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9923

文物仿品史上传奇:真品从清宫中现身才知圆明园被烧国宝是假货

我要新鲜事2023-05-27 11:23:400

散氏盘珍贵在哪?

文/吴甜甜、倪方六

各位周末好,接着上篇的文章《中国好东西全让蒋介石运在台湾?》,与大家继续聊聊台北故宫镇馆宝物之一“散氏盘”的传奇故事。

故宫博物院老院长、文物专家马衡听到一起清点文物的工人说发现大铜盘,感觉也是意外,根据上面的铭文的风格,基本可以确定是西周晚期的青铜器。只是,民间一直传散氏盘真品被英法联军在烧圆明园时烧了,那这一件是真品还是赝品?一时无法确定。

民国时北京故宫博物院

如何弄清真相?马衡找了对故宫文物最熟悉的一些清宫老人,了解情况。但宫里老人说真的散氏盘被大火烧毁了,现在宫中保存的这件是其仿制品,原来皇宫里曾经收藏过一真一假两件散氏盘。

清宫老人说的话可信么?在宫里找不到答案,马衡想到北平古玩行里老人,于是找了琉璃厂一带的几位老古董。但得到的说法也差不多,当年散氏盘出土后,就有人复制过它,而早期收藏者——盐商出身的江翰林在花重金购得散氏后,便曾复制了两件假盘,其中一件卖给了日本人。

在臣僚把真的散氏盘作为寿礼献给了嘉庆皇帝颙琰后不久,另一件仿制的散氏盘也被送到宫里。于是,清宫里也就有了一真一假两件散氏盘。谁也没有想到,这只后送来的假散氏盘保护了真的散氏盘,也大概也是中国文物仿制史上一传奇。

1950年代 原北京故宫赶台工作人员在台北雾峰北沟库房整理运到台湾的文物(善本图书)

事情是这样的:散氏盘入宫后,大概因为很珍贵,便被送到收藏和展示条件更好的圆明园去收藏。不知是什么原因,也许是宫人不懂吧,真的弄错了,送到圆明园的散氏盘,竟然是件仿品,而真的一直留在宫里面。就这么阴差阳错,真的散氏盘躲过了一劫,免被英法联军烧毁,侥幸地保存下来。

但是,这也毕竟是一种说法,如何找到确切证据,证明现在发现的散氏盘就是真的,而非仿品?对文物鉴定十分慎重和细致的马衡,从寻找散氏盘铭文的原始拓片入手,果然证明,这个新发现的散氏盘是真货。

为了找这原始拓片,马衡也是费尽周折,功夫不负有心人,最后在清宫档案里翻到了。马衡把原始拓片与散氏盘上的铭文进行反复认真的比较,字迹无丝毫差别。

文物专家、故宫博物院院长马衡

马衡(中)陪蒋介石观看司马戊方鼎

收藏界都知道,即便仿品做得再像也是仿品,总能找到细微不同的地方,这与那句“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是一个道理。仿制者的技艺再高超,也不可能和真品无一丝一毫的差异,何况在清朝时没有现代的“乱真”仿制技术,纯是手工打造,做得一模一样是不可能的。

马衡的鉴定结论,得到文物界的认同——价值连城的散氏盘,真的没有被烧毁。需要说明的是,现代仍有人说台北故宫收藏的散氏盘是仿品,但并无有力的“造假”依据来支持这一观点。

说了半天,散氏盘到底珍贵在何处,值得文物大家们这么 上心?告诉你,其最珍贵、也是最有价值的地方,与其他青铜器一样,也在铭文中!

散氏盘铭文(部分)

散氏盘上的铭文,不仅是证明散氏盘真正身份的关键依据,也是古代中国边境土地纷纷如何和平解决的重要史料。

比甲骨文的时代还早,在商朝中期,青铜器上便已出现铭文。在西周之后,在铜器上铸刻铭文的风气已盛行起来,祭祀、战争、赏赐等大事,甚至是契约,都会被纪录在青铜器上,以记录历史,就现在大家喜欢拍照、录像保存一样。

就散氏盘本身的实用功能,不过是个盛水的器皿,但在镌刻铭文后,散氏盘就不再是一件普通的青铜盘——铭文使它具有了极高的历史价值,身价立涨!

据台北故宫公开资料,散氏盘高20.6厘米,口径54.6厘米;盘圆形,高圈足,浅腹,左右两耳。铭文铸于盘内底上,共19行、357字。主要内容是记载西周晚期时,散、矢两国土地纠纷的事,涉及西周中晚期诸侯国之间围绕土地分配问题发生的一场公案。

散氏盘上铭文十分清楚、漂亮

这是一段真实的故事,发生于西周周厉王时期。

先秦周朝时的中国,相当于一个小联合国,而周王就是这个联合国的“秘书长”。在今陕西关中地区有两个国界相连小国,一个叫散国,一个叫夨国。夨国用武力多次入侵散国,掠夺财产和土地。作为“联合国”成员国的散国,就到秘书长周厉王状告状夨国,提请解决,希望在周王主持下,来解决两国间的边境领土纠纷。

在周厉王的调解下,夨国不得不同意议和,退还掠夺的土地和财产。并且由矢国官员对散人起誓,永不毁约,否则就照田价付罚金,并和其他各国绝交。夨国的15名官员来交割田地,散国10名官员来接收。矢人将交于散人的田地绘制成图,由周王派来的史正仲农监负责交接。

事情了解之后,散人将这桩土地纠纷案的全过程,以铭文铸在铜盘上,成为国与国契约的永久的证据——因为铭氏中的“散氏”,此铜盘遂全名为“散氏盘”,铸成后,散氏盘也成了散人宗邦之重器。

文化学者则从美学的角度,对散氏盘的价值进行了解读。如著名书法家胡小石评便称:“篆体至周而大备,其大器若《盂鼎》,《毛公鼎》……结字并取纵势,其尚横者唯《散氏盘》而已。”

散氏盘铭文释文

在2007年9月16日嘉德拍卖行的一次拍卖会上,散氏盘拓片拍出了近12万元人民币,一张拓片都能拍出如此高价格,原因就在胡氏评语之中。

确实,散氏盘铭文不俗,结构奇古又有变化,变化之中又不忸怩造作:全部线条古朴、圆润而凝练、变化极其丰富,许多长短线条之间,不再呈现对称、均匀、排比,却又表现出一种浑然天成的美;字迹草率字形扁平,给人以生动和浑然天成之感;圆笔钝笔交叉使用的写作技巧,但圆而不弱,钝而不滞。这些都是散氏盘铭文的奇特魅力所在。

如此风格非常突出的作品,散氏盘铭文尤其受后人喜欢和临习。作为西周时期粗犷遒劲的金文书法,是学习大篆的极好范本,与《毛公鼎》,《大盂鼎》并称为金文瑰宝。

不仅如此,书法界还认为,散氏盘铭既有金文之凝重,也有草书之流畅,开“草篆”之端。

如今,散氏盘这件珍贵国宝随迁台文物一起,收藏在台北故宫博物院,接受两岸中国人的品赏——它能保存下来,确是文物幸事,国之幸事!

迁台后暂放在雾峰北沟库房的故宫国宝,搬动箱子者为原故宫赴台技工

台北故宫博物院山洞库房,里面收藏的全是从大陆运去的宝物——中国文物精华全在此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