些木料弄出陵外。
此外,一对汉白玉狮子,以及一些珍贵的辽代瓷器、器皿和供器等,也被汤佐荣盗走了。
汤佐荣从辽陵盗得的文物十分丰富,仅“大碑小志哀册”就有17方。他把这些东西集中运走,据说雇了几十辆牛车,怕土匪半路抢劫,还有官兵押送。此即《辽代庆陵被掘记略》称:“将陵内大碑小志哀册十七方,运至省城,途间防范严厉。”

图:辽契丹人彩棺(凤棺),辽墓出土
⊙辽帝哀册终未离故国土地
这些哀册全部拉回承德省主席官邸后,接下来又转运到了沈阳,藏于汤佐荣的大宅内,此处即今沈阳市中心和平区十纬路26号辽宁省博物馆老馆。但没过多久,“九·一八”事变发生,汤家将家财一卷,全部逃到天津租界内。汤家住宅被没收了。大小哀册未能运走,落入伪满政府之手。
“伪满洲国”成立后,汤佐荣这宅子于1935年(民国二十四年)被“伪满洲国”辟为伪“国立博物馆”。1939年(民国二十八年),“国立博物馆”又改称“国立中央博物馆奉天分馆”。辽帝哀册一直收藏于此。
日军投降后,博物馆连同内部的藏品均被蒋介石的民国政府接收,改为“古物馆”,归属于国立沈阳博物院。国共解放战争期间,国民党见东北难保,责成教育部于1948年(民国三十七年)4月成立了“东北文物迁运保管委员会”,决定将古物馆所藏的大批珍品全部运往北京。

图:辽帝陵中出土帝后哀册(现藏辽宁博物馆)
当时,辽帝哀册也属于迁运文物,但与汤佐荣当年未能运回天津一样,也因为太重而被列入缓迁之列。这一“缓迁”反而保护了哀册这些珍贵文物。不久沈阳解放,“国立沈阳博物院”变成了人民政府的东北博物馆。汤佐荣从庆陵盗运出来的大小哀册,也成了该馆最珍贵的文物之一。这恐怕是汤玉麟盗陵时没有想到的。
1959年,“东北博物馆”改称“辽宁省博物馆”。需要说明的是,关于被汤佐荣盗出来的碑志、哀册的数量,不同资料上记载不一。旧《林西县志》称14方,《辽代庆陵被掘记略》称17方,但辽宁省博物馆现藏实际是15方 (现全部移入新馆展出)。圣宗及其仁德皇后、钦哀皇后汉文哀册,共三合六石;兴宗仁懿皇后汉文册盖,一方;道宗及其宣懿皇后汉文、契丹文哀册,共四合八石。
多出来的碑石是怎么一回事情?并非全由汤佐荣盗出,而是日本人后来光顾了庆陵(本书另章专述),又盗出了一些碑石。其中,辽圣宗的哀册是日本人在1939年(民国二十八年)从永庆陵盗出的,日本投降后被截留了下来,未能及时运回日本。

图:辽圣宗皇后的哀册(现藏辽宁博物馆)
这些碑石成为研究辽国的历史和皇家文化的珍贵资料,特别是其中两合契丹文哀册,文字多达1758个,极为珍贵。
从被汤家盗出,到被日本人盗出,再到落入伪满之手,到被国民党“缓迁”……辽帝哀册历经磨难,却始终没有离开辽故国的土地,冥冥之中是否有定数?
文末交代一下:汤玉麟盗掘辽陵一事,后被民国政府知道了,民国政府声称要查办他,但因为正处国破家亡之秋,政局动荡,最后不了了之。
说明:梧桐树下戏凤凰是著名历史学者倪方六的私家史,内容以历史、考古、盗墓、风水、收藏为主,提倡无负担阅读。文章除注明外,均为倪方六原创,有版权,使用请事先联系作者!作者微信:nifangliu
专家一万想收购文物 老人转手买了1800万(黑心专家)
黑心的专家想用一万元买下价值千万的文物。李老汉的家里有件祖上从皇宫里传出的传家宝,1992年,家道钟落的他准备以80万元卖掉,专家鉴定只想给1万元收购,没想老人拒绝后,转身卖出1800万的天价。这件传家宝就是北宋时期十分珍贵的名画石用,也是我国国内目前拍卖最高纪录的一幅画。老人一家人也因为这幅画让生活出现了巨大转机。贴身侍卫我要新鲜事2023-12-02 11:36:2100001981年,工人采石发现汉代古墓,谜团太多故被称为“东方金字塔”
在封建社会,组成社会最基本的架构是等级制度,王权是最顶级的权利,在王下面还有十分完善的官员贵族等级,所以在古时候,人们将尊卑等级也写进了法律条文中,成为了最重要的东西。等级制度不只是在人们的生活中体现出来,甚至在人死后也能够体现出来。不同等级的人有着不同等级的墓地,也有着不同等级的陪葬品。可以说古人从生到死都伴随着等级制度。所以在考古学上,人们通过对墓葬中的陪葬品来判断墓主人的等级,我要新鲜事2023-05-16 19:26:380000似凹齿龙:西班牙中型恐龙(长5米/生于7000万年前)
似凹齿龙是一种鸭嘴龙超科恐龙,诞生于7000万年前-6500万年前的白垩纪末期,体长可达5米,属于中型植食性恐龙的一种,它比其他鸭嘴龙超科恐龙的背椎和荐椎延长了,所以背脊会非常高耸,第一批似凹齿龙化石是在西班牙发现的。似凹齿龙的体型我要新鲜事2023-05-10 09:00:260004「考古词条」青铜时代 · 卡窑文化(卡约文化)
中国西北地区青铜时代文化。因首次发现在青海省湟中县卡约村而得名。卡窑应作卡约,为藏语地名。主要分布在甘肃、青海境内的黄河上游沿岸及其支流湟水流域。其年代晚于齐家文化,约当公元前900~前600年间。过去有人把它归入寺洼文化,其实两者的地理分布及文化内涵均有明显的差异。我要新鲜事2023-05-27 04:29:51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